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0 P! d9 \3 g2 X6 p
《北京古今报时和钟表》
( |7 V: f2 y: f' Q0 ~7 D4 }, d在北京的街头,有不少老式和现代的楼房上都建有高大的钟塔,钟塔上安装着巨大的时钟。这些钟塔上的时钟,不仅美化了建筑物自身,也向过往行人提供了便利。北京这些带有钟塔的建筑样式起源于何时?在钟表普及之前,北京人又是如何掌握时间呢? : ?6 K( S( Z" U9 ~ M. K
看太阳、观星星,
6 S% I% ~. X/ _! {. \) | k: |古人都是天文学家
* X1 z. D. V9 K+ x8 x! h! j0 G秦汉之际,人们曾将一昼夜划分为16个时段,并依据自然现象和起居活动为每个时段制定了“鸡鸣、日出、食时、日入、人定、夜半”等名称。人们将太阳当作一个天然大钟表,参照太阳的运动来区分白天的时段。在象形文字里,“旦”字意为早晨,象形为“日出地平线”。“暮”字意为黄昏,象形为“日落于草丛中”。在老北京,“日落西山”这句话可不是泛泛而谈,因为在未建楼房以前,城里确能望见西山的落日。 `% @" @, H+ ?& ~, H9 }
到了夜晚,南方的夜空有三颗排成一线的星星,俗称三星。老北京人说“三星正南”,是表示半夜;说“三星偏西”,是表示后半夜。
* n! b6 O4 a7 @, i古人还依据太阳、月亮、星座的运动规律判断年月,编制历法,因此有学者形容说,古代的居民个个都是天文学家。
3 V7 [. y2 g' u* X9 b立日晷、设铜壶, 6 a4 F9 z& R' p" _, I) R" B
掌控时间象征皇权
6 E! ]/ Q1 {0 X4 u$ @古人又将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使用“子丑寅卯”等12地支的名称命名。一个时辰合两小时,又分成四刻,一刻合半小时,所以时间又称“时刻”。例如“午时”,是11时至13时,戏文里常说的“午时三刻,开刀问斩”,就是指12时整,亦即正午。 2 c& u; c$ z4 a+ p! `
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前方,立着一座石雕的日晷,圆形的晷盘上刻有12个时辰的刻度,晷盘中心指针的投影指向的位置,就是当前的时刻。
* i9 B' j: x# `# E- X在故宫贮存皇帝玉玺的交泰殿里,还陈设有一座立式大自鸣钟和一座“刻漏”,即铜壶滴漏。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是让高处铜壶里的水,缓慢地滴落到低处的箭壶里去,刻有时辰刻度的箭杆漂浮在箭壶里,随着水位上升而依次显露,供人们观察时刻。 " h* L8 F0 v, `! w! M* {, Q" B0 Q' k- r
但是,皇宫里配置的这些计时器具,并不是专供皇帝使用的实用器具,而是皇权的象征。在古代,每次改朝换代,都要颁布新的历法,强制性地向全国推行。每一年都要由皇家钦天监编制下年的历书,在十月初一那天举办隆重的颁历大典,由皇帝亲自宣布启用,因此历书又叫“皇历”。所以乾隆皇帝为交泰殿铜壶滴漏题写的铭文说,设置它的用意是“分司天地、明时敬授、齐政协纪、勤民礼贤”。
. L/ t; |0 f& ~% {% `铸钟厂、娘娘庙,
; w k G) B7 j! x8 {% ]鼓楼西边铸大钟
4 X8 E: i r; g% }; s0 C( Y古人又将夜晚划分为“五更”。其中一更为戌时,即19时至21时。三更为子时,即23时至次晨1时,因此这个时段又叫“子夜”,也叫“三更半夜”。五更为寅时,即3时至5时。五更之后是卯时,官员衙役们此时就要去官署报到点名,所以报到又叫“点卯”。 7 M1 h, E% g1 d I6 `3 I
