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提示
因会员注册模块问题,想注册(老北京网)论坛的网友,请拨打电话18510256323,论坛将手工注册,谢谢合作。
查看: 12875|回复: 14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含5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27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过皇极殿、宁寿宫,来到宁寿宫后一个东西狭长的小院,院北正中即为养性门——宁寿宫建筑群后区中路正门。院东开保泰门,养性门西侧是衍祺门,门里就是宁寿宫西路的宁寿宫花园。宁寿宫后区,由三路建筑组成:中路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东路畅音阁、阅是楼、寻沿书屋、景福宫、梵华楼、佛日楼;西路宁寿宫花园;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庞大而又恢弘的建筑群。

, n7 R( t# D3 A( o5 A8 i

 

% Z$ h* c& u% t3 t

 

4 Z0 B6 n; b- f* I4 K

宁寿宫后区三维鸟瞰图(北京三维地图网截图)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 R D- f" I- K' G0 }# \2 e! |

养性门,为宁寿宫后区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和景祺阁四进宫殿的正门,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中三间开门,前有汉白玉石栏杆,金龙合玺彩画,门外有镏金铜狮一对,大门两侧背后有绿色琉璃照壁和角门。养性门的造型与乾清门、宁寿门、慈宁门相仿,但体积略小,台基较低。

1 u4 [; k; S/ T+ p

 

3 [) h, \$ T5 }" ?

 

9 F3 V& ]1 [ a7 J1 n. j

养性门及装饰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 V, n" y9 ]# H1 q: F5 r

 

2 O0 B+ o" Z. W- ]: o3 J

 

; j' v( V9 p% y; M8 C8 _9 G" K

养性门西衍祺门(宁寿宫花园门)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 T3 C: A& N4 Q

 

/ u. I4 G' n# \& [& \

 

4 n" T+ m1 M' Z) |3 h- s2 p

养性殿,是进入养性门后第一个建筑,也是宁寿宫后区主体建筑,“养性”取《孟子-尽心》“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之意,是清乾隆帝退位后接见大臣、赐宴外藩之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但体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养性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3间,每间以方柱支撑,隔为9间,前接卷棚抱厦4间。明间、次间开门,原为原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现为玻璃门窗,明间4扇,余各2扇。进深4间,室内隔为小室数间,曲折 环。明间前后开门,中设宝座,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片金升降龙天花。左右置板墙与东西次间相隔,墙各辟门,对称而设,门楣之上置毗庐帽。东暖阁分为前后两组空间,前曰明窗,后曰随安室,室东悬「俨若思」匾,皆乾隆皇帝御笔。西暖阁隔为数间小室,北室为佛堂,建仙楼两层,内置佛塔、佛像,肃穆有制;南室称长春书屋。尽间仿养心殿三希堂制辟为墨云室,因毕沅进古墨而定名。西山墙外耳房仿养心殿梅坞而建,与殿相通,取名香雪堂。内以白石依墙堆砌山景,南面开窗,西、北、东三面彩绘壁画,西山墙辟小窗可观宁寿宫花园一角。

* n9 S" g: E _9 F4 u* A A2 N, d

 

0 j) P) `: E m m; Z0 }3 ^

 

! E# T! x+ E8 Y% y

养性殿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 |* O; O$ H/ V

 

{3 Z5 `8 F8 ?+ _1 L6 S

养性殿后乐寿堂,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成,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面阔7间(36.15米)、进深3间(23.20米)、地面至正脊高18.7米、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柱网结构为减柱造,即明间与东、西次间减杀了前檐4根金柱。为装修和支撑二层楼板的需要,在室内6根金柱南1.82米处增柱6根,东、西稍间靠北距老檐柱南1.6米处增柱2根,增加的8柱外观与构造柱相同,但上方没有承重的梁枋构架,至天花梁底皮止。明间前后檐为五抹步步锦槅扇4扇,余各间均为槛窗,槛窗分三层,下为玻璃窗,上二层步步锦支窗。室内明、次间以东西向阁道分隔成南北两厅。东西稍间南部和靠北墙通道为单层,余为两层,第二层面积达341平方米。大厅仙楼和东西稍间南部、北廊以及夹层、阁道的装修式样风格统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间饰玉石、珐琅等饰件。天花为木雕,与整个室内装修相衬托,雍容华贵。乾隆五十二年(1760),大禹治水图玉山琢成后,一直陈设在北部大厅。“乐寿堂”匾悬于室内北部大厅北檐,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乾隆帝临帖墨迹石刻366块。

