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26|回复: 75

您知道哪些民俗“几大怪”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7-13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俺过去出差到过陕南,听到当地人说过当地的“三大怪”,一是面皮薄的像照片,二是柴草不垛挂起来,三是老太爬树比小伙快。除了前二者明白,第三条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俺想听听大家还知道哪些民俗民风中的“几大怪”。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0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玩!说来听听老北京的天桥八大怪吧

发表于 2008-7-14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是四怪吧?

东北窗户纸必须糊在外,冬天大风雪,如果糊在里面,格子兜住风,纸就碎了;

养活孩子掉起来是少数民族风俗,用吊车,因为东北民族多生活在树林里,孩子吊起来可以防止动物袭击;

姑娘烟袋不知是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08-7-14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四怪是:

窗户纸糊在外,

大姑娘叼烟袋,

不吃鲜菜吃酸菜,

养活孩子吊起来。

还有说另有五怪:

吉祥喜庆粘豆包,

嘎拉哈姑娘爱,

降妖捉怪神仙舞

棉乌拉脚上踹.

东北三宝:

人参貂皮靰鞡草.

我查了一下,乌拉草是一种植物,莎草科,苔草属的一种,产于东北,将其捶打后放于毡靴中可御寒.
发表于 2008-7-13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老太太爬树比猴快呀?

我对这句最感兴趣,怎么没有啊?

发表于 2008-7-13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7-13 19:29:57的发言:

怎么没有老太太爬树比猴快呀?

我对这句最感兴趣,怎么没有啊?

虫大人真幽默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8-7-13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兰台秘笈在2008-7-13 17:19:46的发言:

[转贴]云南十八怪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
 

鸡蛋如此包装不易破碎,而且恰似一件奇特的艺术品。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
 

捣一捣再烤一烤,抹点酱还特别香,这种携带方便可口的食品叫“饵块”。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
 

森林里草沟中,枝叶茂盛,养育出的蚊虫个头非同一般。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
 

石林风光天下绝景,鬼斧神工令人不可思仪。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当锅盖。
 

用草编织而成的帽子当锅盖不仅捂得严,而且还能给食物一种清香。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长年温度不变的气候造就了人们衣着的多姿多彩。

 

云南第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
 

险峻的高原造就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其中妇女尤为能干。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烟袋。
 

这玩艺颇具科学性,既保持了旱烟的醇香,又用水过滤了其它杂质,而且声音很好听,“咕咚,咕咚”。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
 

这里土生土长的牲口个头小,但是能驮能爬山,本事非凡。

 

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
 

把蚂蚱做成美味,炸得焦黄,张嘴一咬:“咔嚓——”。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
 

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几乎任何时候都能出产任何蔬菜。

 

云南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
 

云南人为自己出产的第一流卷烟感到自豪,却也为在自己家门口买不到而感到困惑。

 

云南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
 

山里的东西样样都是宝,改革开放使它们获得了新生。

 

云南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
 

山高路险,常常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有劲使不上。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
 

这里的汉子爱妻爱儿成为风尚,“模范丈夫优秀爹”在街头比比皆是。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赛。
 

近年开发出来的溶洞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

 

云南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
 

滚烫的鸡汤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浆做成的米线构成了云南最有名的风味:一种“线”,“过桥米线”。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
 

呵,美丽的云南,祖国的边疆,永远盛开的鲜花迎接着更灿烂的明天! 

