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修建的北京城内城环绕着护城河,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都有各自的东河沿、西河沿,地名留存至今。前门西河沿东起正阳门外西侧,西至明朝时的响闸桥、现在的和平门东侧。 0 C" ?+ W2 M8 j- w2 }
% Z" M! w! W6 d1 u5 c% R% a* G
; s7 a% @6 R5 F西河沿是一条老街,自明朝到清中叶,西河沿都是有名的书肆一条街,清康熙时期的著名文人、刑部尚书王士祯在他的《香祖笔记》中说:“今京师书肆,皆在正阳门外西河沿,余惟琉璃厂间有之。”可见当时前门西河沿比琉璃厂更有人文气。比王士桢更早一些的清顺治时诗人王渔洋在《同人集河楼下诗》中这样描写西河沿:“下直经旬发不梳,河楼高会剪春蔬。已喜绿蒲藏睡鸭,更烧红烛射游鱼。玉河杨柳见飞花,露叶烟条拂狭斜。十五年前曾系马,数株初种不胜鸦。”从中可见,前门西河沿护城河边柳枝飞扬,波光潋滟,鱼鸭潜游,文人墨客往来其间,完全不同于今日的城市景象。0 @0 u$ k! a' J4 v+ v
9 F7 u- y' x* |! n4 d前门西河沿的现存格局应该上溯至二十世纪初。1906年建成的京汉火车站(前门西站)位于后河沿东口、西河沿的北边,它的建成和通车直接导致了西河沿及其周边地区金融、旅馆、餐饮、货栈和百货业的兴起。1922年夏天,20岁的“乡下人”沈从文满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从蛮荒之地湘西来到北京,下火车时只剩下7块6毛钱,大着胆子在西河沿的一家小客店住了下来,这就是一代文人生命中崭新生活的最初起点。前门西站后改为货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拆除,但周边还是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痕迹,一直留存至今。这里不知发生过多少与沈从文先生类似的故事,对于每个当事人来说一定都刻骨铭心,但他们大都湮灭在了浩繁的时间长河之中,只有些许建筑留下,允许我们徜徉其间,任思绪轻扬。9 u& u1 L+ p1 p; `
( ^+ N* N& G! z/ d p" `$ y& j
从东边走进前门西河沿街,路南第一家是曾经非常著名的华北楼饭庄,现原建筑已经无存,原址为华北楼宾馆。 : j; H" `% j; ^1 E
再往前,路北是盐业银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西河沿支行)。 , [/ Q* Q; U: s
盐业银行位于前门西河沿街北侧7号,始建于1925年左右,设计师可能是沈理源先生。这是中国建筑师在北京设计的较大规模建筑之一,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约800平米,地上三层,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正中五间是贯穿两层的爱奥尼柱,两侧各一间向前略微突出。三层立面的下方装饰有一条檐壁和檐头,打破了二、三层间的层间结构,使得整个立面富于变化,三层一排七个方窗,中间和两侧的窗户上面有三角形山花窗头,三层以上部分是花瓶式女儿墙,中一座小型钟楼。建筑通体以红砖墙为主,配以石材壁柱、窗套和少量的雕塑装饰,具有典型的欧美银行传统风格。 ) Z: p% g% H d' s: I* r% K
" g, [$ o+ q: m0 P7 l3 V % F- }' E' L. g) A' T5 N/ k
2 p" W7 _0 j& H& [4 I 与盐业银行比邻而居的是交通银行(曾由北京银行西河沿支行使用,2005年秋末迁出)。
1 ^* A5 U' H$ {0 s0 K$ K( B交通银行位于前门西河沿街北侧9号,始建于1931年,中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先生的代表作,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水刷石饰面花岗石贴面基座,主立面以西方建筑构图手法为主,又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牌坊的特征,顶部仿造额枋用了大块灰塑卷草云纹装饰,上加斗拱和绿色琉璃檐头;一层主入口门头有绿色琉璃门罩,采用了些许传统垂花门的元素;三层窗洞口用雀替装饰加,窗户两侧各有一只突出墙面的立雕龙头;围绕着一层营业大厅设有办公室,北边有辅助用房和员工宿舍,在建筑中部形成了一个内院。
( P; g, H; `+ l' r* Q东立面一层有一个侧门通往内院,建筑师将这个门头向上延伸,一直到二层顶部,安排了丰富的装饰:最下方是如意连续图案,接着是一组仿石雕栏杆和栏板,顶部是双层如意云,还有两个突出的立雕龙头雨落水口。这种形制的设计,无论是结构还是装修都别出心裁,带有明显的中西建筑思想和文化交融的痕迹。
