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96|回复: 14

北京及第一代燕侯的历史见证——首博青铜重器赏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6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燕,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及周边地区。但是,从《史记·燕召公世家》的记载可知,召公一直留在西周王朝辅佐武王、成王和康王,并没有去封地。由于燕的史料不详,以至于“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中间全部阙如。

# `) \3 F& n6 M

9 x. r5 n# v0 M6 U* W( G, j3 _

琉璃河西周燕都城址平面示意图

+ ]/ @5 U8 w% e4 l5 @6 h! \7 _0 e

 

. w# _( ~( ?) I }

一九六二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和北京大学邹衡教授在房山县琉璃河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商周文化遗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经过多次发掘,在遗址中部董家林村发现了周初燕国城址。

* C" u. M5 Y% f! E' l1 J" m

0 n0 S+ G' u3 d2 O' R

琉璃河西周燕都城墙夯土

7 c. t0 V/ \. C, {+ U |

 

2 a& q" A Y8 ?( k$ Z- g+ m

在距董家林古城址东南约800米的黄土坡村发现了墓地遗址,共清理发掘出墓葬300余座,车马坑30余座。其中大型墓葬10余座,最大的有四条墓道,深达11米。

( E7 I. r8 D v1 {! u' b0 d( F

9 u8 X& d E0 }& [7 h5 g. w) C

琉璃河西周燕都东城墙下的排水沟

, |3 k8 g7 h/ T- N6 ?


一九八六年,在M1193号大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两件看上去毫不起眼的青铜器:“盉(he,音和)”与“罍(lei,音雷)”。因为这两件青铜器的主人名克,所以被称作“克盉”与“克罍”。

! X. [5 {1 l/ \9 A. W

 

7 V3 v8 F! v3 }; p+ Y% c


克盉:通高26.8厘米,口径14厘米,器型为侈口方唇,直颈,管状流,兽首鋬,鼓腹分裆,前有流,后有鋬,有盖,鼓腹分裆,下有四柱足。盖缘和颈饰鸟纹,以雷纹为地,盖内器口内侧同铭43字。

; V! j3 A' u( }

 

* M& T& X1 D) \( R


克罍:通高32.7厘米,口径14厘米。弇口,圆肩,鼓腹,圈足,有盖。双兽首耳,衔环。一侧下腹部有一兽头形鼻,盖及器身肩部饰圆形涡纹,颈部及腹部各饰一凸纹和凹弦纹,盖内和器壁内有相同铭文43字。

) y* b _+ j6 X+ X8 p0 X" r' G


这两器的铭文可释读为:“王曰:太保,隹乃明乃心,享于乃辟。余大对乃享。令克侯于匽,使羌、狸于御髟。克口匽,入土眔又(有)司,用作宝尊彝。”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令克侯于匽”,“匽”是燕的本字。

, a8 Y+ j u' x) x% R

) e$ @8 q7 Q7 S/ w R8 b

(克盉鋬手)

, a. N: S4 ^0 q! r* V) y) F


铭文大意是:“周王说: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口族、口族、口族、驭族、微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了纪念此事做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 p$ f! L I; |9 x0 B( b

- Q) ^/ m7 R5 c( f; U

(克盉管状流)

' R3 n/ Z1 O- W


这两件青铜器的出土,揭开了长期以来存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召公本人虽然受封,但留在王朝任太保,并未前往燕国就封,而派长子“克”就封,是为第一代燕侯的历史事实,填补了《史记》的空白。证实了琉璃河黄土坡墓葬即燕侯家族的墓葬,董家林古城址即燕国都城的遗址,这也是北京历史上有实物文字可证的最早的城,距今已有3053年!

2 p/ p, G% ]% G1 [- K

(克罍器身纹饰) * b+ p3 a* K) T; d5 H4 q: k. f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5-6 11:09:00的发言:
. f& F6 t6 G( a/ s7 |) x! @, Q

召伯的后代实际上形成了两支贵族,一支是就封于北燕的,就是延续到战国末、“于姬姓独后亡”的燕国;另一支留在周作为卿士,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召穆公就是这一支的后代。

1 K7 k" j# a) L4 |5 x

琉璃河四墓道大墓的墓道很有特点,位置在墓室的四角上....

" O `! _/ q4 M; @+ A

西周早期北方燕国的疆域已经很大了,向北越过了燕山,到达现在辽西地区。辽宁朝阳地区出土西周燕国祭祀山川的铜器,作器者就有“伯矩”,与琉璃河铜器铭文中的“伯矩”当是同一人,这个人应是燕国国君的儿子。

7 [% D( K* [/ K3 l4 l

燕国文献缺失,大多数国君名字失传....

+ p9 e! n7 `( s; w1 X' O

“燕”的原字是“郾”,在战国时代的文字中,这个字好象一只眼睛...

0 u- R( e; k# y' Y: r3 D

召公后裔的情况,和周公后裔的情况很相似。

9 ?0 x" Z) z4 @$ _0 M

 

4 p2 _2 u8 m3 b- a, e" Q

伯矩看来是当时一个地位比较高的大贵族。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10-5-6 13:10:00的发言:
8 L! Q5 ^% h$ R; Z+ p

呼呼。。“在下元谋人”。。还认识我们李老师,还知道我是李老师的学生。。神奇。。。

3 f* p+ Q& r0 S9 t

哦,哦,看明白了,哈!~~~~

发表于 2010-5-6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0-5-6 13:03:00的发言:
4 {( N: t8 T4 U V6 Z# [

哈哈,忽悠大王四处溜达!~~~~~

* l7 \1 H* m9 b4 d+ g/ B8 r& X

 

4 E6 i8 _& L! n7 W6 H m g

PS:为啥是袁某人?

