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54|回复: 33

侯庄12号《桃杨路16号》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28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了永定门顺着马路往南过了火车道桥洞往东拐,大概走一里地就到侯庄了。 m' Y, Y/ g- o1 [0 b

          我家住的地址是崇文区侯庄12号,后来因为临街的马路改名叫桃扬路,门牌就改成桃扬路16号了。

5 V! i: O3 H) X; K

         侯庄历史演变的来龙去脉我可无法考证了。它的面积大概有一平方公里,上千户人家。东边和西边原来是菜地,1958年盖成运输家属宿舍了。中间地带是几家老院,路北有宋家大院,路南有崔家大院,高家大院,王家大院,纪家大院,李家大院,韩家大院和毕家大院——。

: }4 |; _2 u& o9 c& n

       我从记事的时侯就住在崔家的私房大院,房东是个老太太,她丈夫姓崔去世较早,我叫她崔大妈,房东崔大妈就有一个儿子,我管他叫大哥。老太太孤儿寡母想来也很可怜,靠房租维持生活,后来大哥上班了生活有所改善。

2 j X+ r) x$ c* ?' N

       12号的院子地势很高,东侧是高家大院,南侧是王家大院,西侧是毕家大院。

) Q+ z# ^# t! s

       12号大院里有三间西房为正房和一间小厢房,南房一间,东房两小间,北房两小间。院中栽有一颗大枣树,西房后也有一颗大枣树,树龄够百十来年了,每到收获季节的时候,全院的街坊都吃个痛快,剩下的大枣房东崔大妈就给卖了换点零花钱,貼补生活。

' M+ H* m7 L7 X: p- n2 N/ B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家家的生活都不富裕都很穷,一间房不到十平米租金也就几毛钱,有时侯拿不出钱来就欠着,崔大妈也不计较,凡是住过这个院的街坊,都不会忘记崔大妈的恩情,要不是崔大妈的一颗善良的心,早就冻死在街头变成鬼了!让我们追思崔大妈,虽然她老人家长眠九泉,老街坊十分怀念她,都铭记她,感恩她,要有来世还和她老人家相居相聚。

5 Y0 l: [* J* }0 b) ^# ~) d

         全院的住户都住很长时间了,如同一家。比如住北屋的王大爷家有一付水桶,就放在院子里家家都用来挑水,如同用自家的一样方便,王大爷大大方方总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也不计较。

8 o4 a" @& k$ J, v; _

         住西屋的三叔姓纪,一辈子没娶媳妇,是个单身汉,拉洋车的,爱干净,讲卫生,脾气特别的好。人也利落,脚穿千层底的布鞋,青饰布的裤子系着腿带,上身穿粗布中式白汗衫,肩上搭着一条白手巾,很具特色。他老人家一年四季,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饱经风霜,每天早出晚归,院里的孩子们每天都在院门口等他收车回来帮他推洋车进大院,每次推完了车三叔都要给孩子们小费买糖吃,三叔爱孩子,天天如此。后来政府把人力车取缔了,三叔也因此而失业了,好长时间生计无着落,实在没办法找了个看门的活。要是把洋车留到现在可是个宝贝了。

- Y4 X- P3 T( M3 d$ p; n

       西屋还住着范大妈一家,大妈的儿子行四,我叫他四哥,我经常和四哥捉蛐蛐。

, K4 ^' ]' Z+ w( ?- p

       南屋的张大妈会栽刷子,个式个样的,一块竹板打好一排排的小眼,把猪棕一柳一柳的用老弦勒在小眼中,栽完了以后用剪刀剪齐,一把漂亮的刷子在张大妈的巧手中就制造出来了。大妈有个儿子叫张长水,小名叫小拄子,我们都叫他拄哥。拄哥很聪明会自己作胡琴,后来拉着拉着越来越棒,还考入戏曲学院当琴师了,大有名气,真是天才。

, d8 }* B+ C. o# c' I* Z' x, |. l; H8 k

        出了12号院,对面有一块庄稼地,夏天多种白薯,时间久了大家都管那儿叫白薯地,这块地大概有五亩上下,地的耕耘者是宋大爷。

+ P) m0 `1 s3 ]

         宋大爷是铁路家属,儿子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他家的院子离铁路也就2米,三间北房东西各两间厢房,火车一过房子都颤动。宋大爷天津人很勤劳,为了耕种土地他老人家在院外东边挖了一口水井,一个辘轳架在井台上,井东边有十来畦地,用来种菜,一派田园风光。其它的土地按时节种麦子;玉米;高粱;白薯和其他农作物。夏天我们经常在地里捉迷藏,蹦发童趣乐趣的顽皮。城市田园风光的美景,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文化大革命风暴来临的时候,宋大爷年事以高和受文革的影响地也荒芜了,从此以后就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

9 p, E) d( R% c# a% Y( {

        五十年代,侯庄一带地域很宽松,到处能看到绿色的菜地,坟墓,还有放牧的羊群,扬旗一落,一会儿奔驰的蒸汽火车急速驶来带着长鸣的嘶叫狂奔而去。

% p+ Q- q; e( v! ^( p; `

        在桃扬路四里长的街道仅有一个国营的小商店,经营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仅有一个老大爷从东走到西卖冰棍,“小豆冰棍三分一根”“奶油冰棍五分一根”,吆喝声不断买的人却不多。百姓生活水平低下,买东西用的人民币消费也就毛来钱,勉强维系生活,但是大家还是过的很开心,很耐心,很开朗,很任怨,很平静,很舒畅,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望,丢失了追求欲望,盘旋在过渡的贫困的旋涡中,将就忍耐的心理造就了朴实的中国人的性格。

, R1 S" a. Z7 h1 o

            2008年,10号,11号,12号临街的老房全部拆迁绿化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29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写得忒好了,用平静的心态、细腻的笔法写出儿时的往事,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继续!
发表于 2009-3-28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看这种风格的文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wintrsnow:谢谢您的鼓励!