. h( m2 e& {8 g1 O3 J& p

 

$ y0 L% r6 }- i; [) V- R

 

' o" L+ x; f0 H$ E$ o) J* k

乐寿堂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0 N, L2 f) F1 f H ^

 

1 f4 k: I0 N4 T. u( B; T; o, ~9 Z( M

“乐寿”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乾隆帝在御制诗《乐寿堂》亦注:“向以万寿山背山临水,因名其堂曰‘乐寿’,后得董其昌《论古帖》,知宋高宗内禅后,有乐寿老人之称,喜其不约而同,因此名宁寿宫书堂,以待倦勤后居之”,可见,乾隆帝以乐寿堂为退位后的寝宫,并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寝室、以养性殿为传膳所。

2 I n, a; J1 _" {% b) G T

颐和轩,乐寿堂北,与再北的景祺阁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面阔7间,进深1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前檐出抱厦5间,后檐出抱厦3间。除前檐抱厦外,余各间均出廊。前檐抱厦明间、东西次间开敞,形成较深远的前出廊,东西稍间装板墙,南面为槛墙、支摘窗。轩明间为五抹头 扇门,次间为槛窗,上为步步锦支窗,下为方玻璃屉窗。稍间为步步锦支摘窗。后檐抱厦次间、山面轩稍间、尽间均为槛窗。明间有穿廊3间,北接景祺阁,穿廊明间东西向开门,可通轩北东西两小院。轩东西山面廊南北封装,设有小门,西廊外建有如亭及围廊,形成小院。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接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轩两侧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敬胜斋帖石刻。

8 q. Z# u& o: d" }7 S; k

 

. ~% P: ]1 {0 I! d$ D6 i

 

5 `8 p7 G! A4 o" u( ]

颐和轩及殿前陈设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4 M4 l, z* S0 s- l: [ k7 Y7 d! Q

 

2 a: S" T E/ g

景祺阁,是宁寿宫后区中路最北端建筑,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阁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底层四面出廊,前檐明间开门,接穿廊直抵颐和轩后檐,次间开槛窗,上为方格玻璃窗,下为玻璃屉方窗。室内西次间设小戏台,西梢间山墙辟小门与阁后小院相通;东次间内以槅扇分成小室数间,东梢间有楼梯通二层。一、二层之间设平座,寻杖栏杆施于二层擎檐柱间。二层前檐明间开步步锦槅扇门,裙板饰夔龙纹;次间、梢间均为步步锦支摘槛窗。东面明间开门,余皆为步步锦支摘槛窗。檐下原为金龙和玺彩画,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缮时为迎合慈禧太后之喜好改为苏式彩画,现已恢复为乾隆时期原貌。景祺阁前西侧小院内有回廊与乾隆花园符望阁相通,东侧有敞厅3间,与景福宫相邻。紧贴景祺阁东侧有假山一座,山顶原有翠环亭,后于道光年间拆除。山顶平台与景祺阁二层之间飞架汉白玉小石桥一座,山下有洞名曰“云窦”。景祺阁后小院内有房屋遗址,清末光绪皇帝之珍妃曾幽禁于此,小院西墙外即为珍妃井。   

# k; B( s! X, `# |4 P

 

# }9 ^$ p2 |: b

 

