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6 [ N9 s4 \; M5 ?5 k
8 I; J& ^2 f+ m
2 q( K% C+ @8 c3 @8 i( ^" I5 d1 w" s$ J) ~" ^, i% @( B
在23日的鼓楼东北部地区活动中, 永寿寺引起了我们很多同志的兴趣. 后来又发现了宏恩观单檐歇山顶的主殿, 尤其是主殿两侧歇山面精美的木雕让同志们赞叹不已. 回家后在google上搜了一下, 只找到了一篇名为 “初步调研北京钟楼一带的庙宇” 的相关文章.
" T5 y. l% X$ ]" f文中提到的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 不知哪里可以找到? : G, c- w" ^# @2 n0 W
打算这两天借支长头去钟楼上拍一下全景. 5 J) T4 i3 f8 z1 X
------------------------------------------------------------------------ , S; V' k* X5 L2 _! ^/ o. n
以下是搜索到有关永寿寺和清净寺(又称宏恩观,娘娘庙)的一点信息:
; R" N+ N+ |& [; M$ L( b: }! {摘自: 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9/mslt.files/00520.htm 9 l# j) E$ z% t, C
永寿庵 (王佐胡同25号) 5 d1 g3 \, ?; O) {' }7 F
这座庙的名字没有标在乾隆图中,但是它的建筑标得很清楚。它大概是明代的庙宇。现在还保存有两个完整的院子和山门,山门上面刻有“永寿寺丙子中秋,周又忱敬书”。北图存有一张1660年的碑石拓片。这是一块重修碑,证明这座庙在清初之前已经存在。立此碑的是二十一位吏部和都察院的满族大臣。可惜从拓片看,碑已经磨损得很严重。
* C5 _: {! Y2 z6 O+ A3 p; F3 J这是另一个田野调查必要性的例子:如果只看地图,我们就可能会忽略这座庙宇。 ! |3 \- ], J" r+ N& [
清净寺 / 宏恩观 / 娘娘庙 (豆腐池胡同23-25之间) $ @: a. d# ^3 A6 I
这座庙是我研究的范围内最大的庙宇。1936 年的记录表明﹐它当时占地13亩,房屋187间,拥有222尊神像,250件礼器,9件法器,石狮子两座,铁狮子两座,供桌五十六张,松﹑槐树十八棵,石碑四座,井一眼。 ; N5 F* r* p9 b" [" k, ?
宏恩观的山门、大殿和后殿在民国时期已经改为学校(广一小学);现在已改成菜市场(山门和大殿)和工厂的仓库(后殿)。在它的隔壁﹐东边有天仙庵,西边有地藏庵。天仙庵已经完全改成民房,看不到原建筑的任何痕迹。地藏庵改成公共浴室和简陋的宿舍。
0 F4 N; m, _4 M r# f4 t U$ h: e根据碑文,明朝在元代的千佛寺的遗址上修建了这座庙。它在钟楼的正北面。 0 ~1 F6 g0 Y H: ^1 b
目前我找到的三块碑都是1893年立的,内容都跟道士刘素云重修庙宇有关。
% i4 z1 {& [; V% Y7 L8 b从直隶来到北京的刘素云道士,1887年到了清净寺。当时庙宇全部破坏。有趣的是,碑文还记录描述了一位洋人,因为院里树木茂盛,他想把庙宇买下来。一位叫做厚安的内务府大臣,听说这件事后大怒。他叹气说:“斯地当龙尾之要 ,为诸天佛、菩萨所降光、昭灵者、安得毁于外人哉”[7]。于是乎他先把庙宇的产权买下来,后来认识刘素云道士﹐便把产权转给了他。
7 p# ?5 C+ ~" P% K- c刘素云后来成为这座道观的方丈,重新安置了神像。根据白云观道士张百熙和刘素云本人写的碑记[8],我们可以很容易恢复该庙宇的建筑结构以及里面所参拜的神明. 当然,诸神的塑像今天一尊也找不见了,但大殿雄伟的屋顶仍能从钟楼上欣赏到,而街边的山门则变成了菜市场的大门。
$ h7 r: W; A& j
6 D/ E4 V$ J3 ]# L4 }
! N0 k% n6 X1 m[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4 17:50: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