“国语骑射”曾经被清太宗定为家法,因此清代很重视弓箭生产,在北京曾经建立过专门生产弓箭的弓箭大院。产品全部由官府收购。昔日作为军用品的弓箭,进入热兵器时代后,失去了军事意义。不过一直到民国后依然生产,供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据说外蒙古采购量最大。解放后除四害也曾经热销过。如今还有一家“聚元号”还在生产制作传统弓箭,不过这都是后话。
* N! f R/ q! f+ A 小莫拍摄过一组民国时期的弓箭作坊的照片。让咱们领略一下这种今天濒临失传的手艺。 - _7 E$ T' H8 I/ j8 F4 j
$ {0 l1 e. u Z
2010年8月14日,聚元号职工看到这组照片后,经与聚元号长辈比对,认定这就是聚元号1935年拍摄的照片。 : d# @' a; Y& T8 k1 b
, \( f8 }% e5 v9 [& d$ o& c
' X& h5 w3 R" k9 E杨瑞林是聚元号第八代传人,之前他只是别的弓箭铺的伙计,聚元号之前不姓杨,民国时期,原聚元号掌柜夫妇,因吸食鸦片,败家了,为求生记,以40大洋想出售聚元号的铺子,杨瑞林就四处借钱,盘下了聚元号
: m5 m) z% _+ ?1 h% W% ~0 w2 n
) q. S# r# q7 F. C( j" U K3 p0 y' z , Y8 ^ Q" J5 B
/ `' g+ }# S( a E老艺人在制作箭杆,炉子上那个小铁鼎应该是熬鳔胶的。此人应是聚元号的伙计沈六 & `" [# j; _0 U
老北京的手艺之二:弓箭铺
$ F9 R2 X9 P9 G
老北京的手艺之二:弓箭铺
1 p* b5 N( h& U2 w5 `7 D给箭杆装上雕翎。
老北京的手艺之二:弓箭铺
9 g1 e% H% q2 l8 P0 f3 L1 G/ t安装箭头
老北京的手艺之二:弓箭铺
老北京的手艺之二:弓箭铺
) [2 {4 U/ |& G E& l) l# K) z
+ {$ F2 Q( R- \0 f; _. K制作角弓 这是在往弓上勒牛角,这工具叫“压马”,平时开门时,就搬到门口放着,算是招牌,一看就知道是做弓箭的,左手拿的叫“走挫”
老北京的手艺之二:弓箭铺
0 l+ j3 N! l' c: `0 O7 z 9 V% {$ D. E4 B* G1 F
做画活,装饰弓,这弓是打弹丸的,不是射箭用的。
老北京的手艺之二:弓箭铺
7 {! @2 I; R5 y/ s* a% I- P& x4302应该是4303步骤之后的,两边上完挪子,就装上弓弦
( @' C3 _) ~) v, r$ F$ N8 I/ v
老北京的手艺之二:弓箭铺
* n4 I1 t0 V* q, R; F4303是在给弓上挪(念na)字,给弓定型
% \ R% J5 S+ w. z+ {
老北京的手艺之二:弓箭铺
3 a5 F# G/ b1 z: G# T
+ b/ V% l2 K2 Q8 ^%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