% S5 ?' H* |% x) D

畅音阁,位宁寿宫后区东路最南端、养性殿东侧,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座戏楼(其余戏台有倦勤斋小戏台、漱芳斋戏台、漱芳斋“风雅存”小戏、长春宫院内太极殿倒座戏台),也是清三大戏楼之一(另外两座为颐和园德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音阁)。畅音阁北向三重檐,台基高1.2米,通高20.71m,总面积685.94平方米,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与南边五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戏台面积210㎡,台内不设立柱,采用抹角梁。台面后部设有4座楼梯,接平台,上楼梯可抵达禄台。寿台北、东、西三面明间的两柱上方装饰鬼脸卷草纹木雕彩绘匾,惟正(北)面挂联:“动静叶清音,知水仁山随所会;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取自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另外,陶渊明《移居》中也有“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台面中部下方设地井,地井内安装有绞盘,平时用木版盖着,盖板可开合,可以根据戏剧的内容,把布景和人物从地下托出台面,造成从地下或水中钻出来的戏剧效果,例如表演“地涌金莲”一场戏,就是从台底下慢慢钻出四朵大莲花来,一朵莲花上坐着一尊菩萨。台下地面四角各有窨井一眼,南边中间有一眼水井,可为戏中表演喷水提供水源。禄台、福台则均将前沿(北侧)做为台面,使观戏者抬头便可看到。三层台设天井上下贯通,禄台、福台井口安设辘轳,下边直对寿台地井,根据剧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员、道具等,例如上演仙女、神仙下凡的戏目时,用辘轳把幕景和演员从上面送下来,造成从天而降的戏剧效果。使用三层台的剧目不多,绝大多数只在寿台上表演,福台和禄台则只在一些神怪戏中才用。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

7 U4 W6 H; O, c' ]* C5 |0 k

 

: G+ @' j7 ]( G

 

! l3 l( v+ F6 K& R+ g' H9 {7 P

畅音阁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 l P; u( c& C2 M

 

1 t- G7 Z; Q4 N& B; I

阅是楼在畅音阁大戏楼的北侧,楼座北面南,前有月台,东西有配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十三年(1808年)拆去月台,改安踏跺,二十三年拆东西配楼,改建厢廊,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慈禧四十寿辰观戏曾修整此楼。单檐二层,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绘金龙和玺彩画。楼面阔5间,进深3间,前出廊。下层明间开玻璃门3扇,次、稍间为槛墙、支摘窗,上支窗为双步步锦格心,下为玻璃窗。上层明间安槅扇6扇,次、稍间装修与下层相同。楼下层东西次间靠南窗均设有宝座床。楼东西辟门与两侧转角庑房相通,再与东西厢廊相连,经南部转角庑房可直达畅音阁南扮戏楼。

+ Q$ Q1 K1 @1 F4 T8 w

 

; e. o- n$ |! `! ~9 B) m, Y* F+ n

 

]/ y' _& Y. G# a& k

阅是楼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9 ^1 E" {8 b& Y3 B# a. Y

 

/ K& K- c/ R* S" G' ^ C& I

看戏是清代皇宫中的主要娱乐,每逢各种节日,如元旦、立春、上元、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以及皇帝登极、帝后的生日等重大庆典,都要在宫中看戏,规模宏大的畅音阁专为重大节庆演戏时所用,在此演出的戏曲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吉祥神仙戏。据资料记载,清末西太后当政时期,凡遇节日,她总是要到畅音阁看戏,并由皇帝、皇后、妃、嫔、命妇以及王公大臣等陪同。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西太后五十岁生日时,为在畅音阁演戏给西太后看,仅购置戏服和道具的支出,就耗费白银十一万两之多。

5 X, ^; W# x/ l. n5 @

 

/ J$ Z: D( ?6 h2 m' D8 u% j

阅是楼为皇帝、后妃、皇子等人观戏处,厢廊是王公大臣陪观处,现在这里是“清宫戏曲陈列”的场所。

0 W! u6 s8 n4 J! d

 

8 X+ ]7 ^& _; H- e- ?4 i# Q

 

