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99|回复: 29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27 0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 c# ?8 I5 C! g

                                            北京陷落全过程

- D: @3 B9 D: a! _/ n3 h( O8 h

 

" j8 a G' D4 |9 }0 k

 

( o/ k1 v" U# K3 u

     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在进攻北京的过程中北京的古城墙和城门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有一些城楼在战火中遭到完全或部分的摧毁。但是北京这样高大厚实的城墙、城门究竟是怎么被八国联军攻破的,以及守城的十万清军又是如何抵抗敌人的,中文史料大多语焉不详,且前后矛盾。相比之下,西方史料对此却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为此,北京大学英语系教师沈弘特为本报投稿,用老照片和现有中西文资料中的叙述为完整再现了1900年发生在北京的那场惨烈往事。
    
    前门箭楼被火星点着,整个楼层都被烧毁
    
     自从1860年英法联军兵临城下,逼迫清廷签订“北京条约”以后,京师实际上对西方已经打开了门户,来到北京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除了西方列强的外交官之外,还有商人、传教士和旅行家。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的图片和照片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西方人的游记之中,成为中国门户的标志。
    
     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扶清灭洋”的口号下,于前门外大栅栏点火焚烧老德记洋货铺和屈臣氏洋药店,结果烈火乘风势迅速蔓延,一下子烧掉了附近的铺户1800余家,民居7000余间。远远望去,因火灾造成的浓烟铺天盖地,前门的箭楼也被火星点着,从窗里冒出了滚滚的浓烟,整个楼层建筑都被烧毁。
    
    攻占北京的八国联军实际是日俄英美四国的角逐
    
     京师的义和团运动愈演愈烈。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总理衙门的途中遇害,在京的外国人全都退入了被清军和义和团重重包围的英国公使馆,急切盼望从天津出发的八国联军前来解围。
    
     从天津出发时,八国联军的总兵力约在两万人左右,其中日军约1万人,俄军4千人,英军3千人,美军2千人,法军800人,德军100人,奥军与意军加起来不到100人。由于德、奥、意的大部队尚未到达,加上法军在前往北京的路途上消耗人数过半,所以谁先攻进北京城,实际上成了日、俄、英、美这四国之间的角逐。
    
    俄军抢先向离英国公使馆最近的东便门发起猛烈攻击
    

0 w6 k9 {- G @& m. @- G

      按照八国联军事先约定,这四国军队成四列纵队于8月13日开拔到了北京城东面约三英里处安营扎寨,准备在第二天同时向守城的清军发起攻击。最靠北的俄军被指派为攻打东直门,作为第二纵队的日军沿大路攻打正前方的齐化门(朝阳门),而美军和英军则分别攻打东便门和沙窝门(广渠门)。这本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谁知俄军根本就没打算遵守规则,乘着13日半夜的暴风骤雨,抢先向离英国公使馆最近的东便门发起了猛烈攻击。原来俄军的先头部队对北京东面的这几个城门都进行了试探性的侦察。他们得出结论:东便门的守军兵力不足,是一个防守的薄弱环节和通往英国公使馆的捷径。俄军司令李尼维去于是派出了一个营的步兵和半个连的炮兵,由俄军参谋长瓦西里耶夫斯基率领,前去为大部队探路。俄军乘天黑雨急,摸过了护城河上的桥,消灭了东便门外的清军哨兵,然后架起两门大炮,在城门上轰开了一个洞口。瓦西里耶夫斯基和曼德首先率领俄军尖刀班穿过洞口进入瓮城,但在那儿遭到密集的火力阻击,伤亡惨重,无法向前推进。但在天亮之前,仍留在城门之外的那部分俄军设法从边门强攻了进来,终于占据了整个城楼,并一直坚持到了14日早上10点俄军大部队到来。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拉锯式的阵地攻坚战和巷战。瓦西里耶夫斯基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而为俄军拉炮的马匹也全都被守城清军打死。
1 D! K; f; Y: H+ U" s3 Y( {
. z" o/ L& @2 Z: r

    
0 k( D- P' w' k" |! i


    

