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41|回复: 1

京师“十可笑”之二太医院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19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一定觉得中医可是咱中国人宝贵的遗产,而且在普遍认识中,古代中医的最高水平的象征,应该就是太医院。可京城十可笑中有一笑就是这太医院,那么这太医院的开的药方怎么能可笑呢?中国的词汇就是好玩儿。这个可笑的意思有的是在说“逗乐儿”,有的可笑说得是“荒唐”。可有时候这可笑已经没有一点让人乐的意思,而是 “可恨”、“可悲”甚至是“无奈”。这太医院药方可笑的内涵确实复杂,但它到底“可笑”在哪儿呢? # a% p, [7 z; p2 s& ?+ R& p

    要说这太医院的名称大家都熟,尤其是现在谁都知道古代的王公大臣,只要有个大病小灾儿的,第一件事就是“传太医”。所以不用说这太医院也应该是相当重要的国家部门,至少它的地位肯定也低不了。但是您有没有想过,这个所谓太医究竟是在家里办公呢?还是有那么个具体的办公地点?要说起来这太医院还真有这么个所谓的衙门口儿,中国有句拿衙门说事儿的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太医院有一段时间却恰恰相反,铁打的兵流水的营盘。怎么着太医院还玩儿漂移呢?跟您说,了解漂泊不定的太医院,正是了解太医院药方被打入十可笑的重要线索!

/ F8 D0 } [" T# I1 m1 N

  

2 P. h4 j5 H/ J3 [& j0 n% v1 n& @4 U

漂移的太医院

& f* C$ [0 `& a

    这里是北京尽人皆知的著名胡同-东交民巷,太医院的原址就在这条街的路北。其实把太医院放到这儿,当然是因为这里离紫禁城近的缘故。可是好好的一座太医院怎么就没了呢?看看这一幢幢西洋式建筑,答案不言自明,为了给洋大人们誊地方呗!可是这对于皇室至关重要的太医院到底搬到哪儿去了呢?

* ^, u8 A- u# o6 I

    有道是:“性命攸关”。尽管这太医院牢牢地牵着帝王们的健康问题。但是懦弱的满清政府慑于洋人的淫威,只好把保命的太医院搬到了东安门大街。要说这地理位置可是离紫禁城近了点,但是“可笑”的事儿出现了。原来堂堂的太医院竟然寄居在御医白文寿的宅院里。可是太医院老赖在臣子的家里这着实让大清国脸上无光。没多长时间太医院又搬到了北池子的大悲庵。按说这儿离皇宫也不远,可是太医院跟神佛抢地盘儿,怎么也是好说不好听。终于在1904年一座新的太医院盖好了,让这些漂泊的太医们有了固定的上班点卯的地方。现在我们经过地安门大街的时候,会看到一座古式的建筑,它可不是什么王公大宅,它正是北京仅存于世的太医院遗址。还没说到药方,这一段太医院的漂泊史,就已经有让人不禁苦笑的感觉。那这太医院的药方又是怎么可笑的呢?

3 v6 m0 s0 u6 G6 |

太医院药方

# h, E5 ^# ]1 H6 O( Y" f; j) m

    在古代一个医生能当上太医,这荣誉可跟士兵当上了将军、秀才考上状元不相上下,而且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也都推崇:“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人生观。一跨进太医院的门槛儿,普通人看这个大夫的医术肯定高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 _% `1 e9 ~7 r" U9 r/ W3 P

 

! V* l9 P* s3 q( ~" G& R

     当人们知道了,原来中国古代最好的医学机构就在地安门大街上,一定会对这座建筑肃然起敬。确实中医的博大精深,那是有口皆碑的,能有这么一座格局完整的太医院遗址,无疑是人们研究中医文化的珍贵遗产。直到今天,院中还保留了“首领厅”、“医学馆”、“诚慎堂”的原迹。而说太医院药方可笑,问题就出在“诚慎”二字上。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诚慎无疑是作为一位合格医生的职业操守,但是什么事都是物极必反,诚慎过了头儿,那可就要爆专业笑料了。您想想太医院可是专给皇帝大臣看病的。看好了,那是分内的,要是看不好,那可惨了。所以在开药方的时候,基本上是左推敲、右斟酌。药方中主要的材料能开10钱的开1钱,生怕哪一味药用猛了。难怪通晓医理的乾隆曾经斥责太医,你们这哪里在治病!因此,也落(涝音)下了太医院的方子不治病的笑柄!

, `1 R" E$ U0 C0 s/ ^% a' Z

太医秘闻

Z0 w% c$ D2 b& X$ M" n6 u9 Z7 Z

   太医院药方可笑得有那么点儿无奈。里面既有滥竽充数、也有官僚主义,更有担心乌纱不保、性命之忧的因素,您说这药方的可笑意味儿多复杂。有的朋友会问了,难道历史上就没出现过冲破这些因素的好医生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个故事还牵扯到一段发生在恭王府里的宫廷秘闻。

" H. h4 X4 c# u7 w+ Q8 K

    清末一位姓陈的太医被人勒死在了恭王府中,偏偏他被人谋杀的原因不是看病看的不好,而是看得太专业,这么说是不是耸人听闻呢?原来这位太医十分耿直,在给慈禧太后看病的时候,很注重中医药理,更注重诊断。众所周知中医的四大诊断方式为:望、闻、问、切。这问题就出在了“切”字上。以前的太医给皇后贵妃看病大都是悬丝把脉。这中间既有避嫌的意思也有做秀的成分。这位耿直的陈太医完全不管这套,直接给慈禧切脉。结果慈禧的病迅速痊愈。当然对陈太医又是恩宠又是嘉奖。这一切被李莲英看在眼里,生怕陈太医抢了自己的风头,结果一句“瓜田李下”之类的小话递到了鬼子六恭亲王的耳朵中。到底这位恭亲王是信了李莲英的谣言?还是深谙官场的门道?结果假称自己不舒服,传来了陈太医,之后就发生了前面的一幕。方子开的好,却导致了杀身之祸,这十可笑的太医院药方在那个晦暗的年代,由此蒙上了“可悲”与“无奈”的结局!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8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30 12:12 , Processed in 1.12488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