! q }+ L' f" b: _

宁寿宫后区中路景祺阁及以后区域不开放;东路现开放参观的区域仅畅音阁、阅是楼,其后部寻沿书屋、景福宫、梵华楼、佛日楼不开放;西路宁寿宫花园亦为非开放区,只能留下遗憾了。

h! e( d8 W2 u0 X1 D: |/ W

 

( X7 {% {$ P( ~3 ^ `$ H6 t5 ?7 _8 v

 

, x# }& g8 {- v+ P

现将非开放区文字资料留存于此,备查:

" K, F; ~5 B% ^% `, s


附件一、宁寿宫后区东路未开放区:寻沿书屋、景福宫、梵华楼、佛日楼

! m$ y7 d( s/ q( w) ]; O" d

 

; `* |; K0 B# Y+ V

寻沿书屋,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后部东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属庆寿堂建筑组群。乾隆御制寻沿书屋诗首句「寻绎黄家语,沿回学海澜」,开宗明义地道出了书屋命名之因。   书屋面阔5间,进深1间,前后出廊,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硬山顶。明间安步步锦槅扇门,余为槛墙支摘窗。前有垂花门1座,既是院门,亦为整个庆寿堂建筑群的主入口。东西配殿各3间,黄琉璃瓦卷棚硬山顶,明间开门,步步锦槅心。西配殿明间后檐开门,接过道直通乐寿堂前院。寻沿书屋院内正殿、配殿及垂花门之间以抄手游廊环抱相属,自成天地,营造出有别于庆寿堂其它院落的清雅的建筑氛围。   慈禧太后住乐寿堂时,光绪皇帝每日清晨请安、侍膳,通常先至此处坐候。现建筑完好。

6 R8 p3 S, ?7 r# C

 

% w2 k8 K+ f. v1 I2 |0 F

景福宫,位于故宫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东北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为康熙皇帝孝惠皇太后(顺治帝孝惠皇后)所居。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仿照建福宫后的静怡轩加以重建,以待乾隆皇帝归政后宴憩之用。嘉庆七年(1802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景福宫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5间,四周环以围廊。前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为槛窗;后檐东梢间开门,其余4间为槛墙、支摘窗;两山面亦皆为槛墙和支摘窗。景福宫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檐柱柱础雕刻精美的覆莲花纹,为宫中少有。屋顶绿琉璃瓦黄剪边,采用三卷勾连搭歇山卷棚顶,曲线优美,坡 度平缓,檐下饰苏式彩画。景福宫占地面积较大,由于屋顶形式处理得当,建筑并无突兀之感,造型灵巧舒展,与周围园林式环境协调和谐,体现了宁寿宫作为归政后居处的建筑意匠。宫外檐下悬匾曰“景福宫”,室内明间悬匾曰“五福五代堂”,为乾隆皇帝御笔。乾隆年间曾在宫内陈设西洋仪器。西窗外仿静怡轩植梅树,冬天设毡棚护之。景福宫前东、西两面皆为游廊,与景福宫前廊相通,围合成半开敞的小庭院,院内植松柏。西侧游廊当中设垂花门,即景福门,门外为一小院,院的正中有一八角形汉白玉须弥座,南北长4.2m,东西宽2.5m,高约1m,座口环以高约30cm的铜质栏杆。座上安放一块高达4.5m的巨石,挺拔隽秀,纹理清晰,此即紫禁城内著名的山石--文峰。石峰东面下部镌有乾隆皇帝御制《文峰诗》,说明其具有“景福宫前镇枢纽”的重要点景作用。过文峰向北再穿过两重月亮门,即至佛日楼。景福宫是宁寿宫东路的主体建筑,其北为梵华楼,西与中路景祺阁相望。宫与周围建筑之间灵活安插游廊与虎皮石墙,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连通的建筑环境。

0 c) L2 r8 }* s5 X9 M

 