9 I. S. d" \7 ^$ ^

     日军集中几十门大炮,轰击朝阳门,摧毁箭楼,攻入城内,并向东直门、安定门方向,扩大战果。清政府10万守兵溃散
3 l# S" [& p7 O8 {. {


     俄军提前打响战斗之后,联军协同作战的计划被打乱,其余各国军队仓促上阵,场面一片混乱。日军借兵力雄厚的优势,集中了所有44门大炮,先后向齐化门发射了一千多发炮弹,使整个城门箭楼都变成了一堆废墟。但即便如此,他们在攻城时仍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不得不冒着枪林弹雨,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在齐化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日军司令山口素成(MototomiYamaguchi)也向东直门派出了另一支部队,并且用烈性炸药炸开了城门。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直到15日凌晨,日军大部队才得以全部进城。
    
    美国沿着沙窝门裂缝攀越而上
    
     由于被俄军抢了先,美军不得不另外寻找攻击的目标。作为前锋的美国第十四步兵团的士兵发现在东便门与沙窝门之间的一段城墙有裂缝,便沿着裂缝攀越而上,占领了这段城墙的顶部,并迅即向北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清军对俄军的压力。
    
    英军从沙窝门的下水道进了城
    

/ e; z2 U/ H; B8 p7 B" j

     
     处在最左翼的英军直到14日的中午才投入战斗。当他们的先头部队来到沙窝门前时,只遇到了清军零星的抵抗。在内城墙的另一边,可以看到英国公使馆悬挂的英、美、俄三国国旗。正当英军士兵小心翼翼地向内城墙靠近时,忽然看见城垛上出现了一位美军的信号兵,他用蓝白相间的手旗打出了以摩尔斯电码表示的一句话:“从下水道进来。”接着他又用手旗指了指正下方。作为前锋的印度士兵迅速向前推进,一个七英尺高的水门展现在他们的眼前。就在印度士兵拆除水门上锈迹斑斑的铁栅栏时,美军也从铁栅栏的另一侧帮着清理了水门内部的障碍物。不一会儿,这些印度士兵和军官就踩着没脚的淤泥,穿过了幽暗的门洞,踏上了英国公使馆旁边的御河西河沿街。8月14日下午两点半,这些浑身被汗水所浸透,脚上沾满污泥的印度士兵便出现在英国公使馆的网球场上。
    
    美军与俄军合力攻占了正阳门,紫禁城危在旦夕
    
6 g5 R7 ]4 |; V) K1 d( r( n- d

   
     与此同时,在内城的城墙上,美军与俄军的水兵合力攻占了哈德门的城楼,又继续向前推进,最终攻占了正阳门。15日清晨7时,美军在炮兵的掩护下,向大清门和天安门发起了进攻。在顺利通过大清门之后,他们强行推进到了天安门城楼前,架起两门炮,近距离对东侧门进行了连续的轰击,试图打开一条通往紫禁城的道路。然而,包了铁皮的厚实大门在炮弹的轰击下竟岿然不动。最后,在紫禁城东面攻城的日军工兵送来了云梯,美军这才得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并在那儿升起了星条旗。紫禁城危在旦夕,美军只要再攻下端门和午门,慈禧太后的皇宫便唾手可得。可就在这时,天安门城楼上的第十四步兵团接到了美军司令查飞(A.R.Chaffe)的命令,要他们立即停止进攻,重新撤回到正阳门。原来在联军的高层会议上,对美军和日军各自强攻紫禁城产生了争议。俄军司令李尼维去在法军司令福里(NicolasFrey)的支持下,强烈反对美军的做法,主张对满清皇室要持宽容的态度。在各国的压力之下,美军只得做出了重大的让步
5 f, `+ w) i& B$ ~

   辛丑条约签订后,重建和整修城墙和城楼成了当务之急
    
     往事已过百年,当年鏖战正酣的这些北京古城楼和城墙如今大多已不复存在。然而从存世的一些老照片上,仍然可以看到城墙顶上纵横交错的工事和战壕,以及清军无名战士的尸体,仍然可以想见这场艰苦卓绝的京师保卫战的惨烈情景:驻守齐化门和东便门的清军将士冒着猛烈的炮火,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对敌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而另一方面,守卫沙窝门的清军将领则贪生怕死,临阵逃脱,将整个城楼和进城的通道拱手让给了敌人。
    