+ b, V `9 ? y4 O. k2 k) G
s" v% D1 G5 x- Y3 X8 n+ n1 A. [ , {/ {% N: s) u% [
交通银行对面路南,是劝业场北门,位于前门西河沿街24街号,它的正门在廊坊头条17号。清末民初时,政府推行“新政”,鼓励民族资本发展,“劝业场”就是这一政策的产物,主要经营国货,以响应抵制外货、挽回权利的号召。北京劝业场这所建筑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初的名字是“京师劝工陈列所”,是官办工艺局产品展销馆,1908年遭遇火灾,1914年在原址重建北京劝业场,不久又再次失火,1918年重建,不久再次被焚毁,又一次重建开业是1923年,这次重建的建筑留存至今,已经82年。外观四层,内部实为三层,另有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加钢屋架,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廊坊头条的正门相比,位于西河沿街的建筑体量较小,但是非常规整协调,采用了爱奥尼柱、花瓶栏杆阳台、圆拱形山花等西式古典装饰。 : }% [+ {. O% K3 P
交通银行的西边曾经有一座著名的“前门菜市场”,是当年北京城最大的菜市场。朱家缙先生在为赵珩先生的《老饕漫笔》所写的中说道:“北京人吃的螃蟹来自天津附近的胜方。北京前门西河沿菜市有个螃蟹批发站,最大的螃蟹每一斤两只。正阳楼把这种螃蟹用芝麻喂养几天再供应顾客,的确异常肥美。”说的就是这个前门菜市场,离前门西站很近。后几经改建。更名为西河沿菜市场,现在因为煤市街道路扩建工程而即将拆除。 % u; q1 H& z; V' M( \
往西的西河沿街21号是一座灰色两层小楼,连同胡同南侧的房子,都曾经属于一座规模颇大的“六联证章厂”,作家肖复兴回忆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他的姐姐15岁时为了贴补家用,在这里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这里因此在他的心里成为前门西河沿街印象最为深刻的建筑。
( U9 E8 k0 I3 ~; W
& u! {% l$ r, b! k; k. {! {9 ^. ?" `2 }
+ b7 o. C9 R; A/ _
再往西走,前门西河沿街29号,是当年的金城银行南城办事处。金城银行于1917年5年在天津成立,总经理周作民曾留学日本,1908年秋天回国后在南京法政学堂任翻译,辛亥革命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库藏司科长,1912年随临时政府北迁,在财政部继续供职,1913年任库藏司司长,1915年周作民离开财政部,任交通银行总行稽核科科长,后又兼任国库课主任。金城银行的主要投资人安徽督军倪嗣冲与王郅隆都是周作民的好友,王郅隆还出任金城银行第一总董。金城银行成立后,周作民充分利用政治势力,左右逢源,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仅仅经过3年时间,便与盐业、中南、大陆银行合称“北四行”,在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城银行北京分行总部位于西交民巷,而西河沿当时已经是诸多银行汇聚之处,除了交通银行和盐业银行,还有:河北银钱局、中国银行南城办事处、上海银行南城办事处等。金城银行南城办事处在路北,门面是西式建筑,内部则是典型的四合院传统建筑。现在,这所建筑已近基本拆迁完毕,只有原子的中间还留着一小部分房子有人居住。东边的废墟被过往路人踏出一条崎岖小路,人们从这里穿行去往北边的后河沿。 * a/ e& F' S: ?% L
* o4 w& Z4 B4 d2 ^, @1 d [ ' c' |1 |) A3 t' Q! k$ h
) q% Y6 g% P# c$ V2 p$ C! v/ F# L
继续西行,前门西河沿街53号是原万寿关帝庙,又称“双旗杆关帝庙”,是一座明朝旧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这里设有“惜字纸老会”,提倡将所有写字的纸张统一焚毁,避免随意丢弃,有辱斯文。里面的许多间空房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被商贩分而居之,但是从外观上还保留着明朝老庙的风范。现庙舍无存,原址新建了“贵遵招待所”。西河沿街的中偏西路北还曾经有另一座关帝庙,别名“粗旗杆庙”,以示与“双旗杆关帝庙”区别,现在已踪迹全无。 $ ?) Q D% Q7 z& H! J
3 E, S+ U- D. Y: Y$ k+ y
9 ?4 o* s% ?: v9 Z1 t4 r0 ?
