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墓:位于江苏苏州市高新区横塘街道周家桥村西,吴山东麓,苏州国际教育园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西侧。从越湖路一直向西,在经过苏州国际教育园后,向南不远,右侧有一小路,吴越路。右转大约300米,就到路的尽头,再右转,一直向前大约600米,在路的左侧可以看到一仿古建筑,这就是申时行墓了。 0 g: A' C8 M/ U' k
4 E) E' \$ B5 N) B" V& Y0 g' s
E1 @8 B6 t; j' r1 m$ c5 u3 j $ B0 `1 g2 r& C2 A
临路的仿古建筑是一碑亭,面阔三间,里面是一神道碑。上写“明太师申文定公神道”。碑亭的三个拱门下都有栅栏门,门上有锁。在碑亭两侧砌有砖墙,将申时行墓围个严实。在碑亭的左侧,有一小窗口,似乎是用来售票的,但是窗户紧闭,里面无人。里面杂乱地堆放着木家具。在碑亭的一旁,有一比较大的停车场,但是除了我的车外,空空荡荡。从碑亭门栅栏的缝隙可以向里张望,看到碑后有一石羊,跪在神道旁,神道向前是享堂。享堂很新,应该是近年所建,旁边有一小石碑,介绍享堂的来历,“始建于明代”,余下都看不清。将相机从栅栏的缝隙中伸入,拍下几张照片。 2 u8 e/ L2 r7 x
1 U8 \2 Y6 n( O" C- {
' w4 r4 H2 a, K- m
: P( d+ w- E3 L o) K8 c1 @& ?, l, n+ d& a
& \+ A0 r6 z0 M l2 f& [& H0 w: f7 o [: b Y! \; V1 I" f9 X3 y
% t# W& ~% `$ ^1 @- F5 H$ W6 f8 b 然后,顺着围墙向前走。在停车场旁有一兰色铁门。这种门多见于建筑工地。难道这里还是工地?走到门前,发现门是闩着,但是没锁。打开门,缓步进入。由门向前,是一条柏油路,一直通向山里,不知所踪。在路的一侧,就是申时行的墓地,没有墙隔开。向前走了几步,突然听到有人在吼。停步了望,在墓的右侧有一二层现代小楼,楼上窗户有人探出头来向我在吼,还伸手比划。我表示拍两张照片就走。然后停下来,抓紧时间观察、照相。在享堂后是几组石刻,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在石刻后面,是申时行的墓。墓的封土不是很高,上面布满竹子。我还准备继续多拍几张时。一个人从楼里出来,向我在喊叫。全身赤裸,只着一条红色的内裤,好象海尔兄弟。海尔兄弟急汹汹地走出来,向我比划,口里还在喊着什么。距离远,听不清。我还试图解释。这时海尔兄弟旁边窜出一条恶犬。恶犬一边狂吠,一边朝我扑来。好在进门没走几步,只两下就回退到门后,将门带上。这时恶犬已经窜至门前,隔着门向我吠叫,似乎在向海尔兄弟邀功。退了出来,依然心有余悸。上了车,才感觉自己安全了。惊魂未定时,先测量了经纬度,才开车离开。 0 r$ a8 T1 _* C. W$ p* p
6 w% ^4 _( _0 e0 M2 g9 i1 i3 Q1 q* ?! ^, v/ J1 e3 }
. R2 C2 x* l/ c. K1 q4 Z3 u7 q( ]3 Q& ^* o: y, S
6 e6 {& k3 N' }5 K3 Q% ?8 D6 \/ g% S# Z+ M: \ ~# @' X
9 u) d$ y: A6 t) Y; o9 {4 x r" M4 H2 i1 a7 g
! E5 C4 D. J ^
6 O4 A/ h, Q/ ^+ ]' r3 y1 B1 Y
5 @3 S9 L; `# _& ], a' r G 多么敬业的管理人员啊,在他们的保护下,古墓可以被摧毁,绝不可以被察看。 8 {4 k7 V4 M. l$ E7 }6 R2 K5 L
由于没能近距离亲眼察看申时行的墓,所以关于申墓,不能得到准确的信息,也无法测量。只好借助于网上和书上资料,来进一步了解申时行墓的状况。
1 \/ n4 J+ j: T* _6 }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墓背山面湖,东向。今依次存神道碑亭、享堂、照池、墓冢,占地约7000平方米。神道碑高4.66米,宽1.25米,螭首,龟趺座。享堂歇山顶,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七檩8.2米,檐高2.9米,左右次间和梢间立万历“谕祭”碑8通。照池呈月牙形。墓冢在山坡竹林中,现封土高约3.5米,直径约7米。神道两旁尚有残损的石文臣、武将、石马、华表、牌坊、石狮、石虎、石羊、碑亭、望柱等。毁于1966年。1995年修碑亭,1999年修享堂。对文物部门的资料,有点疑问。根据《明史·礼志第十四卷》一品、二品石人二,文武各一,虎、羊、马、望柱各二。不应该有石狮啊,一般石狮都出现在帝王陵墓。同时望柱、华表在一起,好象有点问题。在现场是没看见这些石刻的。 " W! a# Y4 S1 ]; I8 ~% E