     由于城墙和城门是京师的门脸,所以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重建和整修在战争中被毁坏的城墙和城楼便成了清政府的当务之急。1902年,奉旨重修正阳门的袁世凯聘请了德国建筑师罗思·凯格尔(RothKegel)主持重建工程,此工程进行了整整五年,耗资43万两白银。与此同时,朝阳门等重建和整修工程也得以启动。各个城楼在战争中不同程度所受到的毁坏逐步得以修复。但由于在北京城内修筑铁路,使城墙的完整性彻底受到了破坏。1900年以前,天津至北京的铁路终点站是永定门外的马家堡。战后,英国人马上就将永定门西侧的城墙扒了个口子,将火车站修到了外城的天坛。但即便这样,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人坐火车仍嫌不便。于是在1901年,英国人又在永定门东侧扒开了口子,把火车站又迁到了前门东侧,离使馆区仅一墙之隔。由于铁轨紧贴着内城墙南侧,前门、哈德门等内城南门的瓮城城墙后来也不得不被拆毁,以便让火车从中间通过。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本至今无人超越的盖棺之作
    
     192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术史教授喜仁龙首次来到北京。下车伊始,他马上就被京师古城墙、城门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氛围所深深地吸引。此后他多次来到北京对这些富有魅力的中国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终于在1924年出版了一本至今无人超越的盖棺之作,《北京的城墙和城门》。
     `
     正如他开门见山地在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城墙和城门之所以能成为他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它们凝聚了华夏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内蕴:此书的灵感来自于北京城门的美丽,它们作为京师最典型特征的重要性、它们周围的古老建筑、葱翠的树丛和年久失修的护城河等奇妙的背景,以及它们装饰性很强的建筑风格。其中有些城门至今被视为是北京历史和地理上的里程碑。它们跟与其毗邻的城墙一起,反映出这座伟大城市的早期历史,而且它们与周围的街道和景物一起组成了京城最具有特色和最赏心悦目的一道风景线。


7 p* e4 Y- U: g1 K, ` ^



[转帖]

[转帖]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从开战到打进紫禁城一共持续了多久
发表于 2009-12-30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拍摄位置也就是二层房顶的高度吧,不能算很高。皇城城墙已经超过这高度了。

; B7 A( T+ g# Y

 

f8 ^! Z9 G) l5 z

我注意到照片右下角有一行小字,但看不清楚,或许标明了照片的时间、地点?哪位朋友帮忙辨认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嘉平在2009-12-30 12:58:00的发言:
0 X( ?4 z/ O. i7 e

那个拍摄位置也就是二层房顶的高度吧,不能算很高。皇城城墙已经超过这高度了。

6 q$ h8 @* _0 |: [

 

0 W$ g5 _" d4 k' h3 T; C7 ]8 h

我注意到照片右下角有一行小字,但看不清楚,或许标明了照片的时间、地点?哪位朋友帮忙辨认一下。

) L; g1 i/ _/ u1 R4 c

一共六个字【前门楼子着火】写的真经典- -!

发表于 2009-12-30 0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见:10楼第二张照片的拍摄角度大概是正阳门之东北约一公里,长安街南池子附近,往西南方向拍摄。当时大栅栏的火势已经燃着前门城楼,而前门外已成一片废墟,烟火尚未熄灭。

0 Q% d: m/ Z' P8 U1 Z7 A

 

8 y$ g' U5 T6 r

假如猜想属实,这是1900年6月16日所摄,时间、方位很清楚的一张珍贵记实照片。

发表于 2009-12-30 0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 f& \8 z) n w

9 T; ?/ ?# Z* X" B |3 [6 M) E

' H0 k/ P9 U; @% o1 y% a1 ^/ \- i ]; }" A6 k) p; ^! F$ }) T' U+ e
7 h2 T3 Y4 V, V# X
' s( @+ U9 G, c

我的意见:10楼第二张照片的拍摄角度大概是正阳门之东北约一公里,长安街南池子附近,往西南方向拍摄。当时大栅栏的火势已经燃着前门城楼,而前门外已成一片废墟,烟火尚未熄灭。

& @1 w- L& l! z }: Q$ [7 I

 