4 Q t* ~0 w2 c, @- _! q9 J6 a1 ` Y 前门西河沿街67号现在是北京五联大众旅馆,民国年间这里是著名的“正阳旅馆”。虽然现在前门脸贴上了白色瓷砖已经意趣全无,但是从隔壁平房的顶上望过去,还是能看见当年正阳旅馆通体青砖青水墙构成的体量巨大的建筑。
6 [7 F. g& p9 p# L前门西河沿街71号曾经是“马应龙眼药铺”,西侧三分之一和顶部经过简单的维修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和保留下来的原建筑搭在一起,虽然看着有点怪,但至少解决了住户的安全问题。 8 L! _9 t& `4 m+ G) h9 J
, b3 a3 b& |: s9 z3 V9 I
4 c+ W# g8 h0 P; O% c: X
继续西行,会看见一系列形式各异的建筑,这些建筑上带有明显的商业痕迹,过去的具体用途还没能一一考证,例如,前门西河沿街91号、111号、123号、142号等。 7 x* w7 t5 u; G) G e! C* k6 K
西河沿街91号
( T: p4 V9 ?, \8 N3 u西河沿街111号
! I* C7 q$ i6 }& i123号的门楣上有新旧两个门牌,蓝色的一个是民国时期的。自光绪末年至1930年,现宣武区和崇文区所在地区称为外城,以正阳门大街为分界,东西两侧各分为五个区,西侧有“外右一区”至“外右五区”,东侧有“外左一区”至“外左五区”,西河沿属外右一区。1930年,外城重新划分为 “外一区”至“外五区”,西河沿属于 “外二区”,这个蓝色门牌虽有残缺,但可以肯定不是“外右一区”,而应该是“外二区”,所以这块门牌是1930年钉上去的,同时也说明,当年这条胡同就叫做“西河沿”,改名叫“前门西河沿街”应该是以后的事情。
4 b# t3 R( l% \' t142号具有典型的民国风格。从外面看,大门规整,拱券和和正中的砖雕以及宽敞的大门说民这里曾经是一家有一定规模的买卖。门楣下方月牙形的木框镶嵌红、黄、蓝、绿四色玻璃,更是非常罕见的珍贵遗存。
4 k+ t- a, u& k) j- N+ F 1 s1 W2 N. y$ N$ P
前门西河沿街152号和154号都是民居,各有一幅木刻门联。152号的门联是:笔花飞舞将军第 槐树森荣宰相家,横批:帝泽如春。
+ J4 }1 }6 `5 G! Q6 x) S154号院是个坐南朝北的院子,倒座租给了北京保温瓶厂做经销部兼维修部,所以门口挂着暖壶,和以前老北京的铺面幌子一个道理。它的门联是:江夏勋名绵旧德 山阴宗派肇新声。 ' N+ h g! Y H5 ^8 L
这些内容与民国时期商业繁盛的西河沿不怎么搭调,和王渔洋笔下的描写的护城河边西河沿倒是颇为贴切。
% V9 C3 V; {" T3 E沿西河沿街继续西行至196号,这里是中原证券交易所旧址。 0 x1 [* K4 F. _5 y% Z
中原证券交易所始建于明国初年,坐南朝北,东西长16米,南北33米,建筑通体为青砖青水墙。位于西河沿街的北立面,顶部有女儿墙,正中门头为枋心灰塑花草图案。一层主入口两侧各开两扇高窗,现在被搭建的小房遮挡;二层共开五扇方窗,中式大门,门上方有玻璃气窗。 ) ?- t2 b! p, v# o
穿过大门是一小段走廊,迎面是营业厅大门,有木质隔扇装饰。 0 X1 e$ e2 Z% L5 \2 k2 ?5 Q, n
南北两侧是格局完全相同的两层楼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为当年的办公室。中间部分进深五间,一层完全敞开,是当年的营业大厅,二层为环行走马廊,西式曲线型铸铁栏杆,周围有一圈进深一间的小型营业室。 ' y+ v2 |1 c$ w' Q' r
南北西侧各有一座通往二层的木质楼梯,西式风格。 % @( U V2 L" W, v9 i* W
中间是贯通两层的天井,天井高出二层天花板约一层的高度,一眼看上去有三层楼高,
0 p0 J [' D6 \: U( P Z3 u天井上方是三角形桁架罩棚,四周开气窗,镶黄、蓝两色彩色玻璃。
( _6 `, Z, _, u, U9 k. C$ E前门西河沿街也曾经有过一些会馆,22号是大宛会馆,192号是蒲仙会馆,还有萧山会馆、渭南会馆等,现在已经都面目全非,只有位于西河沿街西口路南的银号会馆还保留着。 8 M' u- Z( }) G. S6 w
