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7 z& b- Z K/ @ 再说克林德死后,局势恶化义和团开始围攻使馆区,普通外国人外出人身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克林德只能被安葬在德国使馆的花园里。到了第二年初,清政府战败被迫签署了屈辱的北京条约,规定了赔偿事项;包括修建纪念克林德的牌坊;这期间清政府还委派官员来德国使馆祭拜克林德墓葬;送了挽联,伞盖。具体时间没有查到资料,可以确定的是901年初;照片是继任的公使穆莫拍摄的;当时的老照片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克林德被安葬在德国使馆内,是一个简单的土冢,装饰了很多花草,正中有一块不大的正方形德文石碑,上面覆盖着西式的小花圈。两侧可以看到清政府送去的中式挽联“百世流芳”“名垂千古”伞盖;都有提名的,但字太小看不清是谁提的。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墓地四周围绕着四只大型的石刻望天吼;估计是清政府送的(待考)。这种大型石质望天吼都是用做大型华表上的,怀疑是当时的清政府临时不知从哪里抽调来的。整个墓地的感觉比较有趣,既有西式的简洁,有有中式的隆重,大型石兽还有点官式的味道。注意当时的吼是前后各两个,面向同一个方向的;
$ n) o6 T, c! J3 X* h6 d* m 同年晚些的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坟冢如旧,只是没有了祭拜的那些物品,四只石吼还在,但是姿势变了,变成了被铁链拴在墓地的四面,每只吼朝着不同的方位。这个造型严重怀疑抄袭自浑天仪的造型。 6 Y0 {3 N! o6 _. i8 V* b" ^) O0 |
估计大概在1901年中期,克林德的遗体和杀了他的神机营恩海的人头同时被海运送回了德国。体现了德国的威严不容侵犯。运回德国的克林德棺木被安葬在了德国明斯特中央公墓。现在还可以在那里看到那个不太显眼的墓碑。 5 K7 S9 m! g$ d# S
在190几年的德国使馆老照片中里,还可以看到的使馆内的克林德墓穴的位置居然建起了一个纪念碑,,棺木运走了后平整了坟冢,在墓穴的位置树立起了个巨大的汉白玉十字架形状的纪念碑,十字架高大精美,遍体花纹,中间刻着一个基督教标志,底座上刻着字,估计是克林德被刺杀经过。那四只石吼还立在那个十字架纪念碑四周。没有再晚这里的照片记录了,估计这些石块不可能在原址了,也不知这些石块都流落何处去了, 1 U! J4 e5 f* r" D: c5 d
所以克林德没有享受到出殡的待遇,但也享受了外国人安葬在中国的最高待遇,树碑立牌坊。克林德是唯一享有这种待遇的外国人,以往这种待遇只有中国的忠臣高官才可以享受的。也开创了坟前石牌楼立到了北京内城里的先河。同时这牌坊也是新颖别致的----把碑刻和牌楼一体,正中坊额部分变成了碑身,成了刻录碑文的地方,两侧坊额是其他语种的内容。在1903年1月牌坊建成之时,举行了隆重的建成仪式,清政府多名官员,德国使馆的官员和众多的德国士兵,都出席了这个典礼;场面宏大不逊于其他任意一场出殡典礼。
" W8 Z4 {7 Y; y4 C' z5 j! p
想象着典籍中记载,克林德是一个傲慢的德国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蔑视,对德国在青岛的权利不肯让步,对清政府咄咄逼人,连英国公使和俄国公使都不喜欢他;他的行为过分,以至于让我们的慈禧太后动了杀心,而联军占领北京期间,德军有复仇清倾向,由为残暴,杀戮了大量平民以及清朝官员;大肆破坏建筑。甚至掠夺我们的古观象台。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还要为他树碑立传,实在是何等悲哀的一件事。 * _* ~7 t7 |( e5 a$ S' T
9 Y6 j/ \4 _& l) X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