和我听得不太一样,我和瞌睡虫说的可能是一个版本,这个可能是另一个版本的~~

发表于 2008-7-13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说对了,还有一个版本,符合二位的要求(这个好像更有趣):

云南十八怪
云南因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区,受纬度位置和垂直高差双重影响,气候类型多样,南方是热带季风区形成的河谷盆地,东部是被形容成"万紫千红永不凋"的冬暖夏凉气候。云南还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除了汉族以外还聚居着有彝、白、壮、傣、纳西、藏、瑶族等其他25个民族,占了全省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随着远来的游人、匆匆的过客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暂的足迹并离开之后,他们所耳闻目睹的那些奇闻异趣也逐渐流传开来,并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传下"云南十八怪"、"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等说法。

云南第一怪:

鸡蛋用草串着卖: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蔑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云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

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的许多地区,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大,故夸张说3个蚊子一盘菜。

云南第四怪:

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云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象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云南第六怪:

背着娃娃谈恋爱:少数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云南第七怪:

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云南第八怪:

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蚂蚱、蝗虫等,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与娘,而把姑姑与娘娘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接壤,而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云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

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云南第十三怪:

汽车还比火车快:由于有许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云南第十四怪:

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云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带:云南的妇女们历来勤劳,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们来干,而男子们相对来说却比较清闲,大多都呆在家里带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

花生蚕豆数着卖:旧时滇省民风多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就是秤一杆。

云南第十七怪:

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蓬。

云南第十八怪:

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笋。食竹笋的鼠多肥硕,形壮与家鼠有很大差相异。用这样的山珍待客真是赛过鸡鹅。(东方网)

发表于 2008-7-13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天桥也有八大怪.
发表于 2008-7-13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云南十八怪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 k' C: f* `7 s$ S, ~, o

鸡蛋如此包装不易破碎,而且恰似一件奇特的艺术品。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 7 [% r# o8 x0 G$ k

捣一捣再烤一烤,抹点酱还特别香,这种携带方便可口的食品叫“饵块”。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 / e( t8 w# t q

森林里草沟中,枝叶茂盛,养育出的蚊虫个头非同一般。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 . j% u7 Y, X" `' F5 V

石林风光天下绝景,鬼斧神工令人不可思仪。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当锅盖。& w, x# E# d; f/ r- w d

用草编织而成的帽子当锅盖不仅捂得严,而且还能给食物一种清香。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5 o: o( A$ U" E8 D) A' t

长年温度不变的气候造就了人们衣着的多姿多彩。

 

云南第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 $ Q* E9 u1 u; |: `0 i& }2 N4 C

险峻的高原造就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其中妇女尤为能干。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烟袋。 ! ]. G# R- _! e; d$ E

这玩艺颇具科学性,既保持了旱烟的醇香,又用水过滤了其它杂质,而且声音很好听,“咕咚,咕咚”。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 N2 `# }8 A# X7 E

这里土生土长的牲口个头小,但是能驮能爬山,本事非凡。

 

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 a- g( _7 Y0 W5 Z# ?' _

把蚂蚱做成美味,炸得焦黄,张嘴一咬:“咔嚓——”。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 ) F6 }/ L9 Y! h/ l

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几乎任何时候都能出产任何蔬菜。

 

云南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 ) ?* [' O( E1 w: U: _5 a1 x# a

云南人为自己出产的第一流卷烟感到自豪,却也为在自己家门口买不到而感到困惑。

 

云南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3 O g6 W t+ ]: y4 Q

山里的东西样样都是宝,改革开放使它们获得了新生。

 

云南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6 q! L- z) Y2 \; M# R3 w9 p

山高路险,常常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有劲使不上。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 * r( g# g, T; i

这里的汉子爱妻爱儿成为风尚,“模范丈夫优秀爹”在街头比比皆是。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赛。9 m7 V5 L* S, Z- w

近年开发出来的溶洞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

 

云南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8 G2 z$ m7 J' S5 N: V% i& o0 y

滚烫的鸡汤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浆做成的米线构成了云南最有名的风味:一种“线”,“过桥米线”。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2 E; b/ ~+ I' v0 t& {

呵,美丽的云南,祖国的边疆,永远盛开的鲜花迎接着更灿烂的明天! 

发表于 2008-7-13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十八怪:草帽当锅盖,鸡蛋串着卖,其他的想不起来了......
发表于 2008-7-13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几天刚听说一个地名四怪,不知算不算?

