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拍记活动终能成行,真是一波三折,自7月8日与南城先生初探模式口后,便一直和掌柜叨唠走一趟的事,一来里九外七城内胡同已经走过多次,虽然还有很多细节未能品到,无奈网友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强烈要求具有鲜明特色街区为活动内容,二是第一季度版主会,也有提议将文化考察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展到京郊范围,恢复老北京网的优良传统。无奈事事多磨,拍记活动排的满满的,杜顺堂活动后,掌柜又携夫人度蜜月,神仙也拦不住。可把他们盼回来了,与模式口中医院院长约了三次,打了电话无数,终于敲定时间,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晚上天气预报“下午到夜间,中雨转大雨”,考虑到京郊交通、市政设施不完善,为网友安全起见,掌柜也有意取消、推迟此次活动。我经过激烈思想斗争,觉得贵国天气预报实在是让人不敢相信,且已和院长约好,再行反复,降低我老北京网信誉,而且再发公告取消,已然来不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综合各项因素,决定万一明天预报准了,再临时取消不迟。 : Q* Z e, Q/ d! w
% Y' K0 b8 j9 t0 W2 u 由于活动当天上午还要带班,便早早的到单位安排了工作,刚想溜号去接陆老师,前任局长居然散步到了我这里,对于这个提拔重用我的老领导,我怎么的也得沏壶上好的铁观音招待,我却是如坐针毡,又无法脱身打电话,幸亏严助理及时来到,和领导攀谈起来,我赶紧溜出来委托野鹤去接陆老师,电话打完回屋,领导已经走了,一会电话打来“我叫XX送我走了,没什么事,就是过来看看,看看你这个年轻人会不会做生意”,万岁,赶快又给野鹤电话,还是我去接。
- u9 L- h5 R# e) g3 m
. ^4 B( j( c) I7 v( W% \ 辗转莲石路、丰台北路、丽泽桥接上陆老师,八角地铁接上城根儿老爷子,再赶到金安桥337路总站,掌柜已经率众网友等候多时,寒暄几句后,大家便赶往模式口大街,到此,我的心才稍微安顿了些,不知道为什么,我如此的执着于此次活动,心中总感觉到一种召唤,感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召唤着我。
& z- K( s: t* U ! w( r2 |8 i0 o$ H A
闲篇扯了一大堆,也该步入正题了。模式口,原名磨石口,现该地区田义墓内的石碑,上面有“磨石口”字样,说明以前此地却是叫做磨石口,经过考证,是一九二三年宛平县长汤小秋给改成了“模式口”。此次小车版主的帖子内也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引用小车的照片:
0 o- u4 ?) g* n+ h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w$ V6 O" @5 a; J# ~0 H
* o% k# ^3 d6 P! B2 `: w0 } + g, A" b5 E. N5 U/ T* p
模式口地区现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公布之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位于石景山区西北部,金顶山路与京门公路之间,为京西古道。在模式口大街,传统村落的风貌保存较好,现存2处以上过街楼遗址,并有承恩寺、田义墓、法海寺等文保单位。目前,这里是石景山区主要住宅区之一,人口相对密集,也是首都钢铁公司(首钢)的职工居民区。 / m7 h; W( M7 ~$ P$ P7 V, l
% `) ?$ C9 _/ ^ 我们队伍从大街西口进入,“初极狭”,仅容小型轿车错车,且没有太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复行数十步,逐渐开朗,沿街的古老门面,门楼也逐渐的多了起来: ) ~9 R: ]; k" k% e/ _3 @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1 \- d. W% R, J/ B
: {5 j6 y! X( t3 w模式口大街91号的“平安”门簪,保存还算完好:
6 g5 _$ H( v: q7 Z1 ~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8 P% N6 H) A* h6 y3 q8 J' O/ h
6 q; D! R( S ~6 Z' Z! f
8 m# y3 ^! W1 u8 q' c 大街的主要建筑,除使用传统合瓦屋面外,还大量使用石板瓦作为辅助,类似于内城胡同的“棋盘心”屋面,内城的做法,用“青灰背”与合瓦结合使用,多为经济实惠考虑,但根儿叔、盘子到有不同看法,因为城内使用石板瓦,算上运费,造价倒比合瓦贵,但因此地临近门头沟,过去可就地取材,实为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 5 n/ j% Y% N, m$ g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1 c9 K: q/ a$ J- d# i$ ? Z
