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52|回复: 18

颐和园“排衙石”(生肖石)来源初探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4 0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h8 j" {6 i* ^) e/ i/ M! S 颐和园排云殿前有12块儿形状各异的太湖石,亦像石笋、令箭、驼面、石屏等,后人俗称“十二生肖石”,各种书籍介绍其是畅春园遗物,是慈禧1887年修建颐和园时移置于此的。本人将自己观点提出,还望朋友探讨。
+ X Q5 k- t* j8 V2 W2 q9 O* j8 I% y U    & ]% ^9 u0 D+ ?( A5 W0 z# r
   1、名称。此石群学名“排衙石”,是衙署中下署官员参谒长官的仪式,或者说官员排列的顺序,这在清漪园时期和颐和园时期都是有可能的。清漪园时期的大报恩延寿寺坐北朝南,乾隆为母祝寿时其大臣按官品依次排列,逐一谒拜。同样颐和园时期的排云殿也是慈禧祝寿庆典之所,光绪皇帝和大臣同样按等级依次参拜老佛爷。所以在没有庆典祝寿之时,十二块儿形状各异的石头就如同等待参谒的中小官员在此守候。
3 ]) N( n( H) r- D' _% N8 q1 t5 e      * R/ `" U( a+ R u" m; L9 a8 X! y另外“排衙石”也是湖南鹰潭龙虎山著名景观,当崇庆皇太后或者慈禧太后在大报恩延寿寺和排云殿拈香拜佛或者端坐之时,南面的十二块儿太湖石就如同龙虎山1 H& o$ J9 i8 O “排衙石”一样犹如一道假想屏障:东西南北排列,高低起伏,气势磅礴。每当昆明湖水迷漫时,如一排“衙墙”隐现在虚无缥缈之间,宛如神仙衙门,驼面峰、芙蓉峰、石鼓峰、玉屏峰、天马峰、令箭峰、石笋峰、仙人仓等尽显眼前。
9 }1 G- B- X) k) Z) `0 a; F. S- @    # x9 `8 V/ A- _7 ~0 j1 F; [! i; _0 Z 当然民间附会把“排衙石”称为“生肖石”也未尝不可,就如同“青芝岫”民间演绎成米万钟为此石败尽家财的“败家石”一样,也为导游吸引游客添加些佐料罢了。
`$ B1 i: [5 ]: c, e, ^ 5 t$ H# y' d# B. g" D( j6 |' k  C/ t: g: i' g9 z; D) q
    2、来源。现在出版的书籍、颐和园解说词等刊物无一不说“排衙石”是畅春园旧物,但是笔者人为此石群并非是畅春园遗物,所以也不可能来于此。同治年间曾经想恢复被英法联军没有完全烧毁的圆明园景观(网友已经发现圆明园几处未被烧毁的景观建筑群),当时记载从清漪园、静宜园和静明园拆运来2800余根梁枋,9 P; g$ j8 v, V# k 唯独没有记载畅春园,可以说同治时期畅春园遗物全无,起码木构全无,就是有点景的观赏石也早应被海淀镇周边官员商贾修建的大宅拉走了。
" `; U5 Z9 w: \2 e7 v2 E : B+ Z0 Z% Q# d- s# u N3 U     . f: c" O l$ L: m( C, U3 s其实最主要的是最近清漪园时期宫廷画师绘制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的出现,解决了“排衙石”的来源问题。在乾隆建造清漪园之时此“排衙石”就已经矗立 % J& ~) B3 z C1 d& R- q" u+ y在大报恩延寿寺前的三牌楼之间了,为此笔者又专程拍照了现在“排衙石”和《万庆典寿图》的“排衙石”进行对比,大家可以从“排衙石”的基座和石头形状对6 u' e, }/ E9 c& ~ 比,非常相似,甚至一致,不用笔者多说了,大家可以自己仔细观察比对。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风格认真。快跟陆老师平起平坐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0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14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头像换的真勤
发表于 2011-1-14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c9 _/ A7 U, o( E3 Q

     学习!欣赏!

