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我家搬到小姑娘(小名)她们院中。 ' e# ~7 E8 r) s' C( e1 s# C6 ^
院子很大,有6间北房,6间南房,3间西房。东边是围墙和厕所。小姑娘和她妈、妹妹住北屋3间,我们家住南屋3间,她叔住西屋3间。院子的地是土地,小孩可尽情玩儿。什么跳大绳、盖房子、丢包、老鹰抓小鸡、抬轿子呀,都玩得开。如果在屋里,就玩叉(歘)拐、抽棍、扑克、缝布人、看小人书。
1 q, ]( j/ U$ p" S( { 我和小姑娘同岁,但她比我早上一年学。她在板章路小学上2年级,我在城皇庙街小学上1年级。虽然不同校,但下了学,我们在一起做功课,写得可整齐了。
% t Y, @( G: y6 o& Y, G9 _ 原来她家住在板章路,有很大的四合院。因政治原因 ,她爸去劳改,她爷是资本家。房子没收了,就和我们一个院住了。小姑娘在板章路小学一直上到小学毕业。
* R3 S2 ]( K5 b* L# M 小姑娘很文静,白白的园脸上有一对小酒窝,衣服总是穿得那么干净整齐。一双小黑皮鞋穿着真精神,我们家条件没她们家好,穿不起皮鞋。有一天她拉着我到了她们最里间的一间房,打开了锁走进屋内,看见一个方盒子,盒子旁边有一个摇把,上足发条,那个盒子里的大钟小钟就都敲起来,发出了美妙的乐曲,上面的小洋人转着跳舞。小姑娘说:“这是八音盒!” 8 r* I% B! A1 l9 E' L
我和小姑娘最喜欢看小人书。那时候小人书买不起,可以借——出了我们家的小胡同再过一条小街,向北斜插过去有一条更小的胡同,胡同口就有一个租小人书的店,门脸实际就在南横街上。租书店不大,靠墙的架子上摆满了新、旧小人书。管理小人书的老爷子和女儿都胖胖的很和蔼。看我们俩小姑娘来总是很热情的招呼我们。 8 I2 D9 d4 a6 w) d- V
五十年代,钱还是很值钱的,一毛钱买条儿肉回家可以炒个菜,五毛钱买点肉馅添点菜,全家可以吃顿饺子。每次小姑娘都跟他妈要一毛钱,可以借旧小人书十本或新小人书五本。店老板总是将新书留给我们看,没钱还可以欠账下次补上。所以我和小姑娘看过很多小人书。中国古典:《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白蛇传》、《西厢记》;朝鲜:《春香传》;阿拉伯:《一千零一夜》》、《神灯》、《阿里巴巴》;苏联:反特的《一颗铜纽扣》还有形形色色的案件之类。电影版的书页都是浅蓝色的。这些小人书充实了我们幼小的心灵。我们家没钱给我,总是小姑娘默默地付钱。 1 d: h: X# D) l& }( [( k
稍微大一点上了初中,我们开始看小说。那时上学学的少,作业也少。有大量的时间看课外书籍。小姑娘的叔叔是大学生,有很多小说,(断续着)我们把她叔的小说都看完了。如老舍的《骆驼祥子》、《月牙儿》;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秋海棠》;俄罗斯普希金的诗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娜琳娜》、《复活》;法国大、小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茶花女》;雨果的《悲惨世界》等等。我还叫我哥到他们厂图书馆借来《苦菜花》、《三家巷》、《红旗谱》、《儿女英雄传》等等。 4 q2 d4 j7 L- O3 x
我们去天桥电影院看《查理三世》,上戏曲学校礼堂看《红帆》。 1 P) M& `& B" M$ K* f H2 \
那时陶然亭每周六有露天电影,因为晚我们很少去。日子就这样快乐的过去了。有一天小姑娘班的一个男同学到他们家来玩,北京的男孩还是很帅的,从增加了一个玩伴以后我们玩的内容更丰富了,夏天到陶然亭游泳划船,冬天到陶然亭湖面上滑冰。 3 s/ v3 h" G5 d* T
初中毕业那个男孩考上了中专,小姑娘没考上高中。第二年小姑娘又和我一块考,我考上了她依然没考上,第三年她干脆考中专,还是落榜。不知什么原因,她成绩也可以呀!等到六五年我们毕业去了外地,她也泄气了。街道介绍她当了工人。
% x. `* m. W3 R6 a, ] 文化大革命时我已在外地,他家又挨了斗,全家潜送回农村老家,房子也让别人给占了。小姑娘却因为是工人阶级的一员留在北京继续上班。后来在厂里找了个工人结婚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过的也很幸福。当然文化大革命后他们全家又回到我们院。过着平静的生活。我一回家探亲,她听到消息就回来看我。述说着我们童年、少年的美好时光。 5 ]3 r% S$ h. D7 s
当年小姑娘已经成了老太婆,过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那片院子都拆了,胡同没了。
0 k! y/ M: A. F6 D0 T 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或许经过这样那样的磨难,但之所以安然过着那充满京腔京调的生活,就是因为胡同的文化氛围给予了他们心灵的抚慰。如果胡同文化“被丢失”,北京人心中就失去了寄托。北京已经毁弃了几个朝代无数人努力淬炼和树立起来的“高古、苍润、沉雄”的古东方文明中心中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