6 G9 v6 T# d+ k1 e$ x; G, d 2 Q) r; O3 _# W9 t' G: p$ k4 N
模式口大街建筑的另一特色,是门楼象眼位置不做雕刻,而施彩画,传统象眼砖雕在建造门楼时,用青灰磨平,待其未干,施以各种图案,不同于门楣位置的用整块青砖硬雕的砖雕。而这一地区,多见的却是山水、人物的图画,因年代久远,如今只剩下寥寥的墨迹和底色了,不知道原来彩画辉映的盛景是怎样: # B0 L* P a8 q. u( g1 C; |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d+ ^- z8 a. o. O4 ^ B
宁可食无肉,可不居无竹: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i% |% e. ]. ]8 j6 H: ]
6 Z4 p8 ~0 U% m1 R0 |
正往前走着,在路北的高台之上,大家正聚拢在一起,顺着门道向内望去,是一座雕刻精美的影壁,方砖斜砌,有人物,“卍”字,“福”、“寿”相间,意为“万福万寿”四角用“渔樵耕读”做装饰,可惜的是,部分砖雕已经不完整,但整体形象还是十分传神: ) _! i4 I$ |' k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H. R' g) G% R, O' H! D+ d K+ M $ a- \1 f! B* i9 l$ Z9 x: ~; C0 y
院内的二道门也区别于城内,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垂花门,而保存相对完好的卧狮,城内恐怕也已经不多了: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0 }' A6 \* z( o" w5 c C; T
( Y7 s% ?' ]* X2 A( y* Q" w) T
6 d4 l% n! F& N, V% _ 86号的建筑更是不拘传统,倒坐房屋面用合瓦与筒瓦结合,三开间的比例也不是均分,更为珍贵的是保留了一处写有买卖内容的墙面,说明了此地过去的用途,记录了重要的历史。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U6 [5 s" l5 W3 `8 I8 p9 o% N
86号精心烧制的瓦当、滴水: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I/ `' Y: r+ D. S& ]
5 s: J9 T& t: j p8 e( [
0 j$ G% w+ R- v$ w$ K* {* \ a3 g9 {82号,前院主人养的流浪猫: " w3 f# @0 Y! e' H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t7 b, ~6 A5 J# {# i
5 a! R, G& h+ d5 l ~$ J/ L, U 82号后院,宅门为蛮子门形制,门楼内部有正搭斜交卍字纹倒挂楣子,虽然开在东南,但坐西朝东,听燕京索忆说,这里过去是一位颇有财富的地主家,现其后人仍居于此,大家再去,千万不要说着过去住的是财主,要说商人,因为现在的主人不爱听: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7 q/ ~) X8 W* @( a( k
" c B9 L" q+ e, h2 A7 B- E
门簪,有一个拍虚了,只好露出其他三个,正好,另一个由大家去猜好了: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t1 Q' i, [( n. l% o
% c+ A- a! i! k% W" B. R' p
# g% [ Z' |+ l& ]! U5 ^ 位于大街中部某建筑的檐板装饰,做工挺细,保存挺好,只是这颜色涂的太夸张了,到不如经过岁月流逝,露出其本来的木色: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i" X. f2 P% } 3 X1 K% O9 g1 n5 f& \
位于71号倒坐房与门楼蝎子尾中间的盘长纹砖雕: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z. J0 ^3 Y6 |7 W6 v/ J2 d
! K) P+ I7 c1 K3 O, r8 ^
4 j2 X7 R( B( i( n
进门的跨山影壁: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R3 {' |; o ~ 看得出主人对它的喜爱!对联、水缸、植物,无不是主人有意或无意的装饰,更加烘托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保存的这么好,感谢历代住在这里的人们!
