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49|回复: 26

我有个“谬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21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管论坛里现实里如何定位谁是真正的北京人   只要从小家教里最重视的是个您字的    (天津确实也有这个传统)   从小把您挂在嘴边的他就是咱北京土著!!!    一个您字  听着那么亲切   工作中我常说的一句话:   下车吗您?         老少爷们评评  这句话您听着舒坦吗?

4 I+ I& N o2 {- y. `4 C& P- u8 u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21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太对了,顶您!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为一名公共汽车司机  山南海北的话听的太多了   自己感觉自己也说不好特纯正的京腔了   但这个您字  在我心里却是亘古不变的   一个顺口说出的您字  透着那么亲切   分得清长幼尊卑  ................         想着想着 有时真是不知为什么  有一种想泪如泉涌的感觉   哽咽着说上一句 :我爱你北京

发表于 2009-5-21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机大哥怹"说的很对,还不光是"您"字,还有第三人称的"怹"字.这个"怹"字用的就更少了,都用"他"或"她"字了.
发表于 2009-5-21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般头两句话用“您”,要是这个人还没反应,我就改用“你”了。
发表于 2009-5-21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城根儿在2009-5-21 1:23:00的发言:
- \) N9 y2 u- J# T- t& g5 D

“您”听着就舒坦。

& g0 w3 k* F: J7 |$ [

是这么回事儿。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晌午的  楼上几位都用膳了吗?  我这儿给您请个安    少陪了    睡午觉去了

发表于 2009-5-21 0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听着就舒坦。

发表于 2009-5-21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它在北京城里是润滑剂,在很多地方是造成混乱和误解的来源。

* B3 Z; F$ b7 M8 C) P+ J

 

! a2 u& ^6 Y9 Q$ N9 Q

“你”和“您”看来简单,用起来并不容易,不信,看看现在广播、电视许多主持人,面对同一个谈话对象这两个字随时切换,甚至一句话里就能混用。

- p. V8 {$ Y3 \7 k% w6 G

 

; K4 l% o+ a2 G6 I

外地人大多不用“您”,北京是个移民城市,如何做到多数服从少数?

6 N% J( E. P8 {. Y1 c

 

9 v' _8 i6 N i. q4 s' s; t" w

一种想法,对熟人、同辈和小辈、可以用“你”,这样不会太生分。对长辈再用“您”,尤其是老北京。

发表于 2009-5-21 0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N$ c# R3 v6 ~5 W. l

已故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中有关文字。

5 }4 H+ J0 e9 m4 D2 U

 

1 v2 T' |" |+ ^: J2 J

, G& Y0 r# V/ `$ Q5 A* }; z

我在《谈谈写信》里举“您们”为例。口语里不说“您们”(ninmen),书信里也就不该写“您们”。关于这件事,我受到很多的攻击。有人写文章和我辩论,说“您们”是不应该反对的。昨天我还收到一篇短文,说“您们”是新生事物,叫我不要枪毙它。我一向主张言文一致,所以我反对写“您们”。但是我并没有权力枪毙它。“您”(nin)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只在北京一带流行;从前还有个“怹”(tan)字,现在不用了。但是,口语里并没有“您们”和“怹们”。那也不要紧。中国几千年来没有“您们”,不见得就是没有礼貌。刚才说的那位同志和我辩论的文章很有分量。他说最近话剧《丹心谱》里用过“您们”。我说,《丹心谱》作者写“您们”是他的自由,但是演员在舞台上说ninmen则是不妥当的,因为口语里没有的东西,说出来不真实。这个问题不很重要。既然许多人反对,那就各行其是吧。写到这里,我查了一查《汉代汉语词典》,词典里只收“你们”,不收“您们”,那是对的。不写“您们”,那么,要写尊称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旧版《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说:“注意:复数不说‘您们’,只说‘您二位’‘您几位’。有人批驳说:“如果有360个人,难道要说‘您360位’吗?”我认为,旧时说“诸位”,现在说“同志们”不就可以代替“您们”了吗?对父母也不必说“您二位”,可以说“爸爸妈妈”。再者,就叫“你们”也不是没有礼貌。叫“你们”也未尝不可。

' r1 A0 n# k% y9 X# k0 Z& i b( i2 P

发表于 2009-5-24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语音的发展看,“您”是“你那”的连音,“怹”是“他那”的连音,很显然,说“你那们”是有问题的,所以说“您们”确实有些不妥。但是语言是发展的,现在北京人认同“您那”这个词,“您那”分析起来应该是“你那那。”这好像很别扭,但现在也很正常的说。所以,说“您们”应该是一种发展的语言现象,不应该再排斥了。
发表于 2009-5-23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爷谢了,回见了您内!
发表于 2009-5-31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地人里面会这么说的少,外地人里面混蛋的多!
发表于 2009-5-31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是咱北京人家教出的孩子就是“您”挂嘴边,听着就是懂事儿。听着也舒服顺耳呀,我真是听不了有的孩子跟家长或长辈张嘴说“你我他三的”,在我这儿就是家大人没教育好,不懂礼数。
发表于 2009-6-1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片儿汤在2009-5-31 13:59:00的发言:
外地人里面会这么说的少,外地人里面混蛋的多!
1 r1 \6 ~8 ]+ i* \! c

 

2 M4 p; G! h6 a3 N, e

片儿汤话。 北京沙文主义。

% N ^( \3 j8 n+ D

外地文明人也不少,他们怎么看你?

