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0 Z1 O9 @6 |2 y 通州拍记 ; g3 {7 g- \4 d7 L' V
——大运河畔的璀璨文化 3 F+ b" g/ a& E" o I
) b: _$ y9 N3 V
始建于隋代(又说始凿于春秋末期)的京杭大运河,在带动京城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通州的文化繁荣提供了温床。通州曾是独立于北京的一个州城,有自己的教育机构(孔庙、贡院)等各类单位和城墙,贯穿州城的大运河年复一年的为北京运送着粮食、茶叶、布料等等商品,码头上卸货,再改小船分批运到海子去,加入京城的货流。
+ L1 `. J4 P. l5 Q, r- I
# E9 `3 q7 P! M& P) H- G" z 今日我们一行北京历史地理的爱好者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站在这座约400多年的石桥上感慨颇多,这里曾经是怎样的一副景象?车水马龙,到处人声喧哗,桥上来往的掌柜伙计、人力脚力多如过江之鲫,力巴扛着大箱子、粮袋子一步一个脚印儿地砸着夯,大滴的汗水敲在桥面上,桥两边44只形态各异的狮子瞧着这些人们笑,有的表情狰狞,有的却嬉皮笑脸。 : M) d* k9 a- c5 X/ w% p
$ d+ P' P0 h }5 m+ H
我及另三位老北京网网友在10月4日这天,以运通桥为起点,参观了张家湾镇城墙遗迹、张家湾镇清真寺、通州孔庙遗址、燃灯塔及佑胜教寺、通州城墙遗址、李卓吾墓、静安寺、万字会馆(通州博物馆)、石人石马、元代管河公判署铁狮、程家大院等辽代以来的古迹,并为这些岁月的见证者深深折服。 & l1 c4 }8 k3 b
6 b3 X' u7 X& b& {* ? f
下面我将陆续上传各个景点的照片及说明,整理的慢,大家也慢慢看吧。 4 F5 F# ]3 x* k) u. b' {$ _: u5 x; n
- n( X% J7 m$ o第一篇 运通桥及张家湾镇城墙遗迹
; W- p- y2 ^ f* O* \
2 e0 g8 B" x! U* Q$ E' s7 y 通运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大运河北端水路要津张家湾城南门外码头。因横跨辽萧太后运粮河上,俗称“萧太后桥”。原为木板桥,明万历年间,改建为石桥,赐名“通运”。石桥南北向,三孔联拱式,中券较高,全长40米,宽10米,石桥两边各有狮雕望柱22根,浮雕宝瓶栏板19块,石桥中券阔9米,内嵌碑记一块。石桥栏板内外浮雕莲叶形宝瓶图案,别致罕见。现桥面虽有不同程度损坏,但石桥结构完整坚固。
2 E5 V% o7 v% q9 p- c& B/ ]) v 石桥北为张家湾镇城墙遗迹。镇城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四面设门。现古城尚存南面城墙遗迹。张家湾镇自辽金以来因潞河通运和通惠河疏凿而逐渐成为水陆要津,曾为通州八景之一。 / }8 g [ c8 M2 z! Z5 n# i, V
通运桥与城墙遗迹是研究北京通惠河水利工程以及张家湾古镇民风民俗的实物。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