; v7 q F, I( Y, ?; a. n: E0 Z
0 ?& @5 @1 R5 ~. J2 K影壁细部: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0 ]+ K3 u4 ?$ O3 E5 y J3 m! J
, B. {6 z* F( I m5 G; j残破不全,但处处精雕细琢的二门: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6 e5 H: O+ }' e/ M' `5 t 8 Q7 G. j' m6 r* `0 i
再往东走,便来到了过街楼遗址,遗址的几个看点:原装青砖还有整齐的一部分,老式木制电线杆,楼顶的树,楼下券洞的石狮: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P9 m, Z& M/ X/ @3 T7 W
3 B( C- H, C; d6 g( b4 }( k' V
/ v! \2 s0 ?3 l# i' c2 p8 ]
借用网友琉璃牡丹的一张照片: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_; e4 b+ C8 o) m% Q) ~0 {
s6 Q% e6 I b+ V: @ + B+ n! ]6 v$ {/ @3 y% p
离它不远处,是另外一座过街楼遗址,可惜的是,它连一块完整的砖都没有剩下:
[原创]艰难曲折成行拍记之京西瑰宝模式口
# q7 k7 K6 k4 [. Z2 R& }" K
@) q c" Z6 |' s: @& |: n5 J 听这里的老住户说,这里曾经有过4座过街楼,但是具体位置,连他自己都记不起来了,我从现有两座过街楼遗址来推断,二者离的很近,且靠近大街中部,从装饰、实用角度出发,另两座应该靠近大街的东、西两端,有些类似于国子监街的牌楼,“成贤街”在大街两端,“国子监”在大街中央,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断,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6 ~+ I8 O. A: K4 h/ W
8 l: }1 K- q0 {4 u3 X Y% ~& I 再往东走,保存完好的建筑又逐渐减少了,由于院长已经恭候多时,掌柜肚子不停的叫唤,我们便开始了本次活动的另一主题——拜访模式口中医院,相关内容,将另行开贴,在此不再多述。 * w! l3 Y& j* Q) _1 ^$ Q$ z
2 J; n/ K( N' e+ n
模式口大街只能说匆匆的拍了一遍,从目前现状看,这里以大街为界,路北要比路南保存的好些,以现存过街楼为界,西部比东部保存要好。其他部分,拆改也十分严重,而且,可怕的是,城里胡同刷死人灰的歪风邪气,也吹到了这里,临街建筑无一例外的变成了“僵尸胡同”,且门牌号几乎剩之不多,严重影响了记录的准确性,也影响了当地的居民生活。再有,模式口大街作为北京著名的历史街区,这里虽然有承恩寺、田义墓、法海寺重要文物作为其代表,但我认为,他不该失去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整体氛围,应该有一批有代表性的民居,作为一个整体去保护,就好象我们的北京城,不该只有故宫、北海、天坛,他还有数不清的胡同,他们相互衬托,互为依存,是不可分割的。真心的希望有关的规划部门,能认真的对大街及周边地区现有保存完好的院落、建筑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挂牌保护,普及居民的文物保护知识、意识,严格控制公房、私房改造,注重日常维修。拍记公告里曾经说了,此次考察的重点在民居,也有部分网友拍摄了法海寺,但未能见到精美的明代壁画,并还有好多文物保护单位未能进入拍摄,确实遗憾,其实,飞哥个人认为,文物在原址客观存在、保存完好的价值,远远胜于他变成藏品、照片供人玩赏、向人炫耀的价值,如果北京的城墙、城门、牌楼、还有数不清的胡同四合院都保存完好,拍记就真得成了轻松的摄影活动了!如果北京的胡同有一天全部消失、变成了照片出版成书,成为人们投资的砝码,或者成了支梁片瓦聚集在了潘家园,那实在TM的是二十一世纪国人的悲哀! " X: M$ t6 } a& X3 ]; `" U$ x
2 t, F: N5 x5 k# V: F$ ]" [# V 虽然这次拍记发现的问题挺多,但给我的印象还是极其深刻,特点鲜明:模式口大街的建筑形式不拘一格,在保持中国传统风水、建筑理论基础上,当年的建设者、设计者不再拘泥于各种制度局限,在房屋布局、装饰样式、功能分配、选材用料上,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体现了古代、近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创新精神。这种保留传统同时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街区,无愧京西历史文化瑰宝之誉,值得我们好好珍惜。走过了这一遭,我忽然感受到了那种呼唤,这种呼唤不是来自于某一处宅院,或者一个精美的砖雕,而是内心深处与传统中国人辛勤劳动,勇于创新的一种共鸣。 " s5 ]1 z- b) _* r3 E8 Q2 s
1 Z( F8 u% g- ?, W
拙劣之作,因琐事缠身,刚刚完成,错误不少,希望各位朋友给予指正,只是希望这样一篇拍记,能起到一些微弱的宣传、普及作用,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毕竟,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哪的胡同,也是咱北京的胡同,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保护。
" S" D+ A2 _0 r O& C0 ~
飞哥
- ?0 ]/ H. d4 E- ?" O+ n, s 2009年8月9日拍记 4 x: E2 v5 K: O
农历六月十九 # n4 N( G* x7 Z
成稿于8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