+ R9 N: {8 g0 |' ^5 c2 H

梵华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位于宁寿宫区最北端,倚宁寿宫北宫墙而立,南与景福宫相隔仅数米,坐北朝南,7开间,二层楼,黄色琉璃瓦卷棚歇山顶。楼下明间供旃檀佛铜像,高210cm。东西各3室,分别供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造掐丝珐琅大佛塔6座,造型各异,豪华精美。塔周围三面墙挂通壁大幅唐卡,画护法神54尊。各室中央均为天井,直通二层。二层绕天井设紫檀木围栏,珐琅塔顶正在天井中央。二层明间供木雕金漆宗喀巴像,其余6间隔为6室,由西向东依次布置为:一室般若品(显宗部),二室无上阳体根本品(无上瑜伽部父续),三室无上阴体根本品(无上瑜伽部母续),四室瑜伽根本品(瑜伽部),五室德行根本品(行部),六室功行根本品(事部)。每室主供密宗、显宗主尊铜像,各9尊,供于北墙长案;东西壁为紫檀木千佛龛,内供122尊小铜像。6室供佛合计786尊。   梵华楼按照藏传佛教显宗、密宗四部供设佛像、唐卡、供器,将显、密两宗集于一体,体现出格鲁派显密双修的修持特色。楼中所供佛像全面系统地塑造出藏传佛教中诸佛菩萨及护法的各种形象,是研究藏传佛教造像的珍贵材料。   梵华楼的建筑、陈设形式是清宫廷佛堂的一种重要模式,清宫档案中称之为“六品佛楼”。   近年,由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员王家鹏等人编写出版了《梵华楼》六卷大部头丛书,已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紫禁城这处未开放的佛堂——梵华楼的历史沿革以及内部装修陈设。

. {! [/ [+ D% O8 m& s Z

 

& ^3 t! j/ m5 U* e

佛日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慧曜楼而建,北依宁寿宫北宫墙,东有石梯与梵华楼相连。楼为2层,上下各3间,黄琉璃瓦绿剪边卷棚歇山顶。   佛日楼一层间隔成数室,供奉藏传佛教五大密教主尊(密集金刚、上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五方佛和释迦牟尼佛。二层供奉三世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北、东、西三壁设长供案,上供无量寿佛小铜像378尊。   楼前以虎皮石饰面墙围成小院,开月洞门,门外即景祺阁东院,西行可至景福宫。该建筑现保存完好,但没有对外开放。

) Z. g }8 E5 K: E


 

- l7 H \- C4 ?5 g) R+ r [

附件二、宁寿宫后区西路宁寿宫花园

# J* R* l- [9 \2 ]% |

 

3 o, ~5 D- T/ ]/ z" W, _4 G

宁寿宫花园,也称乾隆花园,位于中国北京故宫宁寿宫区的西北角,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公元1771—1776年),耗时六年完成。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分为四进院落,结构紧凑灵活,空间转换曲直相间气氛各异、布局精巧、组合得体,是宫廷花园的典范之作,是清朝皇家园林建筑的精品。

1 y1 M- t* y5 D

 

: ^, W* a( X1 U3 I8 C8 i, S

 

7 \" w& c( `+ x* D

宁寿宫花园鸟瞰图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 Q& A) l3 y( |- ~! J

 

* Y/ `$ o6 G& v5 \+ r4 E

 

& a6 p3 k* F9 Z' Y9 f: b- h" n2 \

园中的主要建筑,有古华轩、旭辉亭、抑斋、遂初堂、竹香馆、萃赏楼、延趣楼、三友轩、耸秀亭、碧螺亭、符望阁、玉粹轩、倦勤斋等二十几座,类型丰富,大小相衬,因地制宜,在平面和立面上采用了非对称的处理,在制度严谨的禁宫之中,尤其显得灵巧、新颖。

' n% [! F+ \; `5 P4 T* |( Z8 e

 

