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24|回复: 39

[分享]走进赵府街国营副食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1-17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视频连接:http://www.openv.com/play/BTV2prog_20080515_6269327_0.html

2 f. a! g) K1 @3 I

 

! N. R; \7 R) Z& q: o1 M

( c& D( d' G, o; Q7 f

, c7 J$ ~2 j) Q6 l1 Q$ o+ o2 |6 J) n1 Z% K* d; Z* K0 z6 L+ N1 O# n! o$ p3 ^# \- l. J/ Z
7 s) w' k2 e; @

还记得拎着空瓶打酱油的日子吗?在超市遍地的今天,东城区赵府街胡同里仍开着一家老国营副食店,物品摆放、购物方式还是当年模样;一些搬到天通苑、通州的老居民也会隔一段时间就来逛上一趟,为的是找回那些逝去的记忆。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家位于赵府街胡同内的副食店,还没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酱菜香味。记者推开厚重的破旧木门,仿佛时空交错般迈进了20年前的记忆:不到40平方米的店面略显拥挤,木质柜台,货架,铁砣秤,算盘,水粉广告画,一切摆设好似电影道具般展现眼前;用盆盛好的咸菜疙瘩、酱黄瓜放在柜台上,五香粉、粉丝整齐地码放在货柜上,酱油、醋、黄酱、麻酱放在大缸里散装出售。对于习惯了超市里真空包装的人来说,这间副食店倒成了新鲜玩意儿;但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这里简直成了“念想儿”。
  售货员老李说,20年前他就开始在这儿站柜台了。“这店1956年就有了,现在都有51年了,模样变化不大。”老李都不知道这话说了多少遍了,特意来“参观”的顾客太多了,连天通苑、通州都有人慕名来寻找记忆。“我们这儿的麻酱现在已经少见了,散装不说,还是当年那种二八酱,就是二两芝麻加八两花生磨出来的,香!”老李说,副食店还是国营性质,货源有保障,周围的老街坊常来光顾。
  说着,家住附近的张大妈就拎着空瓶来了。“您打黄酱吧。”还未等顾客开口,老李已经猜到了她要买的东西,张大妈微笑着点头,随手把空瓶递了上去。“打我嫁过来这家店就有了,货真价实,讲信用,来这儿买东西成习惯了。”74岁的张大妈毫不掩饰对小店的喜爱之情。
  临近傍晚,来小店购物的顾客越来越多,老李开始忙起来。老李说,现在超市多了,小店的生意大不如前,可附近的居民依然会来店里买东西,好像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用老李的话说,小店有“三老”:即老经营模式、老顾客和老品牌;同时小店也有新动向:“现在小店虽然算国有,但自负盈亏的方式让我发挥着经营主动权。”老李脸上洋溢出了笑容,“我拼的是高质量和低价格,新老顾客喜欢我这儿,我就干下去。”老李对老店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T2 W8 Y; S# O' }( O

 

+ X. e# h- K, `% o* U( g$ E- @

叶晓彦

 
; [5 f1 P9 v2 \( ^% T% _ # M# m0 `% }& N" E2 H: m! k! `3 y! b. Y5 _5 ^" m2 g; ^1 n: _/ F% i( n# M% M0 R$ g& L* g: ?+ l/ c+ V! o& L# S# A: K, C; z' _" Z D N# k0 R) _/ Q; m# }, U& f; A- [% A! j8 ~# U% \8 D/ `) ^4 U
   
  来源:北京晚报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7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着,家住附近的张大妈就拎着空瓶来了。“您打黄酱吧。”

( }7 i. y9 ^$ V$ u9 Z% Y0 Q

 

) Y" N3 H' n& U6 ^

 

, u5 U" o+ n1 [$ g

厉害,拿瓶子打酱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T. g3 V# S/ ]" H3 G+ l c

用提子、漏斗打酱油、醋,这种传统的方式在小店一直保留着,在京城已不多见。

发表于 2008-11-22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还用这种方式打白酒呢。
发表于 2008-11-24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小时候,提着瓶子,来5分钱的酱油……
发表于 2008-11-24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客:你们真是黑店!我让儿子来打醋,回去一秤,少了2两。

. i, H0 q u# F& [

店主:您称您儿子了吗?

