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王显灵记
庆王显灵记
' z; }/ @/ H6 V Z: L; o- E7 F : h9 v; X* J4 s1 I4 u; ?, q- F
0 l" }- b3 c/ I. M, |( `: m庆王显灵记:
" }/ f% R/ L2 W# V
8 S( q) n: i- J3 `. B小沈阳在“BTV春晚”上,讲了一个笑话,说他跑到了一处坟地,见到一位老者正在凿墓碑,老者说:“不知道是谁,把这碑上面我的名字刻错了,我出来改一下”。小沈阳当时就被吓晕了。
* s9 A' P; g! u/ s% U6 z小沈阳讲的虽然是个笑话,但这样的事儿真的发生过。江詝尚在庆王坟,就真的遇到了几乎和笑话里一模一样的事儿。
* c, N& U& E9 _) }8 ]
z0 \3 i1 I/ S0 R. S庆王坟遗迹里,有块文物保护碑,碑的阳面,镌刻有“庆禧亲王家族墓地”八个正楷大字,还有三行宋体小字,分别为“北京市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二00三年七月公布”和“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委员会二00四年七月立”。
- I! A* J# |* e碑的阴面,镌刻有庆王家族墓地简介,内容是:“庆亲王家族墓地先后有庆禧亲王永璘、庆良亲王绵慜、庆密亲王奕劻死后葬于此,并有福晋及公主的坟茔,是清代规模较大的王爷家族墓。”落款:“北京市昌平区文物管理所监制”,也是宋体小字。
) }7 Z3 ]/ ^2 u
; o+ d7 `& ]& z( ?一位老者,左手持钎子、右手抡锤子,正在使劲敲凿庆王坟文保碑的阳面,声音震耳、火星四溅。 % F2 _( b; Q2 L; a/ [
江詝尚好奇的问:“您老这么晚了还不睡,在这干嘛呢?” % _" p# d. w" Y1 ]7 |# K& l" V
老者答:“不知道是谁,把我碑上的谥号刻错了,我出来改一下。”
( w& v* @ J5 q. Q5 j2 u ; e) k( F6 p( b
和小沈阳不一样的是,江詝尚不但没被吓晕,反而兴趣倍增。 ) x( ^: g- |! z9 B- B) M
3 E. T4 U1 D! r江詝尚微笑着问:“您老就是184年前的老庆王?” 5 d- F2 V1 U' N. a4 c
老者回答只一个字:“是”。
0 b: C: [% j( c- n' V5 @江詝尚又问“您就是乾隆皇帝的老儿子?” ( x3 @# _# B% y! m
老者回答多了一个字:“没错。”
5 K2 S9 S% {5 E江詝尚先施礼、后追问:“您老给我说说,哪个字是您的谥号?哪儿刻错了?” 9 t+ V: k8 E4 n$ e
" z1 p2 _: ~. b& v* V+ _4 H a3 S
江詝尚信奉“举头三尺有神灵”,他相信,这次真的遇见了庆王的神灵。江詝尚还相信,神灵们都是神通广大的,神灵们对生前死后的事都是无所不知的。江詝尚是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所以江詝尚兴趣倍增,向庆王神灵请教了很多问题。
- d/ N [2 _$ F8 i0 Z 9 ?, z) k; [0 v$ K1 \
以下是江詝尚和庆王神灵的对话。 5 L9 ~! M5 G7 M( i
' t% u: D7 z$ g: L( M; d
庆王指着文保碑阳面,说:
# A7 K1 u7 [" B2 N9 V你来看这八个正楷大字,“庆禧亲王家族墓地”,这个“禧”字就是谥号。谥号是皇上赐给死人的称号。我活着的时候是庆郡王,临死被追加一级,升为庆亲王,简称庆王。死了以后要加个谥号,当年我薨逝时,皇上赐给我的谥号是“僖”字,所以后人称我是“庆僖亲王”。我的这个“僖”字,是单人旁加一个欢喜的喜,不是这个带示字旁的“禧”。这个字刻错了,我想把它改过来。
, j- q+ l* _' h# f- r4 G
; I! d- `9 V+ w$ H" X虽然已入夜,但石碑周围却有光亮,可能是神灵的作用。江詝尚能清晰的看见石碑上的字。
) V5 R! p0 A# Y江詝尚不理解:一个单人旁,一个示字旁,不就差一个偏旁吗?有那么严重吗?还惊动您亲自出来改。
# ~8 ]1 K: h) H. w- |/ Y4 ]7 r( P" @ 3 E9 ~8 ?1 T* f j
庆王很认真:我们184年前的规矩是很严格的,我们184年前的人做事也很仔细,写字都是一丝不苟的,何况这是皇上赐的字,更不能有一个笔划的差错。
6 m7 h! [) `" J* p/ J V : {& A8 o4 G! ]+ _0 R8 k! ^
江詝尚:就差一个偏旁,能有多大差别?