发表于 2011-1-14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您补张清晰的庆寿图局部:

4 T9 ~9 m; O$ R* P6 e& g

 

2 \9 h1 [9 H, j* J: O

 

6 X; T6 x4 N' K# i$ X2 Z% \* G" p

颐和园“排衙石”(生肖石)来源初探

颐和园“排衙石”(生肖石)来源初探

1 j1 [, C! b. p( Q& H6 t5 ^( c

 

! x' h1 w6 P! F4 p6 x

 

1 N* X. i) s; |* Z" W8 M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玉澜堂大门前和仁寿殿前。

颐和园“排衙石”(生肖石)来源初探

颐和园“排衙石”(生肖石)来源初探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斑马图片的局部可以更为清晰的看出“排衙石”和现在的“生肖石”一致。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1-1-14 11:18:00的发言:
! [9 ]" c+ Y/ L8 u/ a! \3 X: ? . P9 w) d' z0 j D% {6 Q1 L) U

 给您补张清晰的庆寿图局部:

3 K& N/ [- H7 W. m% |

 

6 p, R* d: }) q! O! Y" J8 P8 l

 

) P$ k% r: S( K# l c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清漪园.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p; H/ B) y, i, G# B& O! ^

 

0 e0 s9 I3 Q) z6 ~3 H1 w3 J

 

# N& e) j! Q. }4 Z9 b5 b( t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玉澜堂大门前和仁寿殿前。


太棒了,收藏图片了!谢谢斑马。

* m* _0 r/ D1 d. V# u) C$ D ; n# G2 I3 Z; ` E! B' x! A

发表于 2011-1-14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民间附会把“排衙石”称为“生肖石”也未尝不可,也为导游吸引游客添加些佐料罢了。”

$ i2 \8 s4 {) {% V1 N

很有这个可能。

& |& }$ c! i% D0 ]9 R


 

发表于 2011-1-14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吴老学习!

发表于 2011-1-14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希望颐和园的有关部门能据此纠正他们的错误。毕竟颐和园不是一个纯旅游部门。
发表于 2011-1-14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言之有理,学习
发表于 2011-1-16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孝圣宪皇后什么“既败米家,又破我门,此石不详”也是杜撰的咯?那么青芝岫到底什么个来历。

B; F- N3 Z0 d* t* x! g \

对了,文昌阁的简介也有问题,也被说成烧毁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enmaai在2011-1-16 18:44:00的发言:
' w4 S; P8 K1 Y" _. a+ ] : q9 i6 x! I% h. a

这么说,孝圣宪皇后什么“既败米家,又破我门,此石不详”也是杜撰的咯?那么青芝岫到底什么个来历。

# I5 F3 H' Z; } u6 P! r/ d4 e

对了,文昌阁的简介也有问题,也被说成烧毁的了……

: x- I% a2 s8 c' l 0 {+ Z* w2 [0 _- c% }- e

    说对了!您说崇庆皇太后所说的是杜撰的,这和“青芝岫”来历没关系。
    文昌阁确实被毁,现在和过去差别很大的,早有图片证实的。
发表于 2011-1-18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吴老考证认真,观点明确,赞赏与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黑龙的图片,收藏了!
发表于 2011-1-16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治学认真,特来支持;

: Q" E2 n5 E8 S1 [' D9 {

 

& V3 V8 y7 ?3 p9 d

其实关于这些赏石,很早就有照片证实清漪园时期就在那里了。

/ v) G5 `. G- }/ I& _8 w

 

* T& x# }0 ^& z) I2 p

补充一张1865年左右的照片,本网发过,但可能很多朋友没有注意,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张可以看到报恩寺三牌坊广场西侧牌坊一角的照片;

. f0 p" {8 c. z/ d: P8 y& W& k

片中还可以看到三块赏石和一个夹杆石。

1 e) Z) l2 H. l5 _

 

/ L' R' [& [" P! y

 

颐和园“排衙石”(生肖石)来源初探

颐和园“排衙石”(生肖石)来源初探

发表于 2011-1-23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啊哈哈真不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14:54 , Processed in 1.15731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