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E& G0 _+ v2 S) j$ \
《日下旧闻考》记录景帝陵碑乾隆题诗,诗前有序言,诗后有跋语。现场的景帝陵碑亭之内石碑碑文没有序言,只有乾隆题诗和跋语。 , w" _* e; s5 d
景帝陵,这个里边故事多了,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7 Y! y" \( L1 F T/ B
序言:在玉泉山北,登山可望见。
3 h; p, v0 k$ H" Z% P9 Q- f% P# m" |题诗:《题明景帝陵》
- A, |5 y/ F8 w8 Y" l迁都和议斥纷陈,一意于谦任智臣。
5 }6 P) P( O' s2 v: d6 l3 |挟重虽云袪恫喝,示轻终是薄君亲。
6 [' [* I. P1 D7 p& i& @侄随见废子随弃,弟失其恭兄失仁。
9 a: A# r9 b* e) w9 t2 f8 X% V宗社未亡真是幸,丘明夸语岂为淳。 : x1 K+ X8 v' {
跋语:按景帝任于谦,排群议而力战守,不可谓无功于宗社。独是英宗还国,僻处南宫,事同禁锢,而废后易储,有贪心焉。天道好还,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实所自取耳。 ( `! S8 ?& n$ U
然英宗亦岂得辞寡恩尺布之讥哉。至于于谦“社稷为重”之言,盖出于吕饴甥“丧君有君”及公孙申为将改立“晋必归君”之意,后世迂儒无不以是为韪。夫君犹亲也,亲为人执,为子者不披发缨冠而往救之,以示“不急”,其可乎?则意欲之狱,亦有由来。或犹以为非英宗意,是真不识事体者之言耳。
; O' v5 y2 ?4 u然则当时宜从和议乎?曰:不共之仇,安得与和?缮甲治兵以从其后,如岳飞之力战迎二帝,天下其谁非之?
; {9 `+ X0 ?" ]乾隆己丑季夏月(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九月)
0 x1 t/ @ j& n; u/ C此碑的碑阳题刻“大明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里边还有皇后合葬。
+ ]3 @4 X- A$ B" Z# U. _7 r不知何年,碑阳向北,乾隆题诗的碑阴反而向南。
探访景帝陵
探访景帝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