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提示
因会员注册模块问题,想注册(老北京网)论坛的网友,请拨打电话18510256323,论坛将手工注册,谢谢合作。
查看: 19159|回复: 43

《颐和园》观后感[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27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根据网友的信息观看了号称运用最好的摄影设备和后期制作的大型纪录片<<颐和园>>的前两集,总体印象画面绝对漂亮,后期制作也很到位,解说词也下了功夫,引经据典等,总之给人的视觉感觉很好,值得一看.
    但是前两集就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我算是"鸡蛋里挑骨头"了,也不一定准确,还望大家探讨.
   
    1 在讲到清漪圆的惠山园时,说到惠山园模仿寄畅园所建,但其中说到惠山园模仿寄畅园的"八音涧"说成了"玉琴峡",这是不准确的.惠山园的"清琴峡"(现在霁清轩内)是模仿"八音涧"的,而"玉琴峡"是慈禧时期所命名的.
    
    2 说到清漪圆后溪河买卖街时说有200多家店铺,又有问题了:后溪河苏州街的范围是东起"寅辉"关城,西至"通云"关城,90年恢复买卖街时店铺60多家,无论如何在这个范围内也装不下200多家店铺的.
    
    3 说到四大部洲时把"东胜身洲"和"西牛货洲"分别说成了"月殿"和"日殿",这也是"野导"的说法.主要是"望形生意" 了.(见图)

    4 在讲到乐寿堂"青芝岫"时也把民间的所谓"败家石"说法编进了解说词.

    <<颐和园>>大醇小疵,"挑骨头"一孔之见.

纪录片<<颐和园>>观后感

纪录片<<颐和园>>观后感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觉得解说词应该有参照颐和园的导游词.做电视的或者认为可以增添些戏说色彩.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想起来了一处.
   
   5 "转轮藏"的"藏"字的读音应该是"收藏的藏",而不是"西藏的藏".但是<<颐和园>>里念错了.
   "转轮藏"的意译是:转轮藏经之所.一种能回转的塔式木构装置,用以收藏佛经佛像,顺时针旋转,象征谒拜和诵经.  为梁代双林大士所发明.
   元代徐硕<<崇福寺藏记>>记载,"双林大士创造法轮,藏秘典,传袭至今,作大利益."
    
发表于 2010-12-27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东西都是驴粪蛋,表面光亮。
发表于 2010-12-27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师说的言之有理,个人认为治学欠严谨。

发表于 2010-12-28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2-27 18:15:00的发言:
 谢谢各位关注!
    其实《颐和园》第一集开篇那幅乾隆为母祝寿的大图是难得一见的,那是清代保留下来的清漪园前山和东部景区的绘画。不知哪位朋友可以从视频中下载下来。
3 j u- b, ?7 l; L

 

S5 B4 H# w2 O( d- E

崇庆太后万寿图,头回见到,那个长卷似乎很壮观,这画故宫没怎么发表过吧

发表于 2010-12-27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晚了,只看了一集多一点儿,而且也只在说道日殿、月殿的时候皱了皱眉,其余的还真没有听出来。转轮藏我也一直都是读仄音,今天终于得到纠正了。

6 g% m* t* N8 i$ U; N3 J

不得不叹服吴老的广博和敏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关注!
    其实《颐和园》第一集开篇那幅乾隆为母祝寿的大图是难得一见的,那是清代保留下来的清漪园前山和东部景区的绘画。不知哪位朋友可以从视频中下载下来。
发表于 2010-12-27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lt;&lt;颐和园&gt;&gt;的文学脚本引经据典,但不故弄深奥,因为电视节目是给普通大众看的,所以写的很流畅~有个别小毛病也在所难免,比之金铁木的圆明园,是要强多了~
发表于 2010-12-27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严谨。越是好片子,越要吹毛求疵,让它尽善尽美。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0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caishuda在2011-1-1 21:17:00的发言:
: `) }; r4 | o! R * @+ i4 V& k! x& I7 | Q 我也是冲那张图 2 |2 d+ |' G& ?9 U7 | h3 Z4 l 6 L% L. N9 i9 H1 X l, r

那张图来了,呆会儿翻拍出来。不过图得质量挺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0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1-1-1 21:56:00的发言:
+ |6 A9 _1 m I 1 q0 i7 c! I7 |* B9 M 王石谷吧,吴老笔误了7 o" _6 R3 O6 V1 f8 O ) m* Q8 `8 K! ~2 o) e! s