辽宁省台安县(张作霖老家)地名四怪:

黑土黄沙坨(黄沙坨镇是黑土地)

东边有西佛(西佛镇在县的东边)

桑林多柳树(桑林镇水渠多所以柳树多)

富家穷人多(富家镇在几十年前是全县最穷的)

发表于 2008-7-13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有18怪,记不清,只记得:三只蚊子一盘菜、老太太爬树比猴快……

东北有四怪:窗户纸糊在外……那三个是什么来着?

发表于 2008-7-14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靰鞡草不是一种植物,现在的东北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其实是一种草鞋,应该叫做“草靰鞡”。
发表于 2008-7-14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好象不多,地名、古迹可能多一些。

比如浙江湖州有三怪:塔中塔、庙里庙、桥下桥,浙江人知道一些,对于其它地区的人来说名气不大。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哈尔滨三大怪:

咱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某些特质,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民风,又给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炎黄子孙烙上了地域的印记。

  上世纪60年代,外地人给哈尔滨人总结出“三大怪”:自行车把朝外,“大列巴”像锅盖,喝啤酒如灌溉。

  先说说头一怪,自行车把朝外。1961年至1963年间,黑龙江省与前苏联进行了几次小额贸易,购进了几批前苏联产的自行车,275型,钢丝外胎,卧把,有些赛车特征,因安装后轮轴的支架是勾型,故称“勾赛”。不得了啦!在“凭票凭证供应”的年代,进口车还是首次,尽管也须凭票购买,价格一百六七十元,仍为“骑民”抢购的热门货。特别是小青年一族,谁若能买到这种车,那太厉害了,太时髦了,如同现今的什么数码相机、MP3、MP4一样,“酷”着呢!正常的车把怎会朝外,原来那些赶时髦的拥有者,为了炫耀自行车,将原来装好的M型车把调了一个“个儿”,成了W型,这不就把朝外了吗?其实这么一调“个儿”,骑上去根本不舒服,骑车要前躬着身躯,高撅着臀部,那也心甘情愿。

  1962年,哈尔滨自行车厂投产后生产的“孔雀”牌自行车,其车把也如同“勾赛”,也可以调了“个儿”。自然把可以朝外了。这对那些向往“勾赛”的人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心理上的安慰。而对那些无“票证”既买不到“勾赛”,也买不到“孔雀”的一族来说,不得不到处“淘”弄零件,七拼八凑组装,追随“勾赛”款式,一时间亮瓦盖、电镀条、大轮盘、小飞轮、无货架、撅臀把,着实扩大了“把朝外”自行车一族的队伍。如此“装备”的自行车,如此“骑式”的流行潮,一直延续了十几年,在国内可谓“首创”,难怪它成为一“怪”!

  再说第二怪,“大列巴”像锅盖。由秋林公司食品厂生产的明火硬杂木柈子烘烤的俄式大圆面包,1尺多的直径,2.5公斤多的重量,在外地人看来,着实够得上“怪”了。正因如此,外地到哈的客人,总会买上几斤,当稀罕东西,带回家赠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尝尝。秋林的“大列巴”,近40年来日销量的60——70%被外地人买走。其实“大列巴”原本有许多厂家生产,最初的一些作坊是随着上世纪初俄侨的移居应运而生,多由俄人开办,集中在中央大街西侧的商务街(现上游街)、药铺街(现中医街)、商市街(现红霞街)、面包街(现红专街)以及马家沟街(现革新街)一带,当时的产品以供应外侨为主。后来,有些西餐馆也自产自用自销。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市内有些大型糕点厂也开始生产,但均无力与秋林产品抗衡,逐渐被淘汰。那时,秋林大圆面包每日未待出炉,柜台外便排起长龙,经常是沿着一楼楼梯一直排上二楼,这种场面从上世纪5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最初,一个2.5公斤的面包用3.5斤粮票,再加1.05元人民币,每个面包尚有1、2角的利润。时至今日,虽然价格屡次上调,产品照旧生产,工艺从未改变。