发表于 2009-6-4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老先生我很尊重,老人家的《古代汉语》到现在都是经典之作。

' g, h+ _1 B! z, s* r. x

     但是,有时候儿,口语化的东西是很自如、很个性的东西,没必要按照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来解释、参照。照那么着,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 s$ w5 B8 G7 y0 P$ B H E5 G

     我觉得,只要是北京人说的,大部分人能明白怎么回事儿的,都可以算是北京话。我打小儿土生土长跟北京,也是学中文毕业的,咬文嚼字儿的东西略知一二,也对北京方言有着浓厚的兴趣。

) j) C% S& P7 ?: B4 B0 u& N# g

就北京城而言,四九城的口头儿禅、俚语还不尽相同呢,这片儿和那片儿的土话还有区分呢,还有创新和加工呢,难不成都不算北京话了?

' ?& @& V( ^" Z& Q9 V8 L- t% Z

 

- t2 f# }3 w3 K

    您们,我一直这么用。

- s0 X4 V( F! T7 n

    怹们,我也一直这么用,只不过用在骂人,后面跟个“丫”字儿,比如:“搭理怹们丫的呢!一帮冒儿逼!”

% g7 B/ g1 T! b" q

 

! |3 p# S9 F4 X5 e# e* ?& l# r

    咱们只说口语,文不文明的,您甭跟我嚼情!

/ s5 F$ R7 k4 N+ E. F% @* J

 

# ~; T/ b; b) Y _- d7 z% i$ v: V4 w

    非常支持楼主老哥,一个您字儿,体现的不单单是文明礼貌,更透着一种神韵,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京味儿文化的大气————“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生机”。

4 f) P' |8 B4 H

 

3 g5 o: A$ P" ]: \' b8 @

    97年跟深圳直住到现在,从不曾改变的就是这一口京腔儿,一声“您”字儿,一份骨子里对北京迷恋的情怀!

4 w3 Z6 U2 |- T4 G( J" b. e* v8 [

 

7 F7 f$ A8 F( @0 W" D

    公交司机老哥,您,绝对地道!

发表于 2009-6-4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都是地球儿村了,谁跟谁呀?可劲儿造、可劲儿招呼,挺好!
发表于 2009-6-4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一刀拿下在2009-6-4 22:51:00的发言:
( B/ h- T0 `4 \

     王力老先生我很尊重,老人家的《古代汉语》到现在都是经典之作。

% f, ]6 h* n4 A. m; w, _& z

     但是,有时候儿,口语化的东西是很自如、很个性的东西,没必要按照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来解释、参照。照那么着,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6 ?. ]9 Y& ?: p

     我觉得,只要是北京人说的,大部分人能明白怎么回事儿的,都可以算是北京话。我打小儿土生土长跟北京,也是学中文毕业的,咬文嚼字儿的东西略知一二,也对北京方言有着浓厚的兴趣。

% i# `* P; r( m( [& ^! ^

就北京城而言,四九城的口头儿禅、俚语还不尽相同呢,这片儿和那片儿的土话还有区分呢,还有创新和加工呢,难不成都不算北京话了?

& ~* ~ K# ]) Z- Q: W2 `1 |

 

& W0 X2 V2 K, _; X d

    您们,我一直这么用。

7 j' E: H1 w. T A$ Q+ ]$ P+ _

    怹们,我也一直这么用,只不过用在骂人,后面跟个“丫”字儿,比如:“搭理怹们丫的呢!一帮冒儿逼!”

" Y: E1 v$ J# R. G/ |: P

 

1 b, O- ~+ T' k8 J. q$ u5 m

    咱们只说口语,文不文明的,您甭跟我嚼情!

* n! ]% C q0 V, f5 z' M! Q

 

8 \( Z9 L+ R L1 R2 L

    非常支持楼主老哥,一个您字儿,体现的不单单是文明礼貌,更透着一种神韵,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京味儿文化的大气————“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生机”。

2 N/ [, u/ x' ~9 L3 J

 

* D9 n( k! s2 V2 g& `

    97年跟深圳直住到现在,从不曾改变的就是这一口京腔儿,一声“您”字儿,一份骨子里对北京迷恋的情怀!