- u# `3 S: Y5 N

顾客:—*……%¥……¥%#—……**—*

' ?8 d2 v% Z6 ~$ t n4 }/ e- a

还真有这事,我小时候一小伙伴打醋去,常常回来路上就喝,怎么也要喝掉1两。

发表于 2009-2-9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一定去看看!
发表于 2009-2-8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在<北京记忆>里看见这店了,哪天去看看.买点雪花膏
发表于 2009-5-30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14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买鸡蛋,还在灯箱上照呢,一个木头箱子,里面装俩灯泡,顶上是一个个椭圆的比鸡蛋小的窟窿,鸡蛋放上就跟给鸡蛋照透视,哈哈~~

) |5 `" B+ @! t1 I

 

! G2 B( t+ u' M3 P# `

记忆犹新

9 ^9 y+ i( }" Q$ m1 m3 G% k: S& h

 

$ K" t8 k/ P o

当年我打酱油打醋的时候,是在今天灯市西口西北角,那会儿叫奶子府合作社,或者叫灯市口合作社,今天的市都百货东南门前广场的位置

0 Y" q2 v+ R+ S; j& ^' K: Q8 l

 

' J8 v! y/ m0 u {

灯市口合作社北面的门市卖菜的,也卖西瓜,整个的西瓜切成一牙儿一牙的,一毛一牙,卖西瓜的胖老李海带吆喝的,哎——————沙瓤大西瓜,咬一口甜掉了牙喽,——————

$ v) |# z1 R) {2 W. o9 u1 o0 _

 

3 S4 t, l! _! i' }" `

又抱过一大西瓜,40多斤,一摇晃,西瓜熟得里面全是西瓜汁了,刷楞楞,迅速以到,哗,立刻放平两半,每半个西瓜里都有多一半西瓜汁,胖老李接着吆喝————唉——喝了蜜的大西瓜哎~~两毛钱半个嘞,

7 Y3 E7 q X1 k: m# X6 [

 

6 y$ R- u |7 ~7 b( M2 Q

我爸买半个,我抱回家,半路上个跟我爸来回换着抱着半个西瓜,到家,全家每人喝一肚歪~~

发表于 2009-10-19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时候另打过酒,醋,酱油,鲁虾油,醋分白醋,熏醋,白酒,白干比较多
发表于 2009-10-14 0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以为瓶装的酱油、醋,就真干净卫生了么?
发表于 2009-11-15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副食店原是我家的产业,原名叫“公益兴”。在它的后面,也就是张旺胡同里面还有一粮店叫“长兴”。解放后被公私和了营!直到现在!
发表于 2009-11-17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隐约记得是不是 麻酱 也这么打啊?
发表于 2009-11-18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酱,是拿过去的小瓶的短粗的白色透明的水果罐头的玻璃瓶打,直径11-12厘米,高13-14厘米,罐头盖本来是马口铁的,商店专门有卖白色塑料盖儿的,刚好能卡在罐头瓶子的口上,我们家就用罐头瓶子打麻酱,

# }" D) D: v0 e7 C# V7 E

 

% T5 R* `+ A* V% _9 V7 s

打麻酱,先称空瓶子,然后装麻酱,连麻酱带瓶子一起称,减去瓶子的重量,

发表于 2009-11-21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时候去逛逛~~
发表于 2009-11-21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去逛,不成!带着瓶子,罐子,打点酱油和麻酱回来,

. s# d" k0 M; a, f( j& z2 w

 

; w4 |4 p! X5 I9 y+ @0 s6 |

过去卖的红糖,都是以大方纸,把糖包上,包成方的,纸绳一系,再系个提手。

发表于 2009-12-1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打黄酱,拿碗,回来的路上总是会舔一舔碗边儿。

( w& Q* M6 u4 w

打麻酱用广口瓶,就是那种罐头瓶儿。现在同发祥的麻酱还是用这瓶子装的,只是瓶盖儿不是塑料的了。

7 \: ^% _3 A$ [3 I6 C0 ]1 S

还有一个我常买的,空心豆儿,鱼皮花生。买一、两毛钱的,一个纸包儿,一个一个含着吃。

发表于 2009-11-30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30 0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竖也得去一趟了!