  最后说说喝啤酒如灌溉。哈尔滨的啤酒驰名中外。世界上人均消费啤酒最多的前三个城市排序是:德国的慕尼黑、法国的巴黎、中国的哈尔滨。而在国内,“老大”的地位多少年来当仁不让了,比居第二、第三位的沈阳、北京竟多出一倍以上。1987年统计,年人均消费啤酒17.3公斤。此后逐年上升,到2000年已上升到年人均消费25.5公斤。这么说吧,以市区一个三口之家为例,夫妇二人加个孩子,每年要喝掉7.5箱——180多瓶,平均每两天一瓶。

  哈尔滨人钟爱啤酒与受外侨影响有些关系。1900年,乌鲁布列夫斯基啤酒厂诞生,这不仅是哈尔滨的第一家,也成为我国的第一家,哈尔滨人近水楼台,自然先品为快。最初,无论在一些西餐馆里,还是外侨的家庭餐桌上,啤酒是不可或缺的饮品,外国人可以喝得酩酊大醉,咱中国人差啥?品一品,尝一尝嘛!一来二去染上了酒瘾,不喝就想,想喝就喝它个淋漓尽致,喝它个天翻地覆,喝它个一发不可收拾,喝到不得不“收兵”时:“来!再干最后一杯,漱漱口!”瞧!气壮山河!

  哈尔滨人喝啤酒,不仅限于成年人,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几岁娃娃;也不仅限于男人,女同胞也照喝不误,用巾帼不让须眉形容很恰当。喝的方式也令人叫绝:有菜也行,没菜“干拉儿”也行;瓶装也可,散装也行。夏季,是哈尔滨人喝啤酒的旺季,冷饮厅、啤酒屋、大饭店、小吃部到处都有,海了去了……

发表于 2008-7-15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7-14 14:56:32的发言:

东北是四怪吧?

东北窗户纸必须糊在外,冬天大风雪,如果糊在里面,格子兜住风,纸就碎了;

养活孩子掉起来是少数民族风俗,用吊车,因为东北民族多生活在树林里,孩子吊起来可以防止动物袭击;

姑娘烟袋不知是怎么回事?

不是吊车,是吊起来的摇车.一般是吊在屋梁下或两树之间,可摇晃.即安全小孩摇的也舒服.

[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那疙瘩,窗户纸糊在外,这没错!俺要问的是,屋门向里开还是向外开?为什么?
发表于 2008-7-15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屋门向里呀!下大雪的时候不至于推不开!

这个可瞒不了我!呵呵

发表于 2008-7-15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行人在2008-7-15 0:17:29的发言:

不是吊车,是吊起来的摇车.一般是吊在屋梁下或两树之间,可摇晃.即安全小孩摇的也舒服.

[em01]

恩!您说得对!是摇车!

这个词我说不好,一说就咬舌头。

 

沈阳故宫永福宫的摇车,顺治皇帝小时候睡在里边:

 



发表于 2008-7-15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7-15 8:04:45的发言:



     谢你的照片,就是这样的摇车.用华树皮做成的.又轻,睡的又舒服.[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八大怪- v- ^7 }4 A/ o7 e
开放分类:+ B: F2 v1 P0 Q 民俗风俗习俗陕西
8 p( B3 U6 a. t
目录


【简介】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

  秦关汉月,民风淳朴,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陕西“八大怪”分别为


一怪、面条像腰带 8 }7 f& V2 [ z8 ^7 I: ?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原字是: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怪、锅盔像锅盖 ( b6 D, z( T; L% \" d, U