在老北京城,发布五更时间的权威机构就是钟楼和鼓楼。元大都建成时期,就已有了钟楼、鼓楼,但不在现今的位置,而是在西边的旧鼓楼大街。“旧鼓楼”一名,即指元代鼓楼旧址。元代的钟楼和鼓楼,因靠近积水潭码头,是个热闹去处,周围设有许多市场。 , q+ z$ t$ N% K% V% d
明代永乐皇帝兴建北京城时,于现在位置另建了新的钟楼和鼓楼。就在旧鼓楼大街西侧的铸钟胡同和小黒虎胡同,还留有明代铸钟的故事。 3 c4 x. V! E6 h4 p" R+ D
铸钟胡同,因是明代皇家铸钟厂旧址而得名。现在钟楼上悬挂的大铜钟及大钟寺里的永乐大钟均出自此处。清初学者孙承泽所著《春明梦余录》说,在他那个时代,铸钟厂尚有明代遗留的十几口大钟,高度达二丈余,横七竖八的倒在院子里。
% q6 N, r! b; y+ e7 C& ^* y8 d& e1 o1 s明代钟楼最初悬挂的是一口大铁钟,因音色不好,被替换下来,一直闲置在鼓楼后边,1960年,笔者幼时去鼓楼游览,还曾亲眼见到过。这口大铁钟现存于大钟寺。 " l' C" t1 q, a, ]+ Q6 @/ l) }& i9 V
相传,为钟楼铸造现在悬挂的这口大铜钟时,屡次未能成功,工匠们都面临杀头危险。工匠领班的女儿情急之下,投身融炉,化入铜液,这才将钟铸成。铸钟厂为纪念这位女子,建造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传说虽然离奇,但娘娘庙确实存在过。住在铸钟胡同旁边的小黑虎胡同24号院的柯先生向笔者证实,娘娘庙就在此院,但残存的大殿已于2000年前后拆除,拆下的木料有将近1米粗。柯先生还存有20年前在鼓楼后边大铁钟下照的照片。 + t4 B( b, {, ]4 k* m" _5 s# J
敲大鼓、撞铜钟, % i" P; Q- H/ M( _
钟鼓楼上报五更 9 s6 J2 C, O8 T4 ^# L
鼓楼上原有1个直径1.4米的报时主鼓,还有24个直径较小的群鼓,这些大鼓均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现仅存破损的主鼓是原物。现在陈列的25个新鼓,是2001年仿制的。 * j/ [8 m! \5 x8 N
在清代,钟鼓楼上击鼓撞钟的工作是由銮仪卫皇家仪仗队的旗鼓手负责的。每晚的一更和五更,都要先击鼓108响,再撞钟108响,每组的108响还要分为两节,每节54响,击、撞的节奏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二更至四更,则是只撞钟,不击鼓。为了协调击鼓撞钟的时间,旗鼓手们在相距上百米的钟鼓楼上,彼此之间用灯光发信号,称作“对灯”。
' l; [" [! }0 w/ a8 q. O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之后,仪仗队随之解散,钟鼓楼上不再用钟鼓报时。此后,北京市政当局改为每天中午在宣武门城墙上鸣放大炮报时,称为“午炮”。
3 M0 E q7 m: W. h利玛窦成为钟表祖师 & k/ X2 s- D+ l; x' x7 X/ y
乾清宫设有自鸣钟处 ' S4 \' ~- i/ _+ ?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北京,他向明朝万历皇帝赠送了一大一小两座自鸣钟,大钟每小时自鸣1次,小钟每小时自鸣4次。首次进入中国宫廷的西洋自鸣钟令万历皇帝爱不释手,他担心洋钟一旦损坏无人能修,遂挽留利玛窦定居京城,并赐给宣武门内住宅一所,即天主教南堂的前身。有趣的是,后来北京的钟表修理业竟将利玛窦尊为行业祖师爷。 6 v% {/ m+ G8 S1 I8 Q
清朝与西洋人的交往更加频繁,西洋自鸣钟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宫廷。这些自鸣钟均用黄金、宝石等名贵材料装饰,设有发条驱动的人物、鸟兽、花卉,不仅能自动报时,还能奏乐。清帝非常喜爱精美奇妙的自鸣钟,不但命令海关官员大量向外国采购,还让内务府成立了做钟处,进行仿制。 . ]2 `6 k4 x) ]% r- H
