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之袁世凯墓园(安阳)正式称谓是“袁林”。 % u# }( H' d, e5 [6 l( ]
' H' w/ ^9 D* n7 K1 \4 b' k
我只是觉得不够确切。 * ]) |% H% z4 n$ B' ]2 r# H J
' Q6 B6 s7 F; m1 J( z& l[转帖] 2 A* _' z. W8 s8 I) M
6 B M Q) Y; P! o; t$ G# `) q R0 n- R
1 M+ j) y) y5 l. j' n: f L8 X$ c" B& q% c2 f& d, Z1 k# `
- I1 z% Y& s" s' x- v8 R: V3 y) r1 { b; ]! d
『关天茶舍』袁陵凭吊 | 8 t4 B# @3 z% V1 @ g
6 J) k5 q/ _* U4 f
/ f n, Z0 L" B2 v
) F" O" v9 j4 f
* \; m4 N- t: E6 W2 |, } |
; W$ f) W0 O1 k" Z/ k D( q, B+ m' `作者:才大气粗 提交日期:2005-7-18 9:01:00 访问:458 回复:14 |
% @& ?2 b# ?% j7 \9 f2 j$ S$ v, w |
% p! @9 L% [" V; M, O7 }# H. N# T C1 t$ Y
袁陵凭吊 袁公世凯,河南项城人,历任清季要臣,中华民国总统.生前叱咤政界,人所共知.袁公生前之事,匹夫匹妇非之者甚重,然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公实乃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治世之能臣,第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他大小政务一把抓,事必亲恭(似乎不符合现代管理学原理);其为人,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不治私产;虽妻妾众多,但不湎于酒色;对于诗词歌赋,也颇能吟上几句,但不搔首弄姿,以咏吟自傲;总之,公生前所好,惟抓权秉政,纵横捭阖,确是个行政管理专业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大楷模.袁公逝后,葬于安阳洹水河畔.我数次旅于安阳,惜时之仓促,未能吊拜项城,确有憾焉.今年暑假回家,小栖安阳,遂游袁陵,一偿夙愿. 袁陵位于安阳北郊,我折了三条小巷,问了两次路,才穿过层层的半城市半农村的民居,到达袁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宏伟而古朴的牌楼,六根水泥柱撑起五个门(也不知是否称做"门"?)乍一看,觉得这牌楼和开州的古牌楼没什么区别, 可 仔细一看,才晓得这袁陵的牌楼,只是采用了古之"形",它的骨干是水泥的,而中国传统的牌楼,却是木的或石的,所以看起来怪怪的.不过令人啼笑皆非和吒舌的,却是懒洋洋的躺在六根柱子上的几行宋体大字: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等标准的无产阶级话语,注视良久,不禁哑然,一惊这无知群众见逢就插针,见墙就写字,在袁的墓前伴以毛主席的名讳,不知袁公于地下,当作何感想?哭耶笑耶?二惊这袁陵竟能在文革期间得以保存,殊不知当年多少古迹遗产,都在文革中烟消云散了.当年古德诺教授说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尚无享受"共和"的智识,抛开民族和阶级感情,亦觉古祖师决非妄言也! 走过牌楼,便到了袁陵的前院,这里绿树成荫,芳草满地,但似乎是后植的.到是十分安静,有些象中南民院的那个小园子,不过这里要更静些,因为连鸟叫都没有,可能是北方少鸟之故吧.这前院之中,分别立着两根石雕龙柱和一些石狮石虎,没有霸气,十分的笨拙可爱.尤其是那一对文官武官的石雕,矮矮胖胖,似玩偶一般憨态可鞠.是因为项城身材不是很高,所以为其塑文武官员时也不宜太高?果如是,又何必呢?大丈夫立世,最关键的是才高地位高,拿破仑,希特勒诸公,皆非身长之人,然其放的屁,亦贵于姚明矣.