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文字对后世而言就是文言 |8 l6 U8 {' I0 @6 V) o0 n0 q
( T3 ~, T* r( |; ^, H------------ 3 ~, I, W( K( o! \# @5 a
错
8 t' f2 r9 `6 I3 r0 u5 w
2 p% I2 s; i" u" h" h白话文在2000年前的书中就能找到原形 宋明是不是古代 你去看看那时候的话本和小说 跟今天的白话文区别不大 那算文言文吗?今天的白话文是在古代白话文的基础上 增加了西语(主要是英语)的语法习惯和用词习惯形成的 因为当初那些推行白话文的五四大师们 大都会外语
( e( Y& L3 B1 {, b, W; W6 i9 P
4 o( w9 T2 ]' o- T文言文是一种腐朽的语言 它本身固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但比起他对人类语言表达的束缚来看 这点优秀的东西不值一提 八股文还有精品呢 但古人都不爱读 2 f) F; J# X/ q# Z
`' G2 s0 B/ v+ d. U8 @, A
文言文在两千年前就不是口语的忠实记录 而是在书写工具和材料不发达的情况下 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早期的文字是书写在竹简、牛骨、龟甲甚至陶器、金属上的 一篇很短的文章 就要用去大量的书写材料 写起来不容易 看起来也累人 秦始皇看一篇奏章 都要好几个人抬一堆竹简进来 如果像今天郭敬明写小说那样 一些无聊的内容就写了好几百页十几万字 岂不是荒唐?所以古人写文章 能用一个字 不用两个字 语法上也要尽量简化 这就是文言文 7 d6 m0 Q3 x! M4 s3 t" X- `
* D" w) z7 T& r& l5 Y
但两千甚至三千年前的古人 绝不会用文言文的方式说话 + L) ^2 C5 C0 N
) R4 [* z4 J8 z6 K. k
有的书说 汉语在早期是单音词居多 所以文言文才那样表达 这是扯淡
, n$ e: `% S Z) r& z+ h , J) g0 Y2 k- e+ {+ b* l! M. w
说这种屁话的人 从没有自己用单音词表达过 典型的形而上学的呆子 还以为大家都是他那样的呆子 & e W/ X1 R: ^0 g/ v F
( \8 a/ @: @6 D
汉语的常用词有三四千个 而嘴里能够发出的不同发音 就算包括四声在内 也不过四百个 如果古人用单音词表达 一个词会有几种乃至十几种歧义 根本听不懂 有篇吹捧文言文神奇的怪文 赵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狮史》你有能耐对别人念出来啊 看哪个白痴能听懂?
- T+ p0 Q8 C/ x1 b- @' e * t2 i8 a2 T2 R3 w2 i
只有把单音词变成双音或者多音 才能极大的降低同音词造成的误解 这是所有语言共同的规律 过去曾经有汉语拼音化的想法 就是基于这个规律 比如中国这个词 就可以写作zhongguo 两个拼音连写不分开 成为一个固定的单词 如果加上音标 就能区别绝大部分同音词 如此一来 可见汉语也没有什么独特的东西 除了语法外 所有语言都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