在皇宫乾清宫的东庑房内,还设有自鸣钟处,派专人负责钟表的收藏、保管和上弦。自鸣钟处挂着乾隆皇帝题写的对联:“帘萦香篆斋心久,座殷钟声问夜遥”。乾隆说过,天朝什么都不缺,只有洋钟和洋枪还是西洋人造得最好。乾隆在《咏自鸣钟》诗中写道:“天工诚巧夺,时次以音传。针指弗差舛,轮推互转旋……钟鸣别体备,乐律异方宣。欲得寂无事,须教莫上弦”。
0 B) [2 W. a) g& i. K洋楼钟塔有来历 7 T* k0 K' k+ R4 m- E6 B
道旁曾经设路钟 9 u; Y8 l( X4 }4 L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强行划为使馆区,兴建了大量洋式楼房。楼顶上建钟塔,设钟表的建筑样式也在这时传入北京。钟塔,原是西方教堂常见的设施,为的是敲击铜钟召唤教徒来做礼拜。大型机械时钟问世以后,钟塔也被广泛用于商业和公务建筑。现在,东交民巷西口的银行老楼,及车公庄大街市委党校的法国修道院老楼等处,还保留有近百年前的钟塔和大钟。 ! ~/ l p6 \; j$ y% f0 K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北京兴起建洋楼风,许多由中国人建造的洋楼上也设置了钟塔和时钟。如张自忠路执政府旧址院内的清代陆军部大楼、西交民巷东口的大陆银行、虎坊桥路口西北角的京华印书馆等处。 9 X5 u# \2 @, m* m; W5 L0 Y( A
民国时期,北京市政当局陆续将一些土路改建为沥青马路,还在主要路段的路旁安装了一些公用路钟。那种路钟的样式就像一支大棒棒糖,直径约半米的圆形钟体顶在两米高的铁柱上,双面都有表盘,很是醒目。笔者在1961年前后,还在鼓楼前的马路西侧见过这种路钟,当然已经损坏,不再走时了。1922年,先农坛北部围墙被拆除,建成了北纬路、南纬路等街区,那时在北纬路街头,还建造了一座四面都有时钟的钟塔,俗称“四面钟”,是当时南城的一处著名景观。近年,在北纬路东口的天桥剧场前,“四面钟”又参照原样重建。
3 a" N2 \" n# q- t& u9 ?0 r3 _缘钟声胡同改名
+ \. o8 C9 q, Z1 U2 J9 W火车站偏爱大钟
; Q2 ~, M0 B1 T8 k8 |西长安街路北,旧有一条大栅栏胡同,胡同南口是金代古庙庆寿寺。1956年,在庆寿寺基址上兴建了电报大楼,大楼的钟塔上安装了四面时钟。曾在电报大楼工作过的高先生回忆说,大楼运营初期,报时音乐采用古代编钟演奏《东方红》,录音后使用64个高音喇叭播放。过了一段时间,因声音太大,附近居民有意见,又关闭了半数喇叭。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电报大楼西侧的大栅栏胡同因与前门的大栅栏重名,需要改名。工作人员在胡同里听到了电报大楼悠扬的钟声,遂将大栅栏胡同改名为“钟声胡同”,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M+ f+ ~0 D* D$ s, H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北京先后兴建了北京站和西客站。火车站尤其是一个重视时间的地方,因此这两座车站的候车大楼上都建造了钟塔,安装了大钟。
9 a2 U9 C, l2 m& M0 v现在的北京人,每家都有各种式样的手表、电子表、座钟、挂钟、人们还可从电脑、手机、电话、电视机、收音机上获取时间信息,应该说,街头楼顶上的老钟、新钟,记录的只是一种历史,一种心情。
: t6 [' ]8 e% ^; n1 {& j欢迎网友补充北京街头各处楼房上的时钟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