发表于 2009-11-27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酒
发表于 2009-11-28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老副食店里,还有卖虾酱的,呈灰色糊状,老咸了,在七几年的时候,虾酱就算是平民老百姓能尝到的海鲜了。
发表于 2010-1-22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红棉袄在2009-12-27 15:14:00的发言:
应该把这些小时候的情景拍摄下来,找点六七十年代的衣服,拍摄个回顾片儿~~~现在的小孩子都不知道过去的副食店买东西的情景了~~
3 Q; g4 Z1 s& f- ?3 E

好建议!!!

发表于 2009-12-27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把这些小时候的情景拍摄下来,找点六七十年代的衣服,拍摄个回顾片儿~~~现在的小孩子都不知道过去的副食店买东西的情景了~~
发表于 2009-12-28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还有老式粮店么
发表于 2010-5-5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舒坦……得空喽喽去

发表于 2010-4-23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嘻嘻,没错,记忆犹新啊,悠悠岁月,六七十年代那点事儿,仿佛就在眼前~~

`- L* l( S- w: v' g

 

! A# a4 E: l+ Y; l' P1 n1 l

那时候水果罐头的瓶子废品回收站收的话,给2分钱。普通白瓶;还有铜,回收三元,小时候捡工地的电线头儿,回家用钳子把外面的绝缘外皮掳下去,变成铜丝,再卖!遇到比较短的比较粗的铜丝,弯个崩弓子;

3 |) l6 I3 G- N6 |9 b: ?% v6 G

 

. Y# D8 k2 N3 T

那会儿,回收站也收:牙膏皮,橘子皮,蝉蜕,蝉蜕药店也收,橘子品得是干的,炉台儿上,窗台上烤着,晒着,干了以后放鞋盒子里……留着攒多了卖。

发表于 2010-4-21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生、瓜子是在副食店买,我记得很清楚,副食本儿上写上“花瓜齐”,意思就是花生、瓜子买齐了。
发表于 2010-3-24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10-3-12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得大自在在2009-12-28 11:32:00的发言:
真好,还有老式粮店么
6 z+ @! b, b- Q# k

老式粮店记忆

3 Q) q' C4 J, H6 O' s- E( f

 

% y; I' S$ U% L! y* ^9 O$ U4 A" B

小时侯上幼儿园在甘雨胡同二幼,幼儿园旁边,紧挨着就是甘雨胡同粮店,上学了,无数次在粮店买米、面,棒子面,切面~~~干切面,

& D# [4 ?- h ~0 K

 

/ [' m! b( h% H! a8 ~: A1 q

粮店大木箱子里放米、面、棒子面,大台秤,高帮带把手的大簸萁一铲面箱里的面,称重,白色铁皮大漏斗,拿面口袋套在下面小口边接着,上面售货员把大簸萁里的面往大漏斗一倒,面袋就撑鼓了,面口袋要是差一点儿装不下,在地上墩一墩就装下了,面口袋上有跟小绳儿,把面口袋系好,二八自行车后椅架上一放,驮着就回家了,我家住北面的柏树胡同,今天的天伦王朝饭店处,嘻嘻~~

0 b" x4 K+ _' |+ o" \' k x

 

# a$ U$ C+ Q: N0 l* t! F+ ]" A

那时候,买米买面要米票,面票,春节期间供应的花生瓜子也是凭粮本儿在粮店购买的,花生每人半斤,还得在正月十五前购买,过了正月十五,花生瓜子的配额还不给你了,哈哈~~

- c5 f3 Z( |/ z! \

 

( h7 G/ ^: L' v5 i3 i*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00:02 , Processed in 1.28471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