谢谢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7、第三集说排云殿前的十二块“生肖石”是从畅春园移来的,但《万寿庆典图》说明清漪园时期就存在了,生肖石下的石座都合现在一致。



: y2 _# [# R( r 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0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浥蕖軒在2010-12-28 11:48:00的发言:
0 T. ^2 c$ [ X" o2 ^ % T# o6 b/ S" }/ ^" s2 A 2 i8 U1 G& |# w; y' o1 D% K0 Q" v

 

+ }) f7 F. N+ x X. Q) B& l

崇庆太后万寿图,头回见到,那个长卷似乎很壮观,这画故宫没怎么发表过吧

0 g% O* r4 _- O, S5 | 8 L5 T5 w0 x G5 A# p$ V ( m0 g/ V! h8 H9 A- g2 o' W; |& ~
下载了部分清漪园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图局部(广润祠、鉴远堂、月波楼、望蟾阁、西堤、十七孔桥、廓如亭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0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报恩延寿寺、罗汉堂(清华轩)、慈福搂(介寿堂)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0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漪园时期的大宫门、二宫门、茶膳房、勤政殿、夕佳楼、道存斋、宜云馆、怡春堂(德和园)、后罩殿(大戏楼)、乐寿堂西部与扬仁风一体的乐安和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6、《颐和园》第三集讲到排云殿内部装修时,将“万字不到头图案”花门说成了“冰裂纹图案”。
发表于 2010-12-31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2-31 8:16:00的发言:
     6、《颐和园》第三集讲到排云殿内部装修时,将“万字不到头图案”花门说成了“冰裂纹图案”。
9 L1 ^, a* k# ?! k

就象盗版盘的音、像没同步似的,解说完了才出现冰裂纹,却一闪而过,想还是弄错了。照说,这种科教片,既这样不惜本钱地追求画面精美,竟不肯请个专业顾问吗,致出这样的错误。

发表于 2010-12-31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毕竟是电视,娱乐为主。太过严谨不是电视
发表于 2010-12-31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片子中从未出现过专家出来讲两句,一直就是配音在说。
发表于 2010-12-31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2-31 14:23:00的发言:
这部片子中从未出现过专家出来讲两句,一直就是配音在说。
% I1 Z( d* A7 s5 W

 

3 b; o5 j J8 j6 Y* D9 j

起初是有的,后来因为经费等原因给裁了。

发表于 2010-12-31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解说词逻辑编排有点乱,一会建筑、一会历史,虽然没看全。
发表于 2011-1-1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种用不同色琉璃瓦在屋顶上做出菱形图案的做法叫啥来着?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翚(谷石)所画,应该是写实的,画中不少清漪圆建筑和历史记载一致,可惜没有全图,否则可以和颐和园比较.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有文学底子的人写脚本就可以犯常识性错误?有那么多顾问还有颐和园管理处把关难道还不如我们一般观众?不是不允许出现错误,但是只三集(我就看了三集)就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让人匪夷所思.
   电视也要看内容,<<颐和园>>是纪录片,不是电视剧.
发表于 2010-12-31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集知识性与大众性于一身,不容易啊

发表于 2010-12-31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犯常识性错误~那金导的圆明园和李导的新版红楼里面就是让人喷饭了,颐和园是有错误,但比之前二者要严谨的多~而有些错误本就是不定论

6 e$ ?) d1 Z+ E

 

* Q0 P, N+ o9 |$ j/ q {( @. E* \

颐和园里面也搞了情景再现,基本都是用虚镜头带过,这招就很高明,看看圆明园里让皇帝穿汉服乱晃,却是好笑之极~

发表于 2010-12-31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军机处大臣在2010-12-31 14:17:00的发言:
电视毕竟是电视,娱乐为主。太过严谨不是电视
, _* u- L3 @5 v+ d+ q

如果让专家来写脚本,肯定没法看~这是面向大众的普及,所以脚本才让有文学底子的人来写,而不是专家

发表于 2011-1-1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三维复原图看着好眼熟 ,那不是前年《中国遗产》上用过的么?说实话,做的真粗糙,那期杂志恶心死我了。另外治镜阁三楼是什么屋顶,几脊攒尖?

发表于 2011-1-1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庆皇太后万寿图中大报恩延寿寺用瓦可比排云殿时期多彩多了,是写实的么?

- d7 R* k/ i) p* n

知春亭前在清漪园时期就有桥了?还是曲桥?另一个岛上也有亭子啊?是真的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8930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5 03:14 , Processed in 1.19869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