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4|回复: 1

什刹海名称的由来(摘录转帖)第三部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25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n# z( |9 k

三、“十庙说”的形成是“一庙说”的合理延续

6 T! M' A: r& ~( u$ Y! p5 q( S5 z

    什刹海是由古代永定河故道上遗留下来的一串积水和细水河流形成的,所以在唐代以前人们把水面叫积水潭,河流叫高梁河。到了元代,积水潭被围进了大都城,一道皇城把这片水域分成了南北两半,南半部在皇城以南成了太液池,就是现在的前三海;北半部在元大都中轴线的西侧,统称为“海子”,因为蒙古族把草原上的积水潭都叫“海”,所以北京城内就留下了许多以“海”为名的水域称呼。明朝到北京后由于把北城墙向南缩进了五里,原本汪洋一片的西海子被分割成了四片水面:西直门到德胜门的城墙把海子北半部切到城外,去消了称“海”的资格,而称太平湖;城内这一部分因水边有净业寺而称净业湖,但北京人习惯了叫“海”,所以没传开;德胜门内的德胜桥又把水面再割开,因这里有什刹海庙而称什刹海;银锭桥又把水面再次割开,形成了前海。于是形成了目前这种德胜桥、银锭桥把后三海分成一水相连,二桥三海的格局。什刹海最早只是个庙名,周围是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城内外的摊商小贩来此趸货时,将这处集市所在地叫什刹海,就如同我们现在说大钟寺农贸市场一样,叫熟了统称“大钟寺”,这大钟寺已经不单指那一处庙,而是个地名。随着集市的扩大,“什刹海”又扩展到对这片水域的名称。使德内大街被德胜桥分割开来的东西两片水有了不同的称谓,是口头约定俗成的,不是行政手段命名的。随着人员的流动,什刹海这个名字由专指后海的西河沿的地名演变成对全后海水域的称呼,进而连前海周围的人也对这个名称得到认同,发展成为后三海统称。

/ K2 m) }: i7 C- I4 Q" h `8 c

    什刹海的名称越传越响,由到德胜门内赶晓市的贩夫走卒口里,传到了后海北岸前海西岸达官贵人的居住区,传到了后海南岸前海东岸来此游玩的文人雅士的商业游览区,各界均认为这个名字好,既不俗,又大气,于是纷纷对这个名称的来源进行诠释。什刹海作为三片水域的名称叫响了,可是什刹海庙确被人慢慢遗忘了。(其实什刹海一词的推广是一场误会所致。“什刹海”原是一个四个字组成的寺庙名中的前三个字,可是听到这三个字的人,除了捐款建庙的人和什刹海庙附近的人们以外,都会把“什刹海”当作“水面”、“海子”一类的地名来理解。因此,顺理成章地就把后海、前海以至于西海统统包在了“什刹海”里面了。尤其经过那些没有听说过“什刹海庙”一词的文人进行的望文生义的诠释,抬出了“十庙说”,于是“什刹海”就成了三海统称的“铁案”了。以至于“什刹海庙”到有点“假冒”之嫌,逐渐被人遗忘了。)以至于清人《退庵笔记》在谈什刹海时说:“元明之际,在什刹海附近,曾建有万善寺、广善寺、三圣庵、海会庵、净海寺、心华寺、慈恩寺、金刚寺、龙华寺、广化寺,故名什刹海。”所列寺庙中无有什刹海庙。今人《北京的胡同》一书中翁立同志说:“还有人说这儿原本是高梁河上的积水潭,沿着这片水域两岸有观音庵、广化寺、汇通祠、药王庙、关岳庙、火德真君庙、慈恩寺、净业寺、普济寺和广福观等十座古刹,所以就叫了什刹海。”也没提什刹海庙。这样的例子还多得很。总之,什刹海庙在上层社会里没占上位置。为什么发生这样情况呢?有三个原因:(1)什刹海庙的位置是处在“穷人区”,俗话说:“穷德胜门,恶果子市,不开眼的西绦胡同。”每天早晨三、四点钟,人们汇集于此做买卖。天色灰暗,人影,故早市又被人称为“鬼市”。由摊商形成坐商后形成的胡同又窄又小,以次充好“老虎活”的旧棉裤、袄使这里成了假货集中的地方,达官贵人很少涉足于此。(2)什刹海庙的规模不算小,历史也很长,到建国前尚有宗教活动,除了民间故事中提到它,其它文学作品中很少提到,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这座庙的大殿是坐西朝东,一年四季每天早晨都是这个庙阳光灿烂的时候,适宜赶早市的人为其上香。一到中午,大殿内就进不了太阳。到了下午,就有阴山背后的感觉,使逛惯了坐北朝南寺庙的文人雅士很难来此观光。没有文人宣传,没有权贵施主,知名度就低了。(3)“十庙说”使人们热衷于凑齐十个庙的数量,有权势支持的寺庙均想成为“十刹”之一,大庙可请权贵题碑证明自己是“十刹”之一,这个名称和格局以及香客均显“另类”的募捐庙就挤不进去了。要知道“十刹九庵一座庙”这句俗语不是对什刹海周边寺庙的统计数字,“十”、“九”、“一”在民俗中均是吉祥数字,有既全又多又整的涵义,是带有浪漫意味的谣谚。有人说,数字是“国人的第二语言”,从这句俗语中可见一斑。什刹海周边寺庙相当多,1947年寺庙登记时就有四十多处,不是一个“十刹”就能代表,漏掉什刹海庙是很正常的。

& W* e5 V7 o* d7 x7 u0 m- y+ `" ^) \

    总之,无论是“一庙说”还是“十庙说”,都是人们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不是行政命令决定的。没有“一庙说”,就诞生不了什刹海这个寓意吉祥的名字;没有“十庙说”,什刹海这个名字就无法得到流传和广泛的认定。这两种说法是什刹海这个名字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反映,人们的语言珍品在流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变异,是正常现象,合情合理。正说明“什刹海”的历史,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言:“其内中包涵着极为丰富而美丽的历史文化内容,而这种文化内容是应当重视而保护与弘扬的。”仔细研究什刹海这个名字的发展过程,越发让人觉得,这个地方可研究的内容太多了,自然景色和人文建筑均太美了,真是老百姓的人间天堂。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第二种说法。

8 m) e6 m/ d+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7 00:47 , Processed in 1.12416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