3 W9 ]. K) t9 L9 i8 c

 

! `2 ?1 x1 ^$ \2 D

    公交司机老哥,您,绝对地道!

6 J8 _% W0 r, ]0 X$ M

 

$ u+ m' p' C, S5 o, Z; y

您是北京人,不改京腔儿,挺好!

& V+ D" P, q$ K, f

 

8 N7 @$ Y1 F& F, O7 q

外地人也不忘本,张口就是家乡话,管你有什么讲究?

. @& _' X3 ^3 p1 _) P( D/ J$ W1 [

 

发表于 2009-6-16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儿讨论的是北京的文化,不用关注其他省份的习惯吧!

$ o. B$ P: C9 C6 ]9 k' B

 

- O+ c4 M" t* Q$ H D1 J1 e' a

在北京就说北京话,他听着就那么舒服,您说是吧老几位!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狼在2009-6-16 16:43:00的发言:
/ H2 u$ x3 \/ I7 g/ ^# ~8 D; C

在这儿讨论的是北京的文化,不用关注其他省份的习惯吧!

& Y+ x# i+ R3 m" D9 F. [1 U

 

& u: ?& ]9 v: r: V

在北京就说北京话,他听着就那么舒服,您说是吧老几位!

& G; f% ^3 M7 N

得嘞  您内   您这话我爱听

发表于 2009-7-1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先生说的对,原来就没有您们这种称呼

7 E6 k" p" J' |2 e- w

大概是后来推广了

发表于 2009-7-4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司机大哥。

! c, `& ^5 c1 n7 O9 U% N

 

. H9 w! d. j% n5 L" r

“您们”并不像王力先生所说,在北京口语中没有,其实“您们”在北京口语里也是有的,但不读作nin2men2或nin2men,而是读作nin3men(注意,不同于“你们”ni3men),大家可以昨磨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发表于 2009-7-24 0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说您是挺自然的一件事儿,不是可有可无的、多余的、繁文缛节的敬语。

( {1 Q% M% z: U8 F# p. ^0 p

 

: C& T5 Z$ ~1 A; U

说实话一般北京人语言中您比你用的还多呢,不单是岁数大、前辈、师长才称呼您,我前两天老跑医院,边上一住院的老太太,我每回去见着我,怹都是这句:“您来了”,老太太80多了,比我大好几轮。

. J" z4 u4 {% M

 

% X- _+ S, _) U% U& ?0 i- ^% x

甚至说真是北京人吵起来,都是您您的。有时候这种敬语有一种暗示,不是说暗示给对方,而是暗示给自己,潜意识里体现的是:我让您知道我有脾气,但是礼儿不能没有。

4 Y) y) g$ T6 t8 `3 ~$ `

 

* m$ p) J$ i5 p8 V' O( d" | e

所以不会为了屁大点小事儿动不动就撕破脸,这是北京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还是应该发扬。

# Q# f* X/ K/ L2 T8 _

 

. e0 O L7 g4 X4 x

外地人来的不懂也不用怪,南方人您这个音发不出来,那就算了不用强求。

2 y' ]6 T9 h( x% T. y

 

6 F. ]' L4 d' {

但作为北京人咱们还是得把好的东西留着。

' p- p8 h* R ^2 ?" y1 @9 |9 V

 

c0 S3 j4 b K/ v; O; k

 

发表于 2009-8-11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地人做北京姑爷,最要改口的就是这你字,必须该,要不然就能把他打出门外边儿去。
发表于 2009-8-11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问路。咳:没有任何称呼、从不说谢谢。出门在外,谁都有求人之事。象这样有几个人能很好的告诉你。
发表于 2009-8-11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我觉得这种事情也是一种文化碰撞,上次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大学生说话就很生硬地说“让一下”,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因为咱们习惯了听“劳您驾”了,觉得这样的人应该算不懂礼数的人。可后来发现这学生其实很不错,还专门腾出时间带着我到家乡玩,品尝他家乡的小吃。所以有时候因为地区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不同,也容易闹误会。

* V7 u3 H0 E; m T( C9 Z8 k( L

 

& F' b) S5 {0 h0 N! k! {. J

不过话说回来,说话不客气的人不懂礼数的还是占大多数。

发表于 2009-8-12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一些六十五岁以上的北京的老人,初次见面都称呼我为“您”,还张罗着沏茶倒水什么的,显得特客气。

5 u; x- B$ @$ F' t" e

 

) i/ W5 K, G% g2 n% Q& O

相反,遇到其他年龄段的人,特别非京籍的,就不习惯彼此称“您”。你要是跟他们说话称他为“您”,好像无端矮了几分似的,他们中很多人非但不知道这只是一种习惯性的客气和尊重,反倒觉得你这是在自降身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1 08:36 , Processed in 1.20013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