  相传在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怪、辣子是道菜; T5 b8 X: p- C+ N9 w; H9 t" k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怪、碗盆难分开 & f: `3 D9 N- K6 m2 m9 \8 _: N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五怪、帕帕头上戴 9 f; d$ P! P0 H$ s0 R* v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六怪、房子半边盖- I/ |) @6 ]4 E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关中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关中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关中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关中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还因话说那个朝代胡乱+税既然+了个椽头税(就是数屋檐朝出的椽头收税)于是才有半边房
七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5 A5 d& l \! o; B& ?4 K

  陕西人吃饭的时候喜欢捧着个大碗蹲着吃,在关中,经常看到,人们端一碗饭,蹲在凳子上,你就是敬他们一把凳子或椅子,他们也会鞋子一脱,蹲在上面。

八怪、唱戏吼起来1 v; C1 z/ h0 O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白水:仓颉故里打文化名人牌(图)" ]" f) P( }& }1 N& U5 d

2006年04月19日 18:00


陕西白水仓颉大道上矗立着中华文祖雕像

  陕西白水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中华汉字创造者仓颉的故乡。仓颉生于白水杨武(今北源乡杨武村),葬于武庄(今史官乡武庄村)。距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的仓颉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如果说生于白水的仓颉因造就了中国汉字而被尊称为“文圣”,那么世界四大发明中“纸”的创造者蔡伦在白水所造出的第一张纸应而被推崇为世界“纸圣”。至今白水还保留着蔡伦当年造纸的遗迹——造纸台。

  白水“四圣”中另外两圣是杜康和雷公。杜康是酿酒的发明者,据《白水县志》和历史碑石记载,杜康字仲宁,汉代康家卫人,其卒葬之墓在白水故乡。“雷公造碗”的故事在白水千年流传,现白水县城东北10公里处的凤凰沟畔有雷公墓。

  近年来,白水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四圣”和山水资源打造旅游名县,相继推出了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之旅”、“秀山胜水之旅”、“苹果之乡之旅”“现代城乡之旅”四大主题旅游项目。每年旅游季节以及黄金周期间,到白水旅游的团队、自驾车游客以及散客络绎不绝,白水特色品牌“苹果人家”农家乐项目也异常火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青岛流行着四句话:“啤酒装进塑料袋,漂亮姑娘嫁老外,穿着泳衣街上走,骑车没有步行快。”这被称之为青岛四怪的民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青岛的社会特点,从而折射出青岛人的文化意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7-15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行人在2008-7-15 13:00:42的发言:
     谢你的照片,就是这样的摇车.用华树皮做成的.又轻,睡的又舒服.[em01]

行人阿姨知道的真多

照片上这种摇车似乎很少见,多见的是一种上下两个竹圈,底和四周用线绳编织的摇车;这已经在使用南方材料了,应该是现代出现的。

辽宁是满族老家,东部的本溪、桓仁、凤城、宽甸、新宾、清原各县农村习惯上还是用摇车养育小孩,这是我亲见的。有一次去凤凰山游玩,一个当地家庭的孩子已经四岁了,摇车依旧挂在天棚上,里面放些日用杂物,看上去很有趣。

最有意思的是朝鲜族,桓仁县一个朝鲜族家庭竟然也有摇车,我在去五女山途中发现这个事,惊得眼睛都变大了。女主人说,孩子睡摇车舒服,而且摇车软、又方便翻身,孩子的脑袋形状会更圆,看上去好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0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陕西关中以及陕南农村一带,流传过一个奇怪的民风习俗,那就是对当地人脚上穿的鞋样,叫做“前面的R没有后面的π大”,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发表于 2008-7-16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喔?陕西的方言从来听不懂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7-16 8:03:45的发言:
喔?陕西的方言从来听不懂啊……

那不是方言,是现代人对当地风俗习惯的一种亵渎性评价。
发表于 2008-7-18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说说东北四大怪

窗户纸糊在

反穿皮袄毛朝外

大姑娘叼个大烟袋

养活孩子吊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5 16:02 , Processed in 1.22386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