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S! I+ [, G6 _% n! |) Z F
千胜桥(老桥)
0 D" m! h1 R# ?* t, U) `千军台村,又称千人台,千台,建于清水涧与八里沟交汇处台地上。八里沟亦源于大寒岭,流经曹家铺,在千军台东汇入清水涧,沟口有古桥,名千胜桥,老桥。 / z' x: D/ Y: N$ u. R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_$ ~- H& M. X" I+ u9 [# G
千胜桥(老桥)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 o( I: N ~; [; K" R. _
老桥与铁路桥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 v- ^# T- Q9 z: @* n0 A9 c- i' s& i
老桥东侧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6 q }& z1 H+ M, b% {: Y' ?
被埋的老桥 8 r! E* M; u$ ], h9 k
* Y6 U. [& w6 @8 U, k" k 大寒岭关城
4 [% o' e& n( d0 C大寒岭设置关口,历史悠久,现存关城城台长13.5米,宽5米,城台之上原有阁楼,门洞西口外有瓮墙。
- D+ w9 |) k" `/ R0 \大寒岭于明清时期,是宛平县所设四个巡检司中齐家庄巡检司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界处。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老八区与老九区的分界处,现为斋堂镇与大台地区的分界处。自汉代以来,有数百年做为界址,除了地理的原因外,语言及民俗,特别是语言,也是明显的分界处。过了大寒岭往西,即普遍讲斋堂地方语言。 0 g4 f- C* Z. C6 L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 {! H1 I5 ], G7 {6 m- `
大寒岭关城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 V; x: E1 S& n+ a4 k关城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 m+ X, m! m3 b, j
关城券门的石结构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关城西面的瓮墙( ?/ t! D$ \: A. J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 [: f/ a4 n+ d城台上的建筑遗迹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 u8 L# S" _" `, |
关城西的瓮墙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4 Q# t3 D7 a% y$ m8 A8 n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 @7 q! v! h( X# F
" m- `$ N1 S) S9 T8 G 毗卢寺遗址 4 s5 P9 D" R1 ~5 E4 H1 ^' ~5 F8 J
关城东面宽敞坡地上,是毗卢寺遗址。毗卢寺,明代已建,原名菩萨庙,清康熙乾隆年间曾重修,道光元年修建文昌阁。现遗址基本清楚,现存古井一口,石槽一个,碑刻一通。碑为道光四年文昌阁完工后所立。 * G: ?! K# b' j: |% S
+ C% N6 b" x3 ?: A/ _$ W1 b
7 y3 y! A: E/ p$ K# Z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S' w+ M' a1 q z2 Q8 j毗卢寺遗址(墙)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 X- o9 r; M" i$ y& Y
碑碣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8 G& D% t0 y1 d& C) p, ^
水槽
8 j0 \3 y+ T; V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7 ?+ h) S6 J( Y ~9 Y
井
古道寻桥(八)千胜桥及大寒岭关城
关下“煤窝寺村”中的吕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