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王北府最早的记载是康熙时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宅子,花园也可能建造于那时,但面积只有今天王府花园的东半部分,在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图》上可以找到。 5 s: V/ r* Z% F8 F6 w3 M) J6 a0 A& u
[原创]明珠宅和成亲王府形制的推断
# m+ q: N6 p6 u5 z" _) j4 N' y9 d
" V" x P9 m9 T7 Y 揆叙称“臣父明珠于居之东偏龙华寺建阁”之语分析,图中圆圈处龙华寺西侧的无名宅院应当是明珠旧宅,大体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四进院,前为三开间门房,中为五间前堂,后为五间后室,东西耳房各三间,最后是九间后照楼。东路比较疏旷,可能是服务用房,西路面积最大,可能是西花园,整个园子用高墙环绕,南边临街一排约四十间房子,此时居住在此的人应该是明珠的曾孙瞻岱,距离明珠去世不过四十年,变化不至于过大,到了乾隆55年,明珠后裔承安得罪和大人被抄家,记载说他们家有房屋989间,也许是计算方法不一样,或者是图上未曾尽绘所至。
抄家后,此宅被赐给乾隆第11子永王星,是为成亲王府,乾隆59年竣工入住。格局与今天的醇亲王北府差不多,最大的改变就是扩展了明珠时代的花园部分,开挖河道、湖泊、假山等,据说明珠时代的渌水亭就是如今的恩波亭,南楼前的两棵“明开夜合”树也是纳兰性德亲手所栽。
成亲王的爵位是世袭递降的,到了光绪十四年,成亲王的后人贝子毓木肃把府第上交内务府,另赏给醇亲王,并两次发给总共16万两白银作为重建费用,光绪十五年竣工入住。
% z5 X/ G4 r0 r$ m t. k7 ^2 Z! F * W0 O' k) E+ V1 W2 t
醇亲王的规格,按照大清会典来看,明显偏低,整体上属于郡王府。
醇亲王奕澴入住南府的时候,他只是个郡王,所以南府是个郡王府规格,但入住北府的时候,早就升为亲王,而且因为是皇帝本生考,慈禧太后授予他亲王世袭罔替,也就是铁帽子王,但他战战兢兢,谦抑退让,好逸畏事,这在王府的建造上也有鲜明的体现。
醇亲王北府基本上是复制南府的规格,因为是亲王府,中轴数间门、殿都覆绿瓦,但是大殿只有五间,低于亲王府的七间,如今保留下来的七间绿瓦王府大殿只有孚王府一处,但是在乾隆京城全图上可以看到很多,后寝门三间,硬山顶,低于孚王府的五间歇山顶,后寝殿五间硬山顶,低于孚王府的七间歇山顶,甚至低于宁郡王的五间歇山顶。
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成亲王府时代的规制,我觉得很有可能也未达到亲王府七间正殿的规模,因为醇王府是在它的基础上翻盖的,如果成王府时代就是七间的规模,醇亲王硬是缩小建造,花的钱又是慈禧给的,这就麻烦了,到底是你抠门把钱省下揣兜了呢,还是慈禧给的钱不够,显得太后吝啬呢?慈禧给了他前后十六万两之巨,绝不可能不够用,要知道嘉庆年间,京城最大的礼亲王府着火全部被焚,嘉庆帝怜悯垂爱,也只给了礼亲王一万两。
如果成王府就是五间大殿,他不扩大而是原样重修,这才能显出谦抑的态度。
可是成亲王府可能是五间大殿吗?我觉得有可能,因为如果按照孚王府(乾隆时代的怡亲王府)的规模,中轴线上的南北距离将长达二百米之巨,气势逼人!必然要将大街南边的街道和民宅部分统统占据,甚至还要抢占府后的街道,这样一来,府前后的街道都可能被王府独占,影响交通。如果按照郡王府缩小建造,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佐证,就是成亲王的哥哥仪亲王的王府,今天仅存后寝殿院落,看下图:
7 f4 o$ n/ U4 w2 O. e. ?% o* j
[原创]明珠宅和成亲王府形制的推断
! b) R- e- @$ ~# J/ D* V% K# f4 D
7 u& O: _# ]4 o% a* y2 N' I! [4 J0 w
非常类似今天醇亲王北府后寝殿院落,后寝殿面阔五间硬山顶,后寝门三间硬山顶,也是郡王级别(永璇初封郡王,嘉庆元年晋封亲王),甚至屋顶形制还略低,成亲王的后寝部分很可能也是这个规模,甚至醇王府的后寝完全是如法照抄的。
醇亲王南府的前身是荣郡王府,其后寝殿、后寝门也是五间、三间硬山顶,如果这是荣府时代的延续,那我可以推断,乾隆时代的风格和规模都明显低于康熙时代的王府,康熙时代的亲王府,郡王府甚至贝勒府,都往往七间大殿。乾隆以后的王府更惨,比如嘉庆的儿子惠亲王的王府,是在贝子府基础上翻建的,大殿五间硬山顶,仅覆绿瓦以示升级。庆王府还是铁帽子呢,连绿瓦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