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发《来点清淡刮油的》图文,看过朋友们的跟帖,忽然想起以前写过的一篇关于窝头的小文,附录如下,博朋友们一乐。
0 O6 H% [6 R9 ^; @7 |
! Z5 p) \! L& ?& b过去,特定历史因素所致,北京人俗称棒子面窝窝头的饭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百姓饭桌上一日三餐的主要食品;可以说是老百姓的本命食。这一成不变,难厌其烦的盘中物,见证了那年月的艰难与辛酸。 # a* T l* C6 p+ _* Z1 q
六十年代某日的一个情景,让那时只有6、7岁的我刻骨铭心。我去姑妈家里玩,正赶上姑妈蒸的窝头下屉,刚一揭锅,表哥便伸手抄起一个,在两只手里倒替着,吹着热气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边嚼边对姑妈说:“妈,您蒸的窝头真暄腾,这要再放点枣,嘿!枣窝头那才棒呢。”只见姑妈顿时把脸一沉,瞪眼怒道:“别做梦啦,你个不知好歹的东西。还没弄菜,就抢着塞。饿死鬼!能吃上窝头就知足吧——还点上了,别崩了手。”表哥脖子一缩,捧着窝头就溜出了出去;我瞅了眼怒容满面的姑妈,吓得赶快也颠儿了。
5 d P' n( i" z* @4 v: f弟弟有一个同学,外号叫:“窝头三儿”。这称呼自然是因为在家排行老三,又经常吃窝头得来。据他自己说:小时侯吃完窝头在外边一疯跑,凉风一吹,一打嗝,窝头渣就从嗓子眼儿漾出来,那也不能浪费啊。得,嚼巴嚼巴就又吃了(挺恶心的哈)。现在窝头三儿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熟人见面还是这么称呼他,他无所谓,可能习惯了。不好意思这么称呼他的人,索性就省略窝头两字,称呼“三儿”了。有的人则称呼他为“窝先生”,带点调侃味道。巧的是他上学时班里还有个同学,外号叫“油饼三儿”的。二人的生活水平从外号上看自然不言自明了。
! i) o, [1 m5 q0 i E8 O7 k. \; b我家后院街坊家有个小女孩,小名叫“五丫儿”说话奶声奶气,还有点咬舌。有人爱逗她,就问她:“五丫儿,你们家今天吃什么啊?” # Q) G/ j) b2 M; s6 d+ N4 ~
“窝鸡头。”
, {* e% ^' s P1 e7 ]* s* P问的人就打岔说:“生活不赖啊,还吃鸡头呢。”
$ X0 V z5 O! `9 T$ C" n五丫就急着白脸的争辩:“不细(是),细(是)窝——鸡——头。”
/ }( K( d9 G! g# H# ]; l, z% t“哦,是窝头啊。我以为是鸡头呢。”
0 v$ R& m1 U) M( h# T$ _5 X) M后来五丫儿知道人家在逗弄她,再问她家吃什么的话题,五丫儿就冲人做个鬼脸不理了。 , b8 p( _+ K: p, Y; F: _* ~2 T2 Y; z
传说早年间慈禧老佛爷逃难时吃过窝头。下人看老佛爷吃得很是满意,忙告知此物为“黄金塔”。但大伙儿都知道,后来御膳房给老佛爷做的是香甜的栗子面小窝头。我琢磨着要让老佛爷天天吃和老百姓一样的窝头,那老佛爷的脸准保比我姑妈生气时候的脸色还难看。 4 q6 N. D2 H+ A/ o5 P3 F+ W8 R
时下,还有些老人想吃点窝头,一是为怀旧;再有就是吃点粗粮换换口味。现在玉米面的价格和白面也相差无几,都说常吃些粗粮有益健康,谁还在乎一毛两毛的。 7 `; U$ W, a2 ~' D
说当今社会,上岁数的人和年轻人有代沟。能没有吗?
W. |/ a/ p( ^您说,吃“麦当劳”的一代和吃窝头长大的人,想的、做的能一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