2007年苏州博物馆对申墓进行调查,网上有《关于申时行墓的考古勘探调查》,可以知道申墓在修复前的情况,为了避免博物馆哪天把网页删除,这里全文转贴,以保存资料。 1 u, Z. ^* K- \
7 \* @/ Q9 u' J/ t- b5 L5 B
, P% e2 r2 X5 l' h. C2 E6 P' n1 w5 F Q' u
m+ {0 R3 r& z( _. n+ i. d
申时行(1535~1614年)字汝默,长洲人。明嘉靖四十一年状元,万历年间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定,赐葬吴山之阳。1966年前后墓遭破坏。苏州市石湖风景管理处为了修复此墓,委托苏州博物馆考古部,对该墓进行考古勘探调查。调查工作从2007年3月15日开始至3月25日结束。 3月15日,我们受文物局委托到申时行墓现场察看,在一片竹林里看到有一个小土墩背靠大土墩。一些石刻散乱的分布在小土墩前面和土墩的顶部。其中,原墓前的门楼(两大一小)以及雕刻的门墙石板等,倒伏在墓前。土墩的顶部还见有被挖出的原墓罗城墙上的石刻像、须弥座圭脚石及压顶石等。 根据现状情况,我们通过考古勘探调查,揭示出墓前门(楼)墙基础、平台面及两侧边墙;墓冢四周罗城墙、基础及铺地等(图一 、图二)。 该墓坐西朝东,墓门在墓冢的东面,其墓门墙仅剩基础部分,东北角还保存有须弥座,东南角仅剩一块圭脚石(图一、图二);门墙上的部件均散落在墓前及周边。两侧门墙各宽3.60米,中间为门道,宽4.10米。门道内用长0.80、宽0.30米长方形青石板铺地,只剩两块,紧靠墓冢,南北向一字排列。门墙石板雕刻有不同的图案表示不同的含义。墓门墙外,为一开阔11.50、进深2.30米的第一层平(月)台,地面原铺有青石板,现仅南端还残剩几块石板。在东北角清理发现有青石栏杆,估计为该层平台折角边上的栏杆,栏高约0.5米。在此月台下另有一个开阔11.50、进深4.90米即第二层平台。两平台均向东倾斜4度。但是,此平台遭后期破坏。根据有关迹象推测,此平台中间应该有青石台阶,遗憾的是没有发现。上下台阶之间有青石挡土墙,已被破坏,仅剩东南角一块。墓前平台两边发现有青石堆砌的侧墙,从上连接平台挡土墙,往下与外侧挡土墙连接。侧墙用长0.50、宽0.20米的长方形青石错缝堆砌,按土墩的走势,从高(西)往下(东)斜向堆砌,向东倾斜有15度。侧墙现已残缺不全,最高处仅剩4层。 墓冢,外表保存完整(图三),封土高2.50、直径5.50厘米。罗城,环绕墓冢,用青石筑圆形墙垣,由须弥座、石板墙与压顶石组成。高1.75、內侧直径8.00米。墓冢前部为拜台布局。墓冢与罗城之间,是用长0.60-0.80、宽0.40厘米左右的青石板铺砌的路,环绕墓冢一周,路宽0.80-0.6米。调查前罗城内填满泥土,用作墙的石板塌入池内,清理发现五块,排列在罗城西面。一周墙板石,大约有17-19块,现仅剩7、8块,其它全部缺失。罗城口的两侧须弥座也已缺失。 在清理罗城内填土中,出土一些遗物,主要是瓷片,大部分为宋代遗物(图四),少量的为明代。 申时行墓葬规模,仅见于民国时期李根源先生《吴郡西山访古录》中记载:“吴中古墓宏大辉煌,完善无损,此为第一,置之全国,实罕其匹。该墓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保存"完善无损"。说明墓葬在民国时还完好如初。那么该墓何时被破坏的呢?口碑与档案资料都表明,该墓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一些在罗城内清理出来的石刻雕象的头部全被毁坏,其做法唯有文革中破四旧使用,包括对墓道上的石象生的破坏,全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据此,我们认为墓葬(罗城、门墙、平台等)被破坏的年代当在文革无疑。 # m L9 Z: q$ i+ O* p9 R9 l v
据《苏州日报》2008年11月27日的报道,申时行墓已经整修一旧,将在明年开放。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开放,但是没有看到任何开放的迹象。 8 u# }/ D( J* c9 @, ?
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U! X5 G. U& c. q9 M0 i' L
考察时间:2009年8月18日
+ }6 n$ Z. a, P, [8 j 经纬度:N3ANG="en">1ANG="en">°13'24.25”,E1ANG="en">20ANG="en">°34'44.ANG="en">12ANG="en">”
" G1 ~1 Q( }7 H 门票:目前不可进入。
8 Q3 X5 O3 Q# x) j- v( [ 寻访难度:☆☆☆☆★ ( W1 C+ e! r) h, S6 \
观赏指数:☆☆☆★★ 文物价值:☆☆☆☆★ ( b7 A5 o& p' E" @* z1 v5 P
访问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