6 Z3 L& V3 W" Y3 M8 z% e6 {7 Y4 \" X

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四年(1770—1779年),已年逾花甲乾隆帝,为践行他临御六十年即归政退位的“素志”,豫先葺治了宁寿宫以及宁寿宫花园,以待归政后燕居憩息、颐养宁寿。这一精致的宫中苑,实际是乾隆刻意模拟文人园,即以文人的隐逸观念立意经营的,这从园中各建筑题名“遂初”、“倦勤”、“符望”等等,以及乾隆描写这些建筑意境的诗文中,都强烈透射出来。而就隐逸方式中诸如“大隐”、“中隐”、“小隐”,即所谓“朝隐”、“市隐”、“野隐”等不同境地来看,宁寿宫花园作为太上皇的归隐之所,则如乾隆《符望阁诗》中所说:“耄期致勤倦,颐养谢尘喧。”其取象于大隐即朝隐,虽处魏阙紫闼而无异林泉丘壑,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在这大隐即朝隐的境界里,同时也兼容了中隐即市隐,乃至小隐即野隐境界的许多优长。乾隆的这种文人士大夫的理性精神,同历史上不少皇帝求仙拜佛、甚至冒险服食丹药以图长生的愚妄之举比较起来,毕竟高明了许多。 乾隆精于士文化,深受文人士大夫隐逸观念影响,当然也深谙这遂初的典故,他曾反复强调,宁寿宫花园“遂初堂”命名初衷,就是祈愿临御六十年而归政退隐。而这座建筑之所以布置在“耄期致勤倦,颐养谢尘喧”的花园中心,并援名遂初,其实也宣扬着这花园按乾隆所自豪并乐于炫耀的大隐而立意的取向。其《遂初堂诗》就得意地申明:“周书称初服,勤政要始终。楚骚称初服,谢政适其躬。二语胥宜味,放卷用不同。”其中,他既以《尚书?召诰》“王乃初服”喻其勤政,又用《楚辞?离骚》“退将复修吾初服”喻其归隐,用“初服”典故的双重意义,来标举他遂初之志的隐处兼达。末句的“放”,就是施展,指勤政;“卷”,就是收藏,本出《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指归隐,实际转喻其如《老子》所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归政退隐的“素志”。在乾隆看来,他的放与卷,即初服勤政和初服归隐,既各有所用,也能如愿以偿,捭阖纵横,各得其所,成功践行圣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生追求,取得自认为是亘古鲜有的圆满功德。

, U" d( ?' `$ _9 G7 [

 

: H. x6 k" d; h5 s, p0 ]$ J4 P

整个宁寿宫花园,以隐逸思想的大隐立意,具有丰富、深刻、完满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其审美境界,也正是乾隆帝刻意追求的。

3 i6 B* a0 G/ j) x7 z2 X$ Z


 

; y* Q0 H3 e6 x( `8 M& f" g0 p

夕阳下的宁寿宫,大门即将关闭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 p6 E7 c6 s5 \

 

- ~, \; j& G' r5 o: k8 L

宁寿宫建筑群三维鸟瞰全图(北京三维地图网截图)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二)

* X5 ?- s* b, g8 C/ @: }

 

; r# n% _9 o1 }5 t: Y3 n& y

 

0 F. t! Q9 |- J& R3 w; b3 [" B

 

Y* w: \$ T( c, i' v! F1 ?

请继续关注:重温故宫——遗憾期待明天,或者永远(结束语)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之夕矣:

- I. M4 h! D" I

 

8 ]. I; K" Y- J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发表于 2010-11-29 1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维图确实错误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11-28 1:53:00的发言:
[3 q* r/ @, E& o* S

宁寿宫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 房屋建筑设计很人性化

1 f% p* T) ^' F+ U3 J

 

) J3 `7 k6 e" H; }% U/ o# D

不过开始第一张图片就是错的

% s! @, B4 d x& W6 l5 @) B

 

" c' T& [$ u3 h" k& x2 b8 j6 `

乐寿堂后面直接就是景祺阁了 而阁后居然有个歇山殿 不知是不是颐和轩 但前后没抱厦 后面的贞顺门位置也不对

9 `# y- W( H& x; x% e9 T

 

: v6 R. R q; |5 R# N3 n

还有阅是楼后面的寻沿书屋也不是那个样子 应该是五间硬山的北房

) g: |2 t" ~* m& y! l4 |, R% |

 

" N% m7 d% W/ @* m

东北角的景福宫 也不是硬山啊 而是三卷歇山卷棚啊

! ?( f2 I' E; {

 

# c, ~* M5 ` U

如果这个三维图让大贝勒当参谋,也不会出这么多遗憾!