& M# z8 S4 V+ u, s

假如猜想属实,这是1900年6月16日所摄,时间、方位很清楚的一张珍贵记实照片。


; Y1 G* Z( C; z& U4 ^

 

) U' }4 V0 {9 K7 W) u, p: t# c6 r

感谢嘉平的回答

$ r3 ~% ^, A. {% M * u8 _* I e) j' i$ V5 D0 L/ |# V$ K* H' q; Q1 D# R$ |! E1 q; P
7 b2 I& B7 a3 n1 `! V8 [
+ A/ E$ l; g' [/ i& M* H" Q& {

 

' I! `" S( ~- }) w) M


感觉那张照片的拍摄角度高于其他建筑实,可是那个方向能有哪个建筑达到这个高度,实在不解。

2 r _2 n; _4 y V/ E0 R' e5 Z

 

$ k; k: P. _# Y

 

& N2 i3 W) A* W7 ^

顺便求教六国饭店的建筑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靳京的跟帖,有几张照片头次见,收藏了。请问第二张照片的拍摄角度是哪里?
发表于 2009-12-29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29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09-12-27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内战一个顶俩,抵御外侮就不行了。
发表于 2009-12-27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墙怎么能挡住炮火?
发表于 2009-12-27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的兵确实太弱了,对自己人挺厉害,对外国人真是不行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0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古城墙是如何被突破的》

4 \9 z _2 `. U* X0 B) w

 

) x, t$ e# `* k

 

, t9 ^9 `7 s9 w+ m0 f6 B

 

" y4 N( X) s, c* m# ~, Y& T. J

看完太激动了,标题还没写,还有2张图片未上传,此文章源于稻草人BLOG。

# ?' f" N3 n/ q' N# i# ?+ w

被攻陷的东便门

: @* p8 J0 B7 B! m; u' Q

- {8 Y4 E3 U3 A% x+ f; B U. U" L


 

$ }$ i& `0 s D$ P

内城角楼已面目全非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hi.baidu.com/%B5%BE%B2%DD%C8%CB%B3%B2/blog/item/64d2903b2181caec15cecbe0.html原文链接

& R) _. ~3 m9 o& `, h; u

 

, a6 N* ^* l$ P. |9 U

 

+ U/ u0 q/ h2 E: w0 l* X

http://bbs.tiexue.net/post_3960154_1.html这个链接是一位历史老师从另一种层面解释义和团的,语言有些另类,但阐述的是当时一种真实的情景

发表于 2009-12-27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有原文链接么?

发表于 2009-12-27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z; o' i! L t" p" L* D

       原来正阳门箭楼毁在义和团手里.前门的大火也是他们点的,还把洋人招了进来.

) U! v6 F, C: ~; M! l2 l' `

 

! Z) e) P, m; W+ S- M; q3 p

              呵,没看出他们干点啥好事出来.

1 @$ X1 ^; l3 g( H

 

4 D+ ^5 e: \( `% G, S1 p/ w# Y

             

$ c& ^4 Y; d* q

 

, p: d6 B. X4 e7 N; D; ` y

            

发表于 2009-12-27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oungpo在2010-1-26 11:17:00的发言:
& O; g) X- T8 u0 Z B3 s) T

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前门大栅栏火烧“老德记”西药房,火势失去控制,将繁华的前门一带千余家商铺烧为残垣断壁。这张照片是乔治·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拍摄。

8 K' Y- j" [6 A d6 g( T! ~) e

 

/ z) L. K) d$ v, H" P( w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21. (b) 84. ruins in chien-men street.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W# I6 b m. t5 }2 H

北京城垣从八国联军进攻始,就走进了毁灭的不归路。这之后的历届政府,无力恢复老北京城的庄严完整,以建设、改造、发展等诸多名义,先拆瓮城,后毁城墙,城门楼子、箭楼、角楼一个个倾覆于无形。持续了七十年,就把一个存在了七百年的北京城捣毁得无影无踪,仅留下一对半城门和一个角楼供后人凭吊。历史的发展为什么总是要建立在毁灭前人功业的基础上进行,这是人类的悲哀。现在的建设,百年后会不会被后人视为垃圾,一一给予清除,再弄出一个干净世界,从新来过,真的也未可知啊。

