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宝贝不少,其中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不仅是其镇馆之宝,更是国之瑰宝。四月去了趟省博,特意拍了这套编钟。 ) Y# U3 i3 f3 {: V' ^( C9 ]
+ ?" {% x* i: F; [: M. P2 ? w
9 |' W! d6 Q8 L0 u# f* T U1 t
(转帖): 曾侯乙,是战国时代曾国(今湖北随县、枣阳一带)一个名叫“乙”的诸侯。此人死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1978年曾侯乙墓被发现并开掘,使得许多埋藏地底的珍贵历史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1 g0 F: d `- F1 C" ^' P- J
关于古代乐器,在曾侯乙墓中有着惊人的发掘。其中最为辉煌,堪称“国之瑰宝”的,要数庞大的乐器组合——编钟。编钟共有六十五枚,全部为青铜铸造,制作精美。钟架呈曲尺形,铜木结构。 ' U- D4 \) A/ M+ j& a
钟列在钟架上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钟十九枚,中、下层钟是编钟的主体部份,分为三组,这三组钟形制各异。一套称为“琥钟”,由十一枚长乳甬钟组成;第二套称为“赢司(音sì)钟”,由十二枚短乳甬钟组成;第三套称为“揭钟”,由二十三枚长乳甬钟组成。每件钟体上都镌刻有错金篆体铭文,正面的钲间部位均刻“曾侯乙乍时”(曾侯乙作)。琴它体的铭文,基本是关于五声音阶名与八个变化音名;曾国其他五均调高铭文,曾国与晋、楚等国律名的对应文字等等。这些铭文是研究我国古代乐律极其宝贵的材料。 % z% G2 F% Y. O2 k' s; S* f5 u5 x
曾侯乙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略次于现代的钢琴。中声部约占三个八度,由于有音列结构大致相同的编钟,形成了三个重叠的声部,几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可以奏出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
" D$ v4 x* f* S1 E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推想,这套编钟演奏时应由三位乐工,执丁字形木槌,分别敲击中层三组编钟奏出乐曲的主旋律,另有两名乐工,执大木棒撞击下层的低音甬钟,作为和声。 , C$ S8 E* @ S$ o" }1 s
; e* `" ?- s( N " b! Y0 r' D9 S, p
[分享]曾侯乙编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