发表于 2010-11-28 0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寿宫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 房屋建筑设计很人性化

- T- s2 v! ]$ Z* @# F4 }& Y

 

# q2 z+ m* {% S/ |/ q7 O8 ^

不过开始第一张图片就是错的

( _) a, H; [" V9 [

 

" E$ l, l3 E6 q# e: e. ^8 q

乐寿堂后面直接就是景祺阁了 而阁后居然有个歇山殿 不知是不是颐和轩 但前后没抱厦 后面的贞顺门位置也不对

! }; p. O' Z1 V) Y. Z4 i

 

( t" E3 h- O0 W, t7 @. M @% e

还有阅是楼后面的寻沿书屋也不是那个样子 应该是五间硬山的北房

( G% ?: r' q8 c" |3 x2 u5 q: G

 

! Y1 v+ Q4 O) b1 h+ R

东北角的景福宫 也不是硬山啊 而是三卷歇山卷棚啊

发表于 2010-11-28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图确实不准确,符望阁北面的倦勤斋, 貌似也消失了。
发表于 2010-11-30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假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10-11-29 19:38:00的发言:
三维图确实错误很多
- ^' P; a& I0 x' p) H8 @

 

1 v+ `0 E$ P* ?" P- P9 X6 w

连我这肉眼凡胎的都挑出错误,可见错误很多!

) `6 X7 r0 u2 ?! k/ @% E# m, {

 

6 ~* u2 J! n/ W w; N; L

这个三位地图,做的是城市图,局部做成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

5 {' {! ?, o; [; t

 

; m8 u/ I: J: S5 Y' T" j. t r

建议他们对个别建筑——如故宫,制作一些精品三位图,可以补足面上的不足。

发表于 2010-11-30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维图总体还可以,但细节差的还很多,还需好好斟酌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姆大叔在2010-11-30 21:10:00的发言:
" J; K* Q9 F! h

假文物

- P$ {- w) r5 p h/ ^4 a7 X* c

 

3 w9 ^( k/ p! r" |

兄弟指什么?

发表于 2010-12-5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写的可真全4 d& q' p( ^1 L9 ]
[BR]没拍点宝贝啊,现在宁寿宫改成珍宝馆了
) y5 a& v1 z6 p' _3 u[BR]出口那是珍妃井,好多人去看,不过我觉得挺渗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嘀嗒在2010-12-5 21:13:00的发言:

写的可真全
没拍点宝贝啊,现在宁寿宫改成珍宝馆了
出口那是珍妃井,好多人去看,不过我觉得挺渗人的
# @. Q5 S- z% C; a) R! W0 z7 {/ i6 z

 

3 J9 n3 {! S" c

宝贝陆续发表了不少(帖子中,文化之旅版还有置顶专贴猜文物名称,兄弟可以捧捧场)。

( q9 p" o( Z/ N" a; E' i0 i

 

2 f$ s& s; E8 W' `

珍妃井现在不让参观了,也许是我那天倒霉吧!

发表于 2010-12-8 1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 `8 v) K# e6 G5 X0 s: |/ J, V2 d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2-8 21:01:00的发言:
街客有没有下一步拍个别的地方的打算
" _5 f* G- G, ?, m: k9 i/ m( w% O

 

3 U+ S$ S+ ~, U' ?4 n' ?) Q

想听听皇兄高见!

发表于 2010-12-8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街客有没有下一步拍个别的地方的打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8950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4 19:02 , Processed in 1.20594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