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不少人写北京的文章,近代的,当代的,著名的,平凡的,重要的不是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是真实的情感。
& r; {/ i) H' M! r 看文章的时候,也在想,北京在自己心中到底是个怎样的情感,是不是我也应该对自己写点什么?想了多年,确没有动笔,应该不是说些什么,仿佛该说的又太多太多,所以想来想去,只能用最俗确最真实的这几个字,代表我对北京对于家乡的这份感情。 + F* }4 ?2 W; q! w7 \1 Q/ k/ j9 Q
看别的人文章,有的人喜欢北京历史的厚重,有人欣赏北京的胡同文化,有人难忘皇家气质,有人觉得北京话亲切北京人热情,而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一直在北京胡同生活了二十多个春秋的人,却远不能用简简单单几个方面表达这份情感。 + q/ t) X; D, c |
其实,就像身在国外时刻关心祖国一样,只有身在其他城市,那份惦念北京期盼北京的情感愈发强烈,我想这就是人人都难舍的最普通的那份故乡的情感,是的,对于北京,对于家,在我眼中,只是一份最平凡的故乡之情,最平凡也最深刻。故乡的水土养活了我,故乡的风情教化了我,到那里我也为故乡而自豪。 % {& e$ @+ C8 P
身在南城长在南城的我,对于南城更有一份永生的难舍。近来,从网上看到“穷宣武破崇文”,是阿,每每看到北京的历史知道满是皇亲国戚高官显贵的东西城,就明白宣武崇文不过是劳苦大众的聚集地,即使偶尔看到华丽的宅第也属暴发户在京城没有根基的人们。不过还是爱宣武,不为上小学的时候就人手一本介绍宣武的书《生在宣武》,就为那儿时串胡同的喜悦,奶油炸糕的香甜,磨剪子磨刀的亲切,邻里之间习惯性的一声招呼,随便走走就能看到的名人故居,游乐园中的秋千,两毛钱的酸奶冰棍,夏天出来纳凉的人们,树阴下下象棋的爷爷,出胡同不远的就有的百货商店…… . r. x. {0 N) Y, v: @
司空见惯了十几年,我长大了,很多地方拆迁了,盖了好多高楼大厦,但是我家依旧,出门还是胡同,只是胡同没有以前宽敞,还能见到邻居,只是好多人已经不住在这里,而陆续住进来的租房的人我不认识,但我还是过着我的生活,虽然一次做着机场大巴从机场经过CBD、崇文最后到家,觉得外面的景象来了一个三级跳,但是我依旧爱它,它是穷是破,它是我的家。 0 X" E4 O, V" h( n4 Z9 g X) o) [
我也许不久就要南迁离开住了二十多年的这块儿土地了,才明白自己有多么的不舍,也许多年后它也会高楼林立精英荟萃,但是它不再是我的家。 就像没有了城墙,我会唏嘘,但是我依然爱的北京,没有了家的我,对于宣武仍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深情,即使不是曾经的它,即使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