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我路过宣武区菜市口,看到贯通南北、宽阔的菜市口大街,想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的朋友(也是我的一个摄影启蒙老师)曾带我来到这里拍摄过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老北京城区的仅存的、惟一的一个古老观音院过街楼。 那次拍摄是在1995年1月份的一个下午,我和我的朋友一起骑自行车去菜市口拍摄“古刹观音院”的过街楼。那时自己刚刚学摄影。我那个朋友此前就到这里拍摄过该楼,给他留下了的印象,为此他也极力向我推荐该楼。 据文献记载〖注1〗,这个古刹观音院位于官菜园上街旧门牌21号,今为儒福里2号,坐落在官菜园上街和自新路之间。建筑年代不详,只知清嘉庆年间(1796-1821年)重修。观音院分为东西两院,两院分别位于南北向、狭长的官菜园上街的东、西两侧。西院规模巨大,是寺院的主体建筑,为祭拜祈福之所;东院较小,仅一组院落,为僧舍及停灵之用。为了连接两个院落,利用当地之地势,取其最高点处,在东西两个院落之间建起一座“过街楼”,传说过街楼就是“阴阳界”。 过街楼上层为悬山式建筑,面阔三见,四檩进深,灰筒瓦屋面,过垄脊,柱间为方格窗。下层砖拱门洞,下肩为万条,门洞上方正中置有石额,北面额砖刻着“金绳”,南面额砖刻着“觉岸”,落款均为“道光十年(1830年)”。 我们拍摄时,那里街道上行人、车辆不多,周边的环境也清静。拍摄过程还比较顺利。但由于我当时没有拍摄经验,仅从过街楼的南北两侧的几个角度拍摄了不多的几张,而没有从多个角度,也没有上到楼门上多拍一些。更由于当时不知道古刹观音院的存在,不知道过街楼是连接古刹观音院用的,也是观音院的一部分,没有为古刹观音院拍摄留下纪念,回想起来真的非常遗憾!
/ ?8 t5 q2 Z$ c2 a2 `8 w 此后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就再也没有重返这里拍摄。以后我只是看到在“北京晚报”上介绍过它,还在一本摄影杂志上看到以此楼为背景的婚纱摄影作品,以及在一个MTV用它做过场景。 2006年3月份中旬,我独自来到了菜市口大街,追寻11年前的记忆,准备再次拍摄过街楼。但往事如烟,物事皆非,看着眼前车水马龙的宽阔大街,自己一点也找不出当年记忆的景致,同样的,也看不到那个过街楼了。在过街楼的遗址处修建了一座横跨菜市口大街东西两侧的人行过街天桥。现在仅仅从道路东侧的路面、胡同高出大街一大截,依稀反映出当年街道的影子。 询问了一些当地居民并通过查找资料〖注2〗得知,解放后,观音院停止了一切宗教活动。西院为自新路小学使用,其中前院为居民住宅。东院大部分为市建工医院使用,也有少量居民。后来东院拆除了大部分,只有僧舍部分保留,为建工医院使用。原来北京老城区内,过街楼的建筑形式不只观音院一处,但随着老城区的改造,这种建筑形式多已拆除,截止到1997年,全市仅存观音院过街楼一处。1998年修建菜市口大街时,由于观音院过街楼恰在规划路中间,最终于9月7日还是将西院连同过街楼全部拆除了。在拆除过街楼前,很多人来此留念拍摄,作画,以此来保存这难舍的记忆。此时此景,我说不出自己是什么心情,只是感到一阵阵的心痛,仿佛自己失去了一件宝贵的珍藏。 近几年,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对老城区的改造,古城的建筑和街道越来越少,自己似乎出于本能的或有某种使命感的在关注有关北京老城区保护和改造的情况,同时用我手中的相机记录这正在消失和将要消失的历史遗迹和文明。而我此时的心情是沉重的、急迫的和伤感的。在我拍摄中,与老北京人聊起拆除古建筑和胡同一事时,他们都十分的不解和困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街道是老北京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记录着他们的酸甜苦辣,寄托着他们的情感。它们是北京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了这些,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将不完整。外国人到中国、到北京不是来看高楼大厦的,而是来看我们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的,而这些古老的建筑、胡同承载了北京的历史、华夏的文明和民族的文化。在我们拆除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街道的同时,也在毁掉这些历史、文明和文化,而这些古城遗迹毁灭后,就不可再修复了。今后我们的子孙只有在教科书上或历史资料上才能看到这些东西,而有些东西将永远的毁灭和消失,子孙们将永远看不到。我们应该多对古老城区、街巷、建筑等严格加以保护,我们不要再将从自己手中毁灭的建筑和景观修建成什么遗址公园了。我们要留给子孙的,不仅是我们的现在,还要把祖辈的过去,也留给我们的子孙。让他们通过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从而更加认同自己的文化,关爱古老的北京,热爱自己的国家。
( C4 g8 y% L. f& a6 E 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据说在美国一百年以上的建筑就是文物,就受到保护。而菜市口的这个过街楼与美国的历史一样长,但我们不是保护起来,而是拆除了,彻底毁掉了!而做出拆除这些建筑的决策者们,在做这样决策时是否全面考虑并征求当地居民、全体市民和有关专家的感受、诉求和意见呢?能否想到为世人和子孙多留下一些我们祖先的文化遗产呢?
' U5 p A# c! T4 F6 H6 U/ r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当王朝更迭、改朝换代或农民起义时,总有人习惯于破坏和摧毁,这样做似乎可以证明自己是如何的强大和正确,并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以“我们既能摧毁一个旧世界,又能创造一个新世界”为由,对传统的文明进行颠覆、扭曲和毁灭。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到上个世纪的“文革”,历朝历代概莫能外。自建国以来,我们不仅颠覆了很多传统文化,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而且还毁灭了太多太多的文物、古城区和古建筑。这种情况至今仍没有多大的改观,而且仍在延续。由于利益的驱动和固有的观念,有一部分经济发展依然是建立在以毁灭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为此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沉重而巨大的代价,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向世人和我们的子孙交代了。我们再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希望我们当前的执政者和决策人,在规划社会发展的同时,不仅考虑经济利益,更要考虑文化的保护和文明的传承,以及考虑民众的精神需求、心理平衡、情感寄托,使我们这一代人的行为无愧于古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世人,更无愧于子孙,无愧于未来!& }, K3 M! _) m2 o
参考文献: \8 W% N. r6 \% n
〖注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宣南鸿雪图志》(王世仁主编) 〖注2〗宣武档案馆出版的《宣南寺庙志略》(孙兴亚辑) 佟广平 2006年3月于北京
, D& X$ ^& m1 ^* L5 A9 [, k W[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4:35: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