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个话题热了起来。那就是--北京的瓷瓶酸奶。如果您和我一样也是北京人,也是80后,相信也会对这瓷瓶酸奶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 D* A$ _2 j; y& s
小时候,冷饮小吃远没有现在丰富。北冰洋汽水、茯苓蜂蜜酸奶、罗格冰棍充斥着夏天的记忆。放了学,在街边的小摊买瓶酸奶,好吃又解渴。那时候的酸奶都放在一个白瓷瓶里,上面盖着一张包装纸,绷着个红色的猴皮筋。酸奶不是现在的液体状,而是很浓很稠解的果冻状,喝下一瓶解渴又解馋,还有点双皮奶酪的感觉。喝完之后,瓶给小贩押金退还。猴皮筋自己留着。那时候好多男孩用积攒的猴皮筋做成弹弓,也算是物尽其用。那会儿放学后,看那大街上,几乎人手一瓶酸奶,是当时的一景。 # u$ ?5 r, W0 U8 q1 f( ~
时间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大量的国际冷饮品牌开始进军中国。和路雪、八喜、雀巢开始占据柜台。大街小巷上到处可以看见和路雪的巨幅广告和遮阳伞。这些新来的东东一时受到热捧。尤其是当时的青年人,觉得吃着这舶来品挺有范儿,挺新潮,大大地增加了它们的销售量。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就是图个新鲜,比如我,虽然也吃过这些品牌,但是最喜欢的还然是香醇可口,清凉解馋的瓷瓶酸奶。
7 K: B$ C9 n3 {& l' r1 S/ x, M3 T 可是由于国产品牌在经营理念、规模生产、广告宣传、成本费用等方面渐渐处于下风,很快,瓷瓶酸奶就在市场中被挤占。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市面上越来越难找了。我就曾去过很多地方找瓷瓶酸奶,得到的回答大都是早就不进了,当时那种失望真的无法形容。还有个别厂商,可能是发现了这种怀旧心理,自作聪明地用瓷瓶、猴皮筋等道具仿造起来。可是,那味道,就算几年没吃,再吃第一口的时候咱一样能尝出来,仿造是骗不了人的。 + m' u% Y+ m$ A M
近几年,可能是怀旧已经形成了一种浪潮,厂家普遍看到了广大的潜在市场,这些老品牌的冷饮终于又回来了。可正当我们品着酸奶的时候,一条坏消息也随之而来--北京的瓷瓶酸奶要下架了。按说,喜欢这口儿的人不少,什么东西都是讲供求的。现在有这个市场需求,有这个消费群族。要说成本问题,就算加一些钱,很多人依然会买。可是有关方面说了,是因为卫生问题和不适宜规范化生产。其实,我喝了这么多年还真没出过什么毛病。 1 m( Y/ c, |( K
怀着不平的心理,到网上搜了一下,关于瓷瓶酸奶的讨论比比皆是,一片的反对之声。也引发了开头所说的热议。和我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消费群体非常之庞大,大家都说着属于自己的一段难忘回忆。又过了几天,有关方面可能感觉到了我们的质疑与压力,又突然说,瓷瓶酸奶暂时不会退市。这事闹的,害得那几天很多人都往小店跑,收集瓷瓶酸奶的瓶子,可见这份老字号冷饮在他们心中的位置。 {' I: r! \5 Q0 V
现在,关于退市的短期忧虑是解除了,但却带给我们一个更长久深刻的思考--大家喜爱的老品牌应该如何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和越来越严格的市场要求。看来单单靠消费者的热情是不够的。在经营管理、生产制造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东西是好的,但老一套的模式已经渐渐不能在今天的市场中取得优势。这些可能都不是我应该考虑和我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从一个不希望它消失的角度,这些又是不得不面对的。这些老品牌,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创造一种机制,让它们得以流传。 - g& j9 a, w! D7 x- e: f: u
其实,这瓷瓶酸奶不光可以作为冷饮,它还是艺术的创作品和载体呢。我有一个朋友就在这小小的酸奶瓶上创作,制作出很多可爱的工艺品。 [1 z3 O2 ]5 P: x' y
`' g. j3 r, h$ S; r4 W9 u+ ^6 W( U G; q
- f* g3 Z, g3 x* T7 R
就是这个。没想到吧。那些长形的是用燕京啤酒瓶做的。摊上所摆的东西全部原创。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经过匠心巧手的加工都能焕发出另一种青春和生命。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瓷瓶酸奶等的影响无处不在,它能激发创作的灵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有它特殊的价值,希望它永远都不要离开我们的生活。
1 p% i1 x2 w) E , o) I! R+ v1 y& c) v# ~8 j
本文同时收录于我今天写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0f8os.html,欢迎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