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4 z& K$ k2 U
" G% f( N. Y# @9 a; m' } B: i
这就是原来麒麟碑胡同的西口。 " V% I Q& t8 M8 w4 T7 _7 b2 A
* Q4 ^: Y) U9 | N2 w! T
东四产院门口的文保牌
I v1 s$ e, c3 \5 Q / w; c, E0 _1 R/ u) |8 l
% V/ _$ C' W3 d3 c* ? 永乐皇帝定都北京,重新规划京城内布局建设,其中皇城的北墙定在今天的地安门大街十字路口南侧的地安门一线。北皇墙在西侧经连通什刹海与北海的桥上经过。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什刹海与北海的连接处本身就窄,北皇城墙又不能建在水里,所以只能选择经桥而过了。但是这样又带来了一个问题,东西向的交通不便了。地安门东侧存在同样的问题,玉河之上北皇城是不是也经桥而过呢?若按照左右对称的原则,东面的北皇城墙也应该经桥而过,但是这里的交通问题比西侧更突出。传说中,负责修筑皇城墙的大臣一时也没了主意,只好请示皇上。皇上听了汇报后说,皇城西边压桥了,东不压桥吧。传说不知是真是假,但是从此,北京的地面上又多了两个新地名,西压桥、东不压桥。还据说,皇上的话通过太监们的嘴传到老百姓那里,两个新地名遂被叫开。大臣们认为这两个地名不够文雅,结合这两处的功能,起名为西步粮桥、东步粮桥,明代的地图上也是这么标的,但是老百姓更愿意叫它们为西压桥、东不压桥。
S+ `. j ~* i) w
9 _! R7 a4 X/ N" b1 J: K5 ]. P$ r
# P u* }/ |, x8 @: _9 d& q后门桥东侧的趴下。平常都没怎么注意过。霸气! ' T- h1 y9 c/ q. Y- ^7 J) a2 d
2 T# n9 G/ C0 f
火德真君庙,在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77号。火神庙始建于唐贞观六
. I h( y! e9 V* V7 u) c) m* S) ?0 N* j2 H
年(632年),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都有重修。 俗称火神庙。
9 | n' S1 b5 x, U7 K d+ S+ v7 w+ R9 k0 U9 v" {7 Y" m
火神庙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火神庙的山门东向,开在庙的东南角上,面对地安门外大街。山门内外原各有一座牌楼,现已毁。山门为歇山顶,面阔一间,黄琉璃瓦绿剪 边。山门内原有钟楼、鼓楼。进山门,向西穿过配殿(已毁),进入南北向的院落。南面的倒座房是隆恩殿,面阔三间,歇山顶,供奉隆恩真君王灵官; 北面正殿是火祖殿, 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前出抱厦,供奉火神(南方火德荧惑星君);西面为一配殿。 ' i5 y O [+ H
6 Q- X; q) m! ]* c% K$ F3 B8 Q 永乐14年(1416),朱棣下令在地安门海子桥边原庙址营造皇家道观真武庙,并定为京城九庙之一,由官方祀祭。朱棣还在紫禁城内御花园修建钦安殿专祀真武,就连他上朝的奉天殿两壁斗拱中间也绘有真武像。他还亲自谱曲,名“御制大明玄教乐章”,专为祭祀真武大帝仪式上演奏。从此,假亦真来真亦假,宫中处处流传真武显圣的传说,直到清末,祭奉不辍。
$ f0 V* N4 t8 _' H0 C2 r
4 F; ~9 q h" f. K$ `, O
) D* k& i2 e [, w# k! N9 P: ^& [. r5 ]0 [
. q2 q: l' V; A7 k! L( H
4 |1 j( B# w; u0 N5 Y. T/ o
8 V( A4 e, t9 c/ V; @6 Q y$ [
& h f% L, Z%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