前庭快过尽时,遇一碑亭,红墙灰瓦,跟个庙似的,四面墙上都有一古式拱门,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够看到石碑上的大字:中华民国总统袁公世凯之墓.碑上的文字,是当年袁策封的"嵩山四友"之一的徐世昌所题.据说袁公死后,举国皆哀,可见公虽逆历史潮流,而国民不负公也. 走过碑亭,就到了中庭-景仁堂.这中庭更是广阔,松柏掩映,两侧又加有奇树.很有阴森之感.原来这里是供祭拜者休息的地方.景仁堂是个正室,进去一看,里面陈列的全是殷墟出土的一些文物,如青铜鼎、甲骨文之类。我对这些一窍不通,也看不出什么乐趣来。只是要出门时,偶一侧目,发现门口角落里有一堆小的骷髅,头骨只有一个大苹果那般大小,嘴张的特别大,显然是死前在极惨的挣扎,这骷髅透漏的不是狰狞,而是惨烈。一看介绍,原来是殉葬的小奴隶的残骸。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仅从书本上吟读,实难体会老夫子说这话时心中郁结的悲愤。今日见这惨骨,才油然而解。人类的历史,真是他妈的血淋淋的历史!在这些小奴隶的残骸之前,再去讨论什么人性善或人性恶,实在是多余。人性是恶的,绝对是恶的!景仁堂的二个侧室,则用图片展示了项城发迹的过程。原来项城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不读死书,科场稍一受挫,便投笔从戎,加入了当年中国行政管理大师李鸿章的麾下,并很快得到赏识。不过,项城行政管理学的启蒙老师,是他的叔叔袁某。此人一生在宦海遨游,经验之深自不待言,他将毕生之经验倾囊授予项城(侧室展示了一帖字,内容便是袁叔公从政心得的一部分)这对于项城行政管理思维的启蒙,确有莫大之功焉。后来项城窃国,所运用的也正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斗争方略:养敌、逼宫和摊牌。抛开成见,其实这一战略及其结果足以与英国光荣革命媲美,都避免了流血嘛。只可惜,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太重技巧,而忽视了对历史大势洞察力的训练。袁公窃国之后,便觉这所窃的“共和国”实在不好玩,诸多力量合法掣肘,很没有效率,还不如恢复帝制痛快!百年之后,我们再看称帝这一历史事件,未尝不扼腕叹息。袁若不称帝,则终身大总统一职定固若金汤(孙等人无力与之抗衡),做一番振兴华夏的伟业也不是不可能。但是百年之前的袁公,是在中国封建官场的“酱缸”中浸泡了几十年的老咸菜,又怎能意识到民主共和的大势?共产党学者云:历史局限性! 总体看,这中庭景仁堂,是完全采用了中式建筑模式,红墙绿瓦,正室面南背北,二侧室侍立左右,古意盎然。可是穿过后门,迎面迩来的却是墓台的另一番气象。墓台的大门,是完全采用了欧式模式,乳白色的大理石柱硬生生的把两扇大铁门卡在中间。铁门之上,有一大宪章标志,颇似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上的那颗八角星。上面刻有日月、龙虎、星辰,不言自名的显示了墓主人尊贵的身份。仔细想想,当时也确实只有袁公这个封建与共和都经历过的人才才能配此标志。孙公文、黄公兴虽亦伟大之人物,但在行政管理的才干上,殊难与袁公匹敌。从完全的中式世界一下子硬生生的切入西式世界,视觉上还真有些不适应。这园陵的布局,正象极了那个时代,从几千年的帝制,猛的成共和了,过度时间没个屁的长,这国家岂会不乱?据说当年孙文创制共和,是以美国的总统共和为蓝本的,在总统共和之下,总统权力很大,国民党人不甘心把权力拱手让人,故在孙中山让位给袁的前夜,由那个天真的才子宋教仁设计出了临时约法,这政体一下子成法国式的内阁共和制了,权力大部分在内阁,总统和虚君差不多。试想在中国几千年的一元权力结构中,乱世枭雄谁能忍受法国式的共和?即使美国建国初期,总统权力也是很大的。宋教仁在一个没有民主传统和土壤的中国,欲用一民主制度约束和大幅削减袁的权力,何其愚也!于国于民,也没有什么好处。更何况在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总统也确实要有一定实权才能保证效率。