6 [# D2 V5 K8 t. T0 Y! u7 t- h
5 l4 c: H/ t$ x1 O庆王开始使用古代文人的腔调: ! {2 p! J) J4 H8 B
0 B% ?" |8 R W$ q9 q
《明史》曰“五福降兮民获禧”。《尔雅》曰“禧者,福也。”此禧,乃示部之禧。此禧者,乃福气也。
1 p* H# Q$ ~; i; j & i" Q: d8 W- @! W8 o2 s0 X
庆王继续说文言: Q, [+ ^( o, F* q4 }5 X- Y1 o" g4 Y
3 [' R o: \( z6 @' @$ T
《说文》曰“僖者,乐也”。此僖,乃人部之僖。人部之僖原为喜字也。因以之为谥,故从人部也。凡周僖王、鲁僖公、晋僖公、齐僖公之流皆好喜乐,亦皆谥为人部之僖。此僖者,乃喜乐也。
, y/ ~; c9 t- ` * j v2 |5 t1 j3 r& `' m6 N8 g
江詝尚只听见庆王说了好多“西”,其它都没听懂:老人家,您还是说点通俗的吧。 1 k$ ~8 }: w3 N3 E; G9 V; Z z
) ]" Z* T3 U9 [5 }, z/ c/ p8 k庆王:这两个字一个代表福,一个代表乐,意思虽然有点接近,但,是有区别的。比如,生日快乐、生活幸福。再比如,新婚快乐,婚姻幸福。本王如有福,则继承皇位了,正因无福当皇帝,所以只能做个快乐的王爷。
* W* F# S: }! L( U }. M Y
" p1 P. w+ M+ z6 R$ i江詝尚:快乐和幸福区别也不大呀。 4 y( o; Y7 O. B2 ]) a/ I$ C
庆王:本王曾经说过“假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顶上;惟求诸兄见怜,将和珅邸第赐居,则吾愿足矣!”这上半部分说的就是本王无福,下半部分说的是本王会及时行乐。 7 N" a# T8 K3 y* r- D
5 T% m4 t8 k7 `3 U! O& l/ _7 l江詝尚有点明白了:原来如此。 4 `& ~3 A7 @. z( D L
江詝尚是个爱刨根问底的人:您真的说过这样的话?
# H( H" f) J, u* F+ ^庆王:当然说过,礼亲王昭梿都记录在他的《啸亭续录》里了。不信你去查一查。
: n5 i7 Z$ t1 R# c+ ^
J! R) n# c& }" Z" _% \江詝尚皱眉:又是古书,算了吧,查起来太费劲。
, G7 g( R& K) ^' f& {- D庆王:好吧,不说古书了,说说新书。《清史稿·列传八·诸王七》用的就是单人旁的僖“二十五年三月,永璘疾笃,上亲临视,命进封亲王。寻薨,谥曰僖”。 & Q+ O( `- _! X6 J6 k
2 c' Y( v" j) ^$ x# D6 n+ A% Y, g) e江詝尚:《清史稿》对您来说算是新书,对我来说也是古书。 / ^( t9 F% {- }. A, e% z
庆王:那就找本新一点的书,《爱新觉罗家族全书·第三卷“人物荟萃”》第54页,说本王是“死后谥僖”,也是单人旁的僖。 3 x) h0 w) O6 f; e
1 T/ ~/ D1 V( s+ t; W8 G3 o
江詝尚:是不是这两本书写错了,或者是印错了,应该是示部的禧。 # A5 a H$ Y" t% U1 |: N
庆王反问:你见过哪位古人用示部禧做谥号?周僖王、鲁僖公、晋僖公、齐僖公不都是人部的僖吗。
" t4 w$ D7 @* V; z: m
; x: \2 k; {* @0 h% p5 R7 d5 X江詝尚:那是你们古代,现在这两个字都通用了。
8 d) B+ s0 u' |/ e3 f庆王有点生气:你这是抬杠,现在电视台正在说慈禧,如果二字通用,为什么你们不把人部“僖”通用给她?为什么偏偏把示部“禧”通用给我? ' t t4 {. R$ ^8 f# E
b, W, i- q4 W9 M( L# v |2 [
江詝尚:人部僖不常用,所以改用示部禧了。
; Z( z6 R9 x; L# D# A庆王: . g0 a3 U- ?- v6 \* _- U
生活里不常用的字,不用也罢,但在文物方面,该用哪个字,就得用哪个字,不能用其它字代替。你看看碑的背面,我永璘的“璘”字常用吗?何不改为磷肥的“磷”?我儿子绵慜的“慜”字常用吗?何不去掉心改为敏感的“敏”?奕劻的“劻”字为什么不改写成门框的框?为何只有庆僖亲王改成这个庆禧亲王? 4 ^1 z) R3 M/ b; r2 m
8 b: z* m3 I# I- l江詝尚一时语塞,又见庆王愠怒,便不再提问题。江詝尚转到文保碑的背面,朗读“庆王家族墓地简介”,当读到“庆良亲王绵慜”时,庆王插话。
3 [$ [, F' k' j! t2 b $ |8 z4 G: D. _% V- p
庆王: 4 C; ]7 a2 z2 W( Q/ K+ M+ @0 T
绵慜从没当过亲王,只当过郡王,我这个亲王都是我临死时加封的,我这个庆亲王又不是世袭惘替的铁帽子王,我儿子只能降一等做郡王,不知道是谁给他升了一级。
* v. Y5 B% N. `3 @ b
; u) I+ D9 E, j# E' ~江詝尚:亲王、郡王,有多大差别?
