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池社区的小朋友围在小妞子的铜像旁。它记载着当年龙须沟的沧桑。资料图片 + j, M. G. u8 o* m9 C
* I" [* o* P; v8 i% N( [9 I" { 地点:崇文区金鱼池小区 * \. ]" K6 R) e; t$ _
本报讯 (记者吴狄)老舍名著《龙须沟》中让人怜爱的小妞子“回到”金鱼池5年了。哀愁的目光、凄苦的面容,小妞子浓缩着昔日龙须沟居民60年的苦难生活。前天,记者从崇文区获悉,“小妞子”铜像将参加建设部主办的“建国以来优秀城市雕塑作品”评选。近日,创作者天津“泥人张”大师于化祥首次披露曲折的创作过程。 & c9 O" y: k' s- N* n7 R
不了解旧南城成创作障碍 3 G, q% H" f# T. B: L- r9 F3 ]" [
2003年,崇文区找到于化祥,请他把《龙须沟》的经典形象小妞子创作成铜像,作为金鱼池社区的标志,永远纪念金鱼池的昨天。“小妞子是解放前老北京南城贫苦大众的代表。电影中,她下暴雨时掉入龙须沟淹死的一幕,我无法忘怀。”于化祥要表达她被淹死前,端着金鱼缸憧憬未来的形象。
: B( D( |0 Q: `3 d 不熟悉老北京的于化祥,首先遇到了历史难题。南城贫苦家庭的小姑娘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于化祥搜集了大量有关小妞子的资料。在小妞子的体态、服饰上,他借鉴老电影,弯弯的羊角辫,一身破布衫。 , `) M; n( H5 n& a, O2 p/ l% k/ j% L
他回忆,起初他没有在服饰上有太多研究,而是把心思用在小妞子的神态上。如何把她的神情刻画得鲜活,如何把她心中的疾苦、企盼集中在眼神上,是创作的关键。 ' k/ }0 P/ V2 E& C' u( R8 S
初稿“小妞子”富态遭否定 1 n( c' y2 j! Y3 H/ j, \
2003年11月,于化祥完成创作。但这个圆润、富态的小妞子形象遭到多方否定。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于化祥重新构思。“那段时间像走火入魔,每次深夜看着‘小妞子’的眼神,感动得流泪。”几个月后,大家都满意的“小妞子”送到铸造厂。 : p; q5 E/ ~% u, k; v) V) I& B( v( ~
2004年4月18日,是金鱼池老居民回迁新居两周年,小妞子铜像重回金鱼池小区。她手捧一缸金鱼望着天空,眼神中充满希望。
9 Y1 O8 n+ \( d' { ■ 背景 7 x$ p# p8 d2 i w7 C- m
金鱼池经历
( S& j: `. b5 ~7 X8 Y' `' B% H 数百年变迁
; @! n9 L. n! F 元代:金迁都北京后,在今崇文建立鱼藻池,后改称金鱼池,饲养观赏金鱼。 5 ]* f% j o6 G. R" _3 K7 B" p
明代:金鱼池成为大规模繁殖金鱼的基地。 0 t" w- M6 c5 q; j) O2 M1 U2 b. G* G
清朝:金鱼池没落。
& b' j4 i8 K+ p( d/ `1 L( p6 Z 民国:金鱼池有名无实。
- _! i2 L" F s& q2 Q ?. i& J1 t3 { 解放前:金鱼池成为穷困百姓聚集地。污水流经此地形成“龙须沟”。沟旁住满下层劳动人民。
6 S/ q5 {8 R5 a- K7 F7 T 新中国:政府对龙须沟地区大规模改建,修成元宝湖。老舍作品《龙须沟》就是这段历史的艺术再现。 - d# d( D: n% w; x. D. f) w$ H
! i4 W: ^% z8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