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井陉石头村内的314座完整四合院落和4000多间全部由石头建成的房屋依山坡而建,错落有致,虽然已经历数百年变迁,全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仍有300多座。今年起,石家庄市文物局将逐步拨款,给予大梁江村一定经费支持,用于古村的保护和修缮。
/ t+ e% {2 B4 |$ V! p, B
, }& P8 V T7 D
" B: L4 I- e% l1 R3 ]6 |
1 Y2 k$ D% M3 b+ J( Q& i, a: J' c3 U■大梁江村旧时风貌非常完整
9 ~) O. [) ], B" W& E3 u$ Q“同样全是石头建成,大梁江村可比于家石头村好多了!”井陉县城西南28公里处,有个依傍着太行山脉而建的古村落——大梁江村。文物专家称,它比于家石头村价值还高。 ! G5 Q- K. r# C2 }1 \! s
记者从石市文物部门获悉,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大梁江村完整的旧时风貌和古朴的石头建筑再次打动文物专家,文物部门准备将其申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N7 ~! \, {/ {2 [+ I- s, f
) e7 i) o# R$ b) ^: _: t% H a全村有古民居300多座 7 V! P1 K# {! p# `/ ~5 `
村内的314座完整四合院落和4000多间全部由石头建成的房屋依山坡而建,错落有致。
0 e' [# l4 F! p: O3 D5 _+ D/ V- j沿着铺满青石的小斜巷向高处攀爬,两旁全是古香古色的石头老宅,屋檐上的兽脸沟头、门前的抱鼓或雕花石墩、房顶辟邪的石狮完整如旧,在文物专家眼里全是宝贝。
' X- y8 K1 G% I全村以明、清两代民居为主,共有3条街道、5条巷子,总长3700多米,全部用青石和卵石铺成。村内的314座完整四合院落和4000多间全部由石头建成的房屋依山坡而建,错落有致。
* }* }0 L/ V: G3 f据井陉县文物局局长武和平表示,虽然已经历数百年变迁,全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仍有300多座。其中价值最高的要数“武举人院”,它因乾隆33年(1769年)考取武举人的梁深在此居住得名。这个大宅由九个相连院落组成,占地两亩,房屋有160多间,是大梁江村最豪华的四合院。
& w' \4 F8 A$ v! S: Y6 H
0 n' U9 w, w6 l5 E" C5 Y! p6 K5 R古村曾归山西管辖
( C6 I+ ~ l: d9 i由于自然原因,当地水源奇缺,盼水心切的村民将村子改名为大梁江。
+ @$ {. r6 k! C1 Z据村所存龙王庙碑记载,大梁江村在明时属山西省太原府平定州承天都管辖,名为甘桃村。公元1500年前后的明万历年间起,梁家迁来此地定居,后又有梁氏人逐渐迁入,子孙不断繁衍。自梁深中了武举人后,梁家成为了村里望族,村名也改为了大梁家。此后,由于自然原因,当地水源奇缺,盼水心切的村民将村子改名为大梁江。
# \" A/ z" ]* c3 D- ^0 L+ G! c据了解,自古以来,大梁江皆属山西管辖。1959年,大梁江连同附近的四个村一并由山西平定县划归河北井陉县。如今,大梁江仍然保留了不少山西的民风民俗。
& @0 s: Z; Q7 [ 7 M& L: W$ [/ i. U; e$ q
有望成为“国保” ! Y9 I3 c) {+ v. Q
石市文物局局长刘正军当场表态,大梁江村的古建筑一处也不能拆。
' p- n \& j, y( @6 o1 w/ q % `$ ^, u* O: ]$ `
石市文物局局长刘正军当场表态,大梁江村的古建筑一处也不能拆。
9 Q6 W" w/ \( Y! P( g$ y* x“大梁江村历史背景资料全,保存又很完好,我们已准备将其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表示,大梁江村在此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属佼佼者,有望成为第七批“国保”。 , \6 A: W4 t. M6 X Q
石市文物局局长刘正军当场表态,大梁江村的古建筑一处也不能拆,年久失修的要抓紧抢修,保存完好的要继续留存古风古貌。今年起,石市文物局还将逐步拨款,给予大梁江村一定经费支持,用于古村的保护和修缮。
' J+ q9 ~9 ^+ A7 h+ v1 @( @! s
2 }$ {" }2 k' B( Y4 [* u 相关新闻 & i* x8 T) f" T9 u$ W
井陉还有三古村 各有特色 6 j; ~2 b+ [3 \
昨日,除了大梁江村,记者还跟随文物专家们走访了井陉县西南的小龙窝村、河应村和塔寺坪村,这三个古村也是古代民居保存较完好的集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