- i( A1 @' @7 a8 x) Y

从八国联军开始,北京城墙只是部分破坏,各届政府也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城墙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整改,如拆除瓮城修环城铁路,民国政府还修缮过崇文门城楼,为方便交通,在部分地区的城墙上开了门洞,这些决策都是科学、民主、严肃的,至于以后的事,则纯粹是政治原因把城墙当作毁灭的对象进行清除,这一过程是有明显的转折的。

发表于 2010-1-26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0年庚子事变烧毁的前门大街惨状

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前门大栅栏火烧“老德记”西药房,火势失去控制,将繁华的前门一带千余家商铺烧为残垣断壁。这张照片是乔治·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拍摄。

( v% g- s7 \2 ]: g

 

k0 G7 r% q6 ~! ]. _


, @! P+ G; S( W! b6 n( O+ P

北京城垣从八国联军进攻始,就走进了毁灭的不归路。这之后的历届政府,无力恢复老北京城的庄严完整,以建设、改造、发展等诸多名义,先拆瓮城,后毁城墙,城门楼子、箭楼、角楼一个个倾覆于无形。持续了七十年,就把一个存在了七百年的北京城捣毁得无影无踪,仅留下一对半城门和一个角楼供后人凭吊。历史的发展为什么总是要建立在毁灭前人功业的基础上进行,这是人类的悲哀。现在的建设,百年后会不会被后人视为垃圾,一一给予清除,再弄出一个干净世界,从新来过,真的也未可知啊。

发表于 2010-1-27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0-1-26 18:15:00的发言:
$ H) A: J' s8 n L

从八国联军开始,北京城墙只是部分破坏,各届政府也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城墙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整改,如拆除瓮城修环城铁路,民国政府还修缮过崇文门城楼,为方便交通,在部分地区的城墙上开了门洞,这些决策都是科学、民主、严肃的,至于以后的事,则纯粹是政治原因把城墙当作毁灭的对象进行清除,这一过程是有明显的转折的。

+ y2 N1 t/ _. V2 R

没有D干不了的事情,无论好事还是坏事,D几乎是万能的

发表于 2010-1-28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0-1-26 18:15:00的发言:
/ A. `9 t' ~8 ^1 `: n

从八国联军开始,北京城墙只是部分破坏,各届政府也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城墙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整改,如拆除瓮城修环城铁路,民国政府还修缮过崇文门城楼,为方便交通,在部分地区的城墙上开了门洞,这些决策都是科学、民主、严肃的,至于以后的事,则纯粹是政治原因把城墙当作毁灭的对象进行清除,这一过程是有明显的转折的。

" ]# C1 O. u6 W/ R6 |+ @- a# H4 k

" X! D: A) {4 U, Z9 l9 |

北京城墙、城门被拆除已经是一个无可改变的事实,是对是错,也一直是见仁见智。但是无可否认,不管决策是如何出来的,但北京城墙、城门是在那一时代北京人自己的手里被拆除的。时过一个世纪,现在的北京人提起拆除城墙、城门旧事,是扼腕者多,赞许者少。现在反思,除去战乱兵燹,在我们自己获得和平发展休养生息的时机,在搞建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珍惜历史的遗存?为什么不能尊重、敬畏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 I6 }/ @* X# w+ T

拿北京城来说,前三门的铁道是洋人强行修进来的,而我们自己主持建的环城铁道为什么非要穿过瓮城,这导致瓮城的拆除。护城河外有大片的荒郊野地,要将环城铁道修在护城河外,瓮城即可保住,也不必在角楼旁扒豁子。只是当时或图方便,或资金紧缺,才如此。宁可毁了存在了几百年的古物,也在所不惜,这只能说明在决策者中多数人的意识对古物遗存是不珍惜的,拆就拆了,没什么了不起。还有就是人性中的喜新厌旧,把传统和旧的东西全当成是羁绊,把当前的积弱和失败全归咎于传统的陈旧和不合时宜。到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到掉的事儿层出不穷。

