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号召来了!~~~~
9 o0 ^- A l3 i1 r5 e " w W* [/ }; D& M$ P
去年4月16日收入一部大型照片集《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该书收录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皇家亚洲协会、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以及一些私人藏家收藏的中国近代历史照片500余幅,是近代史研究者与爱好者必备的权威资料。这套书分平装本与精装本两个版本,比起现在动辄千元左右的照片集,定价还算适中,平装本480元,精装本680元,上下两册,12开,共660页,拿在手里还是很有分量的。本书我买的是平装本,一来省钱,二来便于翻阅。
+ U1 j" x8 p0 q, C3 D0 C
老北京影像图书介绍召集帖
1 D% t# W: M4 n. u
书中照片印刷清晰精美,内容涉及1860年至1930年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园林建筑等诸多方面,丰富异常。本书所收照片的时间跨度从1860年至1930年,虽然并非专门记录老北京的照片集,但内中涉及到老北京的地方不少,如费利斯·比托拍摄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照片、北京的全景图;约翰·汤姆逊在北京逗留期间拍摄的城市建筑以及从高官到平民以至乞丐的照片;托马斯·查尔德眼中的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建筑;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拍摄的老北京生活场景等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 O; U; S, b1 v& I
& @6 s5 N* r1 I* W比如:费利斯·比托拍摄的有关老北京的照片: 1860年10月6日至1860年10月18日之间拍摄的清漪园内被烧毁前的文昌阁 : ?# R( b5 i' ]6 {
老北京影像图书介绍召集帖
' t* M% m6 g$ `5 S0 a7 ~1 z1860年10月至1860年11月之间拍摄的老北京内城的街道和商店
7 N* p7 d! n% s& _
老北京影像图书介绍召集帖
3 k; z% _5 m: _7 q) y4 c* O
4 P' }, k8 R e& \# ?: z不过,面对这些难得一见的史料,译注者在某些地方含糊其辞、甚至出现低级错误,实在令人感到惋惜。比如这张照片,费利斯·比托1860年10月拍摄的“北京城墙东北角”,下面有一行小字“译者按:东直门”。 5 C2 H9 f2 i4 @' F7 `
老北京影像图书介绍召集帖
0 {4 ~+ D) \# \, [% \6 B8 f仅看原题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看了“译者按”反而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译者的意思,是原题有问题,不应该是城墙的东北角,画面上的是东直门才对;还是说画面远处的城门是东直门?如果是前者,则纯属译注者的错误;如果是后者,则译注者交待的太过模糊,很容易令读者产生歧义。
7 S+ `, y+ t8 X7 L. B$ l * U% l- `1 m5 F# _) [
不过,瑕不掩瑜,本书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它的缺陷,很值得购买。毕竟,中国近代史这70年除了干瘪的文字叙述,只有这些老照片是对这一阶段面貌最真实的回眸,对曾经那些事件、人物、城市、风景最朴素的留恋,对时代风云变幻最自然的领略。 7 i# p9 U" f A$ O2 @1 x1 h! V
老北京影像图书介绍召集帖
3 t* b% _, R m
' w3 C6 e2 M0 ?8 W$ E
7 G7 [8 u' x: M9 }PS:本书相关信息 7 y6 D& I6 U. J3 X6 e( [
书名:《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 编著: 中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 开本:12 开 页数:660 页 字数:100 千字 定价:¥480.00 元 ISBN:978-7-5013-3774-3 版本:2008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 E2 N' r1 z+ L ) K& z w$ t ^: m
& L8 |* X0 C o4 \$ R0 T
《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目录 前言 导言西方视角:1860—1930的中国照片 凡例 第一部分:费利斯·比托:战争的冲击,1860 第二部分: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 第三部分:弥尔顿·米勒:中国人物像 第四部分:约翰·汤姆森:中国和中国人民画报 第五部分:托马斯·查尔德:一位英国工程师眼中的北京,1870一1879 第六部分:19世纪70、80年代的中国 第七部分:中国西部的旅行者,1870—1929 第八部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 第九部分:乔治·斯科特爵士:勘定边界:中缅边界委员会1898—1900 第十部分:北京义和拳运动,1900 第十一部分:中国之旅:设德兰侯爵1906—1907 第十二部分:孝感和汉口爆发辛亥革命,1911年 第十三部分:太古公司及其在中国的商业分布:1906—1940 第十四部分:唐纳德·曼尼:北京胜景 参考书目 索引 鸣谢 《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 " K9 j7 S. e. C( R4 f, y; @8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