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如果一开始就采用比较成功的美国式共和,再少一些党争,中国的历史,或许会是另一番新气象。我们民族的悲哀,就是民族的兴衰时常系于一人、几人之身,不亦怒发冲冠乎? 走入这大门,便看到了袁世凯之墓,在一米高的墓台之上,圆柱型的墓合安详的躺着,墓合周遭的十二个石狮也很恬静的蹲着。这墓冢,真是十分的谦虚和内敛,没有一丝丝骄气。记得去年游岳麓山,遇蔡锷将军之墓,其墓合如刀锋一样傲然耸立,与其名“锷”真是万分匹配。而袁公的墓,浑然没有野心,到出乎我意料,可能是大志若无志了。站在陵前,恍然若梦,隐约知道躺在面前坟墓中的,正是当年中国一位超一流的行政管理大师,一个从小不读死书的奇才,一个受李鸿章赏识的干将,一个在转型时期的弄潮儿,一个窃了共和的大盗,一个试图搭上帝制末班车的悲剧人物。。。。。。 袁陵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东西方极生硬的结合,象极了那个混沌的愚昧的困惑的痛苦的时代。在历史的转型中,项城是个风云人物,也是个悲剧人物。两千年帝王专制的 政治传统,决然不会转变于旦夕之间,因此他纵想做个真正的民主大总统,不但他本人没有这样的智能条件,他所处的畸形时代,也绝无实行民治的基础。但他在茫然中选择的帝制在那个转型的时代,也没有了土壤,真是历史大势的捉弄!在这人世间,只有平庸的人,既不被人赞,也不被人骂。项城自1915年称帝,至今90年,90年间,天下匹夫匹妇莫不非之,辱之一无是处,但这又何妨项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历史会给项城一客观公正的评价!
9 _# Y- {5 `4 v- W " O. F" C# ^+ @% k( Z2 Z
% q7 `) U0 V; x( j q * S( J8 p7 q0 a; c+ z( ^" X! U
# z! E9 V; B/ o
2 L' K3 U, L4 j
+ }7 g/ }% I, J" ?
' q+ k8 r6 H* ?! W1 m
& I2 f- z1 b' d7 m
2 ~ ], O1 @2 ~- m) D( ]8 @
据称袁林周围设六座界桩:
2 ]: s1 U4 b$ d4 @' c
5 Q5 ]$ Y- m5 ~1 R/ f3 L : q/ ]: o, n. r; @5 f. d
4 a6 Q' M1 I; h% ?2 [4 C
# h# Y) U c# J7 F- Q% E" |5 J: Z
袁 世 凯 墓 园 2 ]5 m4 I8 x# n
4 }4 J( V6 f$ |* Y9 ?8 |# u/ C" ^
袁世凯墓园占地139亩,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 ' ~/ B2 l# p: |8 \1 R* K7 y
布局以神道为中轴线,南北绵延约两公里。 $ L& O6 D- K7 H# H# u
最南端为一大照壁。采用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绿琉璃瓦规制,长六十余米,内侧满饰砖雕图案。 9 i* N: e) ~- N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砖雕照壁:
, h6 [; Q* E/ ^0 C5 m) {& O
( B2 d# Y) S" Q+ I1 |
0 ], R: u- J+ ^2 _# _! Q
/ s) ?* |% v3 r4 i
6 q3 W6 Z+ K% p B8 I/ R 3 i! @) M7 L% s* M
照壁以北是神道:
9 p) u' n# y( a! f, t
4 x( p3 p j1 R6 j3 |( q
& {; F }( S5 N4 ?( ^8 e- v: H : ]& S# U! ~4 S+ |4 X; r% q; Q) y/ }
) z! K! S. P5 F经糙石桥、青白石桥,有一六柱五楼冲天式牌楼。
1 T; v; j1 y& O- b此牌楼为铁筋洋灰石子筑就,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罕见:
4 D& T6 Z# @& q6 m
: e! {; W9 e1 e/ u- Q6 E: y& ?