! j2 e y0 P# y: T7 h

解放后对城墙、城门的拆除,基本上也是以改善交通为名,但在许多人骨子里面是对传统和旧事物的一概否定和厌恶,所谓“不破不立”,“一张白纸,好作最新的图画”。直到文革,全国人民几乎在集体无意识下,走过了破旧立新和割裂传统的岁月。试想,若仅为交通,在城墙上多打些门洞,不就得啦。当时无力修缮,就先休养生息,等富裕了再恢复原貌也来得及。按后来技术的发展,现在随便修个立交桥都可跨越城墙。要想建个新北京,当时有现成的方案,却弃之不用,非得跟老城较劲,不给你拆个七零八落不算完。这不,现在还没完呢。

) Q! F6 V: Q1 {$ r" B( J/ I

 

' e; y4 F: H& `1 X

北京老城墙、城门的存废问题是个老话题了。我这儿有篇小文,是对1900年后北京城墙、城门存废的一个编年统计,不知大伙儿还有否兴趣?贴上来单开一话题,聊聊。。。

发表于 2010-1-28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老北京的一些照片,总觉得就在昨天,那些城楼牌楼都还在。八国联军烧毁的是我们的尊严,而我们却为自己的无知烙上了最耻辱的标记。
发表于 2010-1-28 1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oungpo在2010-1-28 16:42:00的发言:
# L. m0 C% l7 ~' _# z

+ _. E3 {$ M6 W; K

北京城墙、城门被拆除已经是一个无可改变的事实,是对是错,也一直是见仁见智。但是无可否认,不管决策是如何出来的,但北京城墙、城门是在那一时代北京人自己的手里被拆除的。时过一个世纪,现在的北京人提起拆除城墙、城门旧事,是扼腕者多,赞许者少。现在反思,除去战乱兵燹,在我们自己获得和平发展休养生息的时机,在搞建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珍惜历史的遗存?为什么不能尊重、敬畏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 n# [& P" x6 ^# ^9 a A% c

拿北京城来说,前三门的铁道是洋人强行修进来的,而我们自己主持建的环城铁道为什么非要穿过瓮城,这导致瓮城的拆除。护城河外有大片的荒郊野地,要将环城铁道修在护城河外,瓮城即可保住,也不必在角楼旁扒豁子。只是当时或图方便,或资金紧缺,才如此。宁可毁了存在了几百年的古物,也在所不惜,这只能说明在决策者中多数人的意识对古物遗存是不珍惜的,拆就拆了,没什么了不起。还有就是人性中的喜新厌旧,把传统和旧的东西全当成是羁绊,把当前的积弱和失败全归咎于传统的陈旧和不合时宜。到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到掉的事儿层出不穷。

5 B' Y2 b B' M, K9 `! i0 |

解放后对城墙、城门的拆除,基本上也是以改善交通为名,但在许多人骨子里面是对传统和旧事物的一概否定和厌恶,所谓“不破不立”,“一张白纸,好作最新的图画”。直到文革,全国人民几乎在集体无意识下,走过了破旧立新和割裂传统的岁月。试想,若仅为交通,在城墙上多打些门洞,不就得啦。当时无力修缮,就先休养生息,等富裕了再恢复原貌也来得及。按后来技术的发展,现在随便修个立交桥都可跨越城墙。要想建个新北京,当时有现成的方案,却弃之不用,非得跟老城较劲,不给你拆个七零八落不算完。这不,现在还没完呢。

) {& c( R2 k2 M, \

 

/ Z5 A. K( s% h- A" ^

北京老城墙、城门的存废问题是个老话题了。我这儿有篇小文,是对1900年后北京城墙、城门存废的一个编年统计,不知大伙儿还有否兴趣?贴上来单开一话题,聊聊。。。

) _2 |: [- \: G1 L$ G

好啊!单开贴

发表于 2010-3-26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有幅八国联军时正阳门守将马福祥的一笔虎
发表于 2010-5-30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一张烧毁前带左边小房子的正阳门全图。。。。谢了。
发表于 2010-5-27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发表于 2010-5-26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门楼子着火”忘记存在哪儿了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前门楼子着火”忘记存在哪儿了

“前门楼子着火”忘记存在哪儿了

“前门楼子着火”忘记存在哪儿了

“前门楼子着火”忘记存在哪儿了

发表于 2010-5-26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门起火的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发表于 2010-6-1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转帖]北京古城墙是如何陷落全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2 23:56 , Processed in 1.20310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