3 z. o# n( j! k* {" `* e

              老五:谢谢您的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贵友留下宝贵的留言。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盼小棉袄来访。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老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熟悉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找。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棉袄:我特意去了一趟。

发表于 2009-5-5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09-5-5 7:57:00的发言:
小棉袄:马路南的院里。可能搬走了?赵==,张---。你可能不认识。
9 h8 u- s$ y1 H* O( |

 

6 `$ G( x2 L+ T. m$ L

民北现在健身器材那里(路北已拆迁走的)有家姓赵的,跟婆婆家熟悉,姑娘应该叫赵娟。不知道您认识不

发表于 2009-5-4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据说精典的名著有一个共性,通过其语言的描述让人,不管其国家,年代的读者,都对作者文笔下的环镜如临其境,像红楼,飘,静静的顿河,巴黎圣母院,龙须沟.......

发表于 2009-5-4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09-4-5 16:57:00的发言:
期盼小棉袄来访。
; j& ~7 J% Z" Y" i3 Y

 

8 J! `. g' ]" s; C" J

一直没发现这文章,今天才看见,都快一个月了,抱歉抱歉。

5 @( l) T$ n' E( M" S6 E* u: s

 

6 T9 F7 H; g6 Y. c! _1 ?9 ^" S% {2 U

貌似我对文章里的某户比较熟悉,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家人。

9 G0 d3 p! K' L: D

 

0 }6 F% F/ A9 O! W7 {' e- L

先确认一下您说的国营小店应该是“桃杨路副食店”吧?路北边挨着铁路那的那个吧。小店还在,招牌也在,只是那里好多年以前就变成私人的了。小店还在卖着日常用的油盐醋,不过好像只是维持着营生。

4 M: ?+ _: p& b8 k l- D9 }' Q- N

 

" f' `. D) ^* K5 x

另外您说有家姓崔的人家,我对他们的称呼跟您肯定不一样,毕竟我那时候年纪还小,咱们按形容的来对对号吧。

' O( r/ l8 j: D+ r5 f0 j

 

: ?7 E3 w4 W' t8 U

我知道的最年长的是崔爷爷,我记事的时候老人家已经不上班了,在民北(现在的天坛交通队和原来晾香肠的那个厂子交汇的那个小路口)摆摊修自行车。爷爷人很好,手艺也好,直到民北拆迁了,爷爷还有几年在老地方修车。这么说来,也得有三四年没见到他老人家了,不知道身体是否还好。年纪应该很大了。

" A+ U& g, d! T: V! k: G

 

2 @9 |+ {5 u% \

如果咱们说的是一家人,说起渊源,我们家和他家倒是熟悉些。爷爷有个闺女叫“崔振玲”(音译)原来就是运输公司12场的工人。因为和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所以都比较熟悉。

) _0 a9 o3 `( p9 u1 y- ?

 

# i; N# g" s: j4 H3 W

爷爷的孙子“崔文军”是个极乖的孩子,乖到有点特别了。初中还跟我是和我一个班的同学。

& A2 |. ?, L, P) u

 

3 M. |! B5 i* Z/ C

不过从他们搬家的以后,就失去联系了。爷爷不知道还在不在,阿姨呢,因为运输公司都早就解散了,所以也没联系。至于孙子,上学的时候很少说话,所以也不慎了解。

" N" }' S Q$ s

 

7 ^% Z! S: l* `% [

不知道咱们说的是不是一家,我还有好几个同学也是住侯庄,印象最深的是我有个小伙伴也住那。她妈妈跟我妈妈都是运输公司幼儿园的老师,我们小时候就是一个班,长大了在在同一个小学同一个班,初中也是90的,只是不同班而已。她叫刘聪,现在应该是个个子高高的漂亮姑娘吧。不知道您认不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棉袄:你说的商店没错。姓崔的爷爷不是我说的那位。你婆婆那院还有我的同学呢。

5 ~; \ S9 \6 ?3 v* H' c$ K' N3 F

 

) t# P; |$ V' ]1 a! Q2 }/ L6 L- e

 

$ ~# t' c5 p8 q; M x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树人的光临。
发表于 2009-5-4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呼,哪位?改天问问婆婆,他们是不是还住那。婆婆家自己一个院子,不是那个大杂院里,不过要是邻居的话应该认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0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棉袄:马路南的院里。可能搬走了?赵==,张---。你可能不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汽车往北就到铁路道口了。
发表于 2009-5-11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恩,就是这个老副食店。呵呵,辛苦您了!看到它很亲切的。小时候“打酱油”就是去这里,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侯庄12号旧址和桃扬路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街坊。
发表于 2009-7-29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哥们现在还住哪里,我们经常在一起喝酒,每次都去那个商店换啤酒,听说原来是国营的,现在是小两口干着那。那里的胡同错综复杂,往南的民主北街还有个棋牌室,原来是个台球厅,对面有个烤羊肉串的,好像那人已经不在了,再也吃不到他靠的羊肉串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街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8 10:55 , Processed in 1.18065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