8 o; W2 M9 d! Q4 R% [- R! Y; h5 q" Z
- ~3 t6 ]5 O3 K( {0 e) w6 K" Y
3 l% D. _/ R- Y) p0 g$ t牌楼两侧,汉白玉质的望柱和石像生相对而立:
1 A" I5 R" b ^& X4 u! X
5 I+ j6 C" ?+ @* J x
" _/ X" a' x% f. d8 J! Y+ u
0 u4 R5 d* t; G( r* R
1 C' F$ ~& s6 ?5 u7 \ Z6 \望柱,耸立于基座之上,高一丈五尺,柱身六面,满饰皇帝专用之“十二章纹”:
+ `" m4 w7 x) P G
. i" W. z" D( {' D' X
$ K/ T. Q# a9 U+ Z. \$ D 1 v) }& j8 M9 U. X+ C, P' E
) Z2 Y5 G' A) K- S! d
石像生则独具时代特色。 ) X+ @3 M5 d, M" |0 ?6 ^
真人大小而略胖,装束为袁世凯执政时期式样。
$ ?1 w" U/ S) p* B [# H# r/ @文官头戴平天冠,着祭天礼服,袖手肃立,仪态恭谨; ; h7 \. E7 \( C9 ~
武官着北洋军服,手握军刀,仪态威武: 6 w3 f$ d2 r, I; m: n4 r
3 R- d9 G. ]. B- T
8 E+ R1 t9 H* L! A t M6 f
0 a* d& r2 _- M2 C* b5 L! N + y4 N! V+ _ V* `8 E$ t
P& K! t6 h% m3 e. D/ Q
向北为碑亭,面阔三间,亭内有石赑屃身负高达5.5米的墓碑。
: x6 I2 T+ m0 \; ` C t# |墓碑雕刻蟠龙数条,正面则镌刻徐世昌手书之“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
/ Z9 }: c2 L; f, U# U; Z8 U
) ?! {) P8 r9 r. W % I6 m o8 l5 {" D$ Z3 C( |% r
% ~8 k, }7 N" l0 e
; Z1 m. t7 Z9 _
碑亭以北为堂院,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2 f) D J% K" {+ U& M) |
堂院大门面阔三间,单檐绿琉璃歇山顶,其门板上有七排七列的铜门钉,低于帝制的“九横九纵”级别。 6 r" D+ L: B, S# ]
堂院由四合院式建筑包围,居中坐北朝南为景仁堂。
" v/ v" F I, E4 w9 f景仁堂用于祭祀袁世凯。 4 v8 u( c3 R* z* w
堂内设供桌、灵位及袁世凯生前衣冠剑带; 2 l4 U. x) A4 v$ {# Q5 W) O7 j
东、西配殿组成则作为官员的休憩场所,陈设相对简单: 7 l0 x: @3 x6 B' ~ I- B0 W
. f* G# C5 F2 N( W
$ {. m+ Q" S( _
1 p; C& h, G* b& u
0 a/ o2 S5 R. e, n/ m ; @, b3 X; _1 e7 N* W7 B" `: n* n& W
堂院后即为墓庐。 ! F/ Y1 R& @6 s
此处建筑颇具西洋风格,与前面的中式建筑形成对比。
, Z! t' ]! R3 S5 a6 n墓庐前是“山”字形铁门,镶嵌在罗马式白石柱间。
9 O A" q4 h: p6 a铁门以浑铁铸成,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中心仍为十二章纹。
- q! Q+ u/ j9 [! Z2 M墓庐圆形,以青石砌成,高8米、周长60余米。周围有十二尊石狮环绕,气势威严: ( {; q" d' w" A! v+ ?7 u8 E. }3 o* D
0 p' X+ b8 }6 O7 {4 R ' h9 d% H- ^" L' m
S6 Y5 F& q; B8 A% x 墓庐圆形,以青石砌成,高8米、周长60余米。 7 q" d) q" [, @# H; v' S
% s9 @) g( Y( X3 I7 J周围有十二尊石狮环绕,气势威严:
' l4 h7 }: p% l4 S% I
% u0 X* d. U+ t- k9 Y3 \. t
% |4 D$ D+ K' N, c2 g) k4 n
" J- C- W; F2 t- `4 W/ x" L T / a9 o) x3 g2 ~8 g
& |1 ?. O5 E9 d5 M" I/ v' u, |
文革年间的标语,四十年后成了文物: p- n2 ~( G- d" L: t6 e; s# R
! x' S+ R) b; g8 Z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