. C- o% S) b/ }* Q* K! v

呼呼。。“在下元谋人”。。还认识我们李老师,还知道我是李老师的学生。。神奇。。。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10-5-6 12:06:00的发言:
迅公要是一起来玩会好玩很多呢。。哈哈
3 _% M. `& o, h2 r

哈,迅公要灌水的地方太多了,连博雅都不是时时在线了。

发表于 2010-5-6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0-5-6 12:53:00的发言:
V. v# P2 ^8 J! ~7 {8 i

哈,迅公要灌水的地方太多了,连博雅都不是时时在线了。

3 H8 s9 ?. C$ W5 h% u

偶尔还是会去我博客看看呢,哈哈哈,还有在下元谋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10-5-6 12:57:00的发言:
0 m; D- }5 W6 P" u R: |: l6 W

偶尔还是会去我博客看看呢,哈哈哈,还有在下元谋人。。。

# ~ g+ S- P x" @

哈哈,忽悠大王四处溜达!~~~~~

4 R7 a1 g2 s" t& a

 

& M" B+ {8 z) f' M4 i' j7 H

PS:为啥是袁某人?

发表于 2010-5-6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迅公要是一起来玩会好玩很多呢。。哈哈
发表于 2010-5-6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召伯本人负责实际工作的地区大概在陕西南部吧,这地区原始部族很多,召伯代表周王对这地区的人进行合辑、管理。《召南·甘棠》描写的应该是召伯在那里实际工作的事迹声望。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keke68在2010-5-6 10:44:00的发言:
8 z0 K4 L1 \2 J# b6 L

不是很了解 为什么不修复下??

7 r P& |) ]/ V% j

您指的修复是这座古城?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5-6 11:23:00的发言:
召伯本人负责实际工作的地区大概在陕西南部吧,这地区原始部族很多,召伯代表周王对这地区的人进行合辑、管理。《召南·甘棠》描写的应该是召伯在那里实际工作的事迹声望。
& _6 i4 n: s3 z6 n) I& S

恩,是的,您说的很对。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堇鼎
首都博物馆藏 通高62厘米,口径47厘米
西周早期
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

, j- q# {2 m6 j8 Q p3 y# A; A

堇鼎造型凝重,纹饰古朴,气势宏伟,其器形、风格、铭文、字形与黄河流域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完全相同,说明了三千多年前,北京地区已具有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中原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形成了统一的整体。如此巨大精美的青铜器,也反映出西周时期北京地区冶矿与铸造行业规模之大和生产技术的高度发展。

* ^/ y' w* G% J6 }, g

腹内壁铸有铭文4行26字,记述燕侯派堇往宗周为太保奉献食物之史事,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召公奭以其长子就封于燕,而自己留在宗周辅弼王室的记载,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北京琉璃河地区即当时古燕国的始封地。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伯矩鬲
首都博物馆藏 通高30.4厘米,口径22.8厘米。
西周早期

+ g8 N; y/ W* |; Y5 b! B+ M

: z& b. Q3 `6 D- O, n

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号墓出土,折沿方唇,直颈袋足,颈饰龙纹,装足作牛首形,盖为饰二相背的牛首,角翘起,两个钮作立体牛头,内壁和盖铸同铭15字,铭文的大意是:在戊辰时,燕侯赐贵族伯矩一笔钱,伯矩用这笔钱铸造了这件铜器,以此表示对其父的纪念。

% z, N# \9 k, k$ s; s

6 k( ^% R" ]7 z9 Y/ T* s

周青铜礼器的食器中,鬲的数量不多。此器全身以牛首为主要装饰,造型华丽。整个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大方,不加地纹,而由立体的牛首和翘起的牛角、耳等细部所强化的轮廓线则是富于装饰性的。器物造型为立耳、三袋形足,有平盖。鬲颈部饰一圈夔纹。在器腹连三袋足的体积感最强部位,装饰以大形的浮雕牛首,牛角尖端突起于器表。器盖上前后对称地饰一对同形的牛首,牛角翘起,与鬲耳相抵。在两牛首相接的中线位置铸一环钮,钮的两面饰一小形的立体牛首。全器装饰立体与浮雕的牛首共7个。

发表于 2010-5-6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召伯的后代实际上形成了两支贵族,一支是就封于北燕的,就是延续到战国末、“于姬姓独后亡”的燕国;另一支留在周作为卿士,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召穆公就是这一支的后代。

% x ]5 d) M0 [# @8 H4 ~

琉璃河四墓道大墓的墓道很有特点,位置在墓室的四角上....

& z1 {9 h4 B+ k7 B8 X

西周早期北方燕国的疆域已经很大了,向北越过了燕山,到达现在辽西地区。辽宁朝阳地区出土西周燕国祭祀山川的铜器,作器者就有“伯矩”,与琉璃河铜器铭文中的“伯矩”当是同一人,这个人应是燕国国君的儿子。

6 c( m# ]& D4 Y( q1 M

燕国文献缺失,大多数国君名字失传....

_/ d; k# Z7 J5 D8 {9 a' `

“燕”的原字是“郾”,在战国时代的文字中,这个字好象一只眼睛...

发表于 2010-5-11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璃河燕都遗址我去过多次,最早是1983年在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雷先生的率领下参观了还是小木棚子的展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5 11:28 , Processed in 1.15555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