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京北老梁在2009-3-5 22:09:00的发言:- i7 k% n. w H+ _8 d" r
7 r% z6 s( Q! `4 {( m0 H看来小说里的版本不可信。
+ t0 [; |3 t9 Q- j5 t6 `
0 s1 T Z+ @5 e& \% i0 D$ a) @8 E----众太监上前,果认得是崇祯皇帝,一齐跪下,放声大哭。内中有个太监高时明,因前把公主带出皇城,交与姐姐高氏,送在甘石桥往西天仙庵内躲下。高时明复进皇城,打听万岁消息。如今见圣上死得这个模样,哭得肝肠寸断。忽见右边又吊着一人,细看认得是司礼监王承恩。只见他面目如生,前襟写血字两句: 国君死社稷,内臣随主亡。 高时明一见,满眼流泪,上前一拜道:“贤弟,你死得也好,流芳百世,难道我高时明就不如你么?阴灵可略等一等,大家跟随万岁去罢。”说罢,向帝尸叩了几个头,起身就对准一块大石,把头尽力撞死在地。---
* [3 n) g# M/ q& K( g; Q3 `, t$ b 7 P. A- I/ _0 J' k, u3 Y0 ?, U
如果按《永清县志》,高大人是自焚身亡,灰烬中何以辨认其尸骨,除非自焚家中。如果在宫里,在那种乱糟糟的情况下,恐难确认焚烧后的高大人。 % Y5 i" B5 v6 v, z
所以说在很多古墓葬的考察追踪方面,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疑冢,是否真身或是他人之墓,死亡的方式或收殓的实际情况....都仅凭某些记载或口传,也会有一些是本身就不准确的,而墓志铭之类的东西又很少存在了,所以留下了太多的模棱二可或是众说纷纭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