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法源寺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南北向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大悲坛、藏经阁、法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两侧还先后建有若干跨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最为悠久的分散式宗教空间。 与张灯结彩的广化寺和庄严肃静的广济寺不同,法源寺的建筑保有寺僧住居的自由随意。由于是佛学院所在地,很多青年僧人学生住在寺院内
举报
法源寺历史沿革
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一干三百多年历史。据《元一统志》记载,法源寺始建於唐朝,初名“悯忠寺”。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徵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 “悯忠寺”名称。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正统二年 (1437年),寺僧相瑢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满清立国后,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戒法事,并正式更改为今名“法源寺”。1965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
法源寺
法源寺入口部分 法源寺周边无地铁;深藏在居民楼间,位于教子胡同内。入口明显,售票处简易。被周为人熟知。入口前方是居民锻炼的空场,易疏散,有围墙,主要街道是小巷,周围居民区,毗邻伊斯兰教的一个活动中心,入口前无商贩,无停车位。 法源寺属佛教,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8928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2 14:31 , Processed in 1.77626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