银号会馆又称“正乙祠”,位于西河沿街220号,原址为明代寺庙,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浙江绍兴商人集资,利用古寺旧址建祠堂,供奉正乙玄坛老祖即财神赵公明。正乙祠坐南朝北,临街为九间倒座北房,正中一间辟为出入口,为广亮大门。院内偏东有南房三间。正乙祠真正为人所知的是它里面的戏楼,戏楼尺度略小于湖广会馆戏楼,但布局紧凑,装饰讲究,戏楼分两层,台前三面环楼,两旁有楼梯,中心为马蹄型,上有罩棚,只用一个大卷棚顶,可容纳数百人,在会馆戏楼中别具特色。正乙祠戏楼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大的修复:一是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二是清同治四年,京剧形成前后;三是民国2年,京剧已走向繁荣;四是1995年。 % J Z; @! P. ~ m3 G
; b% |! [3 |, Q) O
正乙祠的对面,西河沿街215号是一代京剧大师裘盛戎的故居,曾经挂过“中国经济科技开发国际交流协会”的牌子。
( r+ q! @1 f% v6 c1 V$ v+ I9 ]# G9 b4 O: `* X, O) P: S
至此,我们也就到了前门西河沿街的西口,再往前,便是过去的响闸桥、如今的和平门大街,把口的是一座新式建筑,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
+ |9 C1 |% q6 E. A* Z2006年1月10日,宣武区区长武高山先生在宣武区“两会”上接受记者专访中提到:“今年上半年,煤市街地区就能实现通车,除此之外,宣武区还将在今年做好延寿寺街、西河沿两条街的实施准备工作,准备启动这两条道路的改造,继续优先解决大栅栏的交通问题。目前这两条街的改造方案正处于审批当中。”(见《新京报》2006年1月11日A12版)
0 g) ^0 {: s) J5 c- f2 V2 L不知道所说的“西河沿道路改造方案”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河沿将被拓宽为机动车道,两旁的建筑会拆去很多,许多人会搬走,留下的人们将永失宁静。 ! y0 s+ u \9 M" M [6 |6 a6 G
现在再谈这条道路的弊端已经太晚,前门外大街将成为孤岛般的步行街,围绕着这个孤岛的是数条从胡同中劈杀出来的通衢大道,东边的长巷头条、西边的煤市街已经为此献身。西河沿曾经的春水杨柳、书肆墨香早已成往事,取而代之的是近代金融、旅业、餐饮、货栈和百货业的繁荣,继而是五十年的寂静和残败,到了今天,真的要推平了事了吗?那些至今仍然鲜活的建筑记录了这座城市发展的诸多印记,它们的命运又将怎样?也许不用担心那些银行建筑,但是和它们一同风雨走过的那些旅馆、民居和改作民居的公共建筑以及在里面生活了几代的人们呢?我们曾经拥有而又失去了很多,史迹因为纪录的缺失而湮灭,不曾让后人过于伤感;而今不幸细细走过又详细记录,原想着是为西河沿写传,却不料即将成为祭文,实在是一个悲哀的巧合。更不幸的是我们今天还拥有这些建筑和生活,旁人不曾有也不能再有的一切已经开始了生命的倒计时,而我们为什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来不该拉外国人说事儿,但是听说有个德国老外讲过这样的话,叫人觉得万分羞辱,据说他是个历史学家,关于中国的城市建设他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我们不是个拥有千年文明的国度吗?为什么要让别人骂我们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文明?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中的一些人,尊敬自己头上的乌纱胜于尊敬历史、祖先以及这座城市。如果说这些人是迫生存的压力,有点可怜与可悲,那么最当得唾骂的就是那些视改造城市为牟利手段的无耻之徒,金钱的驱使令他们丧失了对文明和民生应有的底线,当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挣得盆满钵满之后,大约是不敢在这样一座断根的城市里度其余生的,除非他们永远不会有天良心发现的一天,否则必将惶惶不可终日。 ) T3 [1 |2 O1 q1 S9 D0 z5 Y9 n
我愿意我是错的,在没有看到“西河沿道路改造方案”之前就做出如上臆断,那就还一个安详宁静的西河沿给这座城市吧,我愿意事实证明我是错的。
( d1 E/ l! ^% O+ p+ j(全文完) & Z# j, @; e) i( M5 N1 _
$ D" D7 \$ P' q0 D6 |- Q) Y
& I' C3 Z3 s- `2 i, V1 F Y% r[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 0:26: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