, ]! R) O; P$ l5 b3 ]庆王:差别大了去了,一言难尽,你自己查资料去吧,我只给你打个比方,区长和副区长差别大吗?你们当代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爱把副字省掉。明明是某副区长,非要叫成某区长。区长和副区长能一样吗?差着一大级呢。 2 w! H+ ~! W1 _! ? P. A2 q
: t6 y3 b$ u" j q, t& n. v9 ?江詝尚:是不一样,您帮他改成庆良郡王吧。
% s: q- ]1 G' h" I, w$ }. p庆王:我不管给他改,让他自己出来改吧。他被莫名其妙的加了一级,正不知道在哪儿偷着乐呢。 , d$ u- Y. @* l
- S, }* c! ^ Q/ V江詝尚问:您看这句“并有福晋及公主的坟茔”,这有公主坟吗? 4 z; R5 @( `" |: `4 Y8 M( u' p
庆王:这就更不对了,这里不可能有公主坟。皇上生的女儿才是公主呢,我们王爷家的女儿怎么能称公主?
$ m# k. B" j7 h: n x
6 f& f1 L2 m5 I9 @( ]2 G江詝尚:您再好好回忆回忆,会不会真有公主葬在这?
; \4 Y2 `2 U! Y8 ?( x! \庆王很干脆:不用回忆,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吧。有位李付厚先生在《北京档案2002年7期》上写过文章叫“五峰山下庆王坟”,里面说“五公主夭折、三老太太产后病死,属于满俗的非正常死亡。因此,其坟布瓦灰墙,红漆栅门,样式简单,规格较小。”。 7 |) a' C g9 Z6 s2 x; v6 O
! e6 p. D3 j/ ?9 V2 O, s$ r$ A' K江詝尚:哦,公主坟是这么来的。我说文保碑不会没有依据嘛。 3 G9 w5 C" s; f' a7 ^( f+ u3 J; d
庆王:可是,人家李付厚先生自己发现错了,后来他又写了篇文章,改为“那里有永璘的五格格和奕劻的三太太墓。” 是五格格,不是五公主,文保碑是将错就错。
1 g( L% W9 s( T2 C0 a" O- i
1 O' G3 \( H* s9 o( }$ n+ T" \7 }, S @, n江詝尚:是不是还有其他公主,比如奕劻的四格格,她深受慈禧太后宠爱,太后命她长年在宫中陪伴自己。奕劻的四格格是不是被慈禧太后收为养女了,也就是做了早已死去多年的咸丰皇帝的女儿,所以称公主了? " S ]5 K( s+ Z" O4 F
庆王:是见过奕劻的四格格和慈禧太后很多合影,但没听说她被封为公主。但就是封公主,死后也不可能葬回娘家的墓地。她嫁给了直隶总督裕禄,她死后应该葬在人家的家族墓地里。
& r9 R- G% W# h0 X
: o2 {; G7 M) x; ]: \江詝尚:没有可能在这附近单给她建个坟吗?如果真的被封为公主,在这建个坟,不是还能提高这儿的知名度吗? : P" X# a8 U) _* [1 x# P
庆王:真要那样的话,人家婆家还想提高知名度呢,两家为争知名度非打起来不可。 . r# ^* c. j0 Q
# z: w) k3 ^8 j& s/ N; ~
江詝尚:那么这个四格格的墓地在哪?
3 u* k% c( E$ `4 ]3 _庆王烦了:不知道。你们不是成立了“坟协”吗,你们去找吧。
4 g! S" s* V ?( Z庆王说完就消失了。
& @4 p7 U) V% ^. w ~. Y/ \2 x) ~俗话说“抬杠长学问”,所以江詝尚爱用抬杠的语气问话,没想到,把老庆王问烦了。聊了这么久,庆王长什么样?什么打扮?江詝尚全都没看清,只清楚的见到他右手拇指上戴个扳指。江詝尚边聊天边琢磨着,怎么才能说服庆王把扳指摘下来送给自己呢。但庆王消失的很突然,江詝尚云山雾海里追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向哪个方向追,一着急,急醒了。
( D- x. e2 T0 K, N+ T4 t1 m5 R原来是做了一场梦。
- j- m) T0 p4 L1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