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11|回复: 4

红学公案:曹家的旗籍问题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12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Z3 P; T# G' r2 u. {, {2 w) e/ M9 k7 U' m8 F6 `: v2 V5 G$ N" r o2 l2 c. ~2 u) S) K }9 ^' S/ T8 ?+ z2 ?2 N5 ^0 w, z' p; i E' i# f9 b; ]8 v* A0 O# H. F3 _0 s& f8 j1 S4 ^8 x& Q" \) E" C. I' t9 j2 M2 z d0 K$ Z0 U: i. S6 N x3 V8 {& c) T M$ S5 i/ ]0 b7 n
红学公案:曹家的旗籍问题
, n9 K, g- y$ D1 O( w1 j4 F
& n: N( a; T' I& h5 C3 F
【作者】刘梦溪

* ~! w4 Q/ N# s- z9 x

# h- j Q4 I- R, l. r4 {' z

    曹雪芹上祖的籍贯固是一红学公案,其所隶之旗籍,也是长期聚讼不已的问题。

2 P2 U; a+ p! F2 o) L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应当说所依据的材料是

W3 S1 w3 A: n0 |+ u( V

充分的,因为清代的许多官书如《四库提要》、《清史列传》、《清史稿》,以及

, K) s! r4 J% z* y9 S4 Y

《雪桥诗话》,《八旗文经》、《八旗画录》等私家著述,都无一例外地这么说。

8 {' \$ j7 E+ F# V t# j5 M

    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周汝昌说:“其实‘汉军’二字是大错的。”他认为曹

6 a" Q7 g# c4 V0 Y. m

家不是汉军,而是“满洲旗人”,“曹寅、曹雪芹决不能再与汉人一例看待”。《

* } Z" a* p) k1 `) p

红楼梦新证》“籍贯出身”章对此申论道:

& ?: _: n& A; {7 Z

    我们须切实明瞭:一、曹家先世虽是汉族人,但不同“汉军旗”人,而是隶属

, ?( N- f. x% f- k

于满洲旗。二、凡是载在《氏族通谱》的,都是“从前入于满洲旗内,历年久远者”。

$ N4 p; C( `/ _+ l0 x6 T

三、曹家虽系包衣出身,但历史悠久,世为显宦,  实际已变为“簪缨望族”。四、

' z# H% c' O1 Y2 ]$ _# t" o9 }

从曹世选六传到雪芹,方见衰落,但看雪芹笔下反映的那种家庭,饮食衣着,礼数

2 j( `* T3 I* s( l2 L( E/ k1 J

家法,多系满俗,断非汉人可以冒充。综合而看,清朝开国后百年的曹雪芹,除了

" ~) Q8 B% v; }3 W3 Z c4 D

血液里还有“汉”外,已是百分之百的满洲旗人,不但“亡国”“思明”的想法,

# T A% F# i* m% ?: x3 J

放到他头上,令人感觉滑稽;即是“明珠”“顺治”等说法,在一个积世满洲旗家

# V( L4 O$ a4 c$ ~9 A3 y

里生长起来的曹雪芹,  中经变落,山村著书,却专为别人家或宫廷里“记帐”,

! N; \' U j! v$ q" t+ m

造作无数的奇妙谜语去影射前朝的一班名士,——以他彼时的处境与心情而论,亦

8 O1 [) k6 K6 j; l( v

是万难讲通的。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第129 页。

8 x6 U' C# ]" V! Z# j8 @5 u8 J

    周汝昌对雪芹旗谱这段论述,恰好反映出此一公案不是研究者深文周纳,而是

6 P# A" I: k, N4 ?% e

与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的思想性质密切相关。他的观点很明确——曹家“隶属

& d' P" j8 V$ H2 }

于满洲旗”,“已是百分之百的满洲旗人”。

0 E N) A3 G- W1 k0 N: v

    但另外一些研究者不同意周说,如冯其庸原认为曹家原是归附后金的明朝军官,

* v2 b2 H; l' ~0 a8 Y+ V

在天命、天聪时原属汉军旗,后归入满洲正白旗冯其庸:《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

" G; [ n# H5 J

谱考略》,参见拙编《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卷,第202 页至第204 页。;李华

1 a' n [5 L6 n8 W+ k- }! q, v

则说曹家应是正白旗满洲尼堪( 汉人) ,乾隆后“属于内务府包衣拨出者”,有拨

) f+ p" r$ X3 ?/ C$ N9 _; J

入正白旗汉军的可能参见《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1 期,第232 页。;朱南铣主张

# S4 M, s: V1 E+ r5 k% p6 z

曹家是内务府满洲旗分内的汉姓,是被满族同化了的汉人同上,第282 页。,等等。

! M; G8 K5 B4 }$ Z

意见相当分歧。所以如此,也与清入关前的八旗制度的复杂性有关,史学界对此也

- q) g% P* p* ^: n- ?0 Q m

常常搅扰不清。“满洲旗”、“汉军旗”、“包衣旗人”、“满洲旗人”、“包衣

7 c }* ~& b Y0 m* s

汉人”、“包衣满洲人”、“内务府汉姓人”,以及“内满洲”、“内汉军”等等,

# N' }# C: ?" A4 Y$ _

区分起来,着实不易。曹家到底是汉人还是满族人? 研究籍贯也好,旗籍也好,归

1 M' V2 J& M/ t4 S

根结底是要弄清这个问题。

4 y8 J' b; h( v! |8 K# m0 t- U2 E+ Z

    1982年《红楼梦学刊》发表的张书才的《曹雪芹旗籍考辨》一文,颇值得注意。

, p. F6 K0 U/ s1 E) ?

该文通过考辨大量史料,得出如下结论:“曹家不仅先世是汉人,而且在被虏入旗

9 [' Q' S5 w# k* x

并辗转成为皇室家奴之后,仍然被编在包衣汉军佐领之下,属于正白旗包衣汉军旗

0 u2 U$ [8 O! y1 G* _: f1 a, A. P/ G

籍,一般称为内务府汉军旗人,简称内汉军。”参见《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3 辑,

2 t9 _3 ]; y+ U1 y) M2 `

第287 页至第310 页。作者认为,曹家的这种身份,使它处于旗人社会的底层,所

& l, m8 q7 N* t4 ^6 r Z

谓“内府世仆”、“包衣下贱”,既受着皇室主子的压迫,又为平民旗人所“贱视”

: b7 O3 I* ]- h& @+ w

;另一方面,他们“原系汉人,并非满人”,在满、蒙、汉三种旗人中等级地位最

" d$ l/ Z, W b

低。照说他们的满化程度较八旗汉军更深一些,但顺、康以后,恢复乃至发展汉族

! H5 E4 Y) G9 O6 ^+ a# a& c

文化传统的趋势甚为明显,因此清朝开国百年后的曹雪芹,其满化的程度较之他的

! {+ F) G5 |6 v7 l

先辈不是更深了,而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8 ?. Y2 ?2 V8 Y6 X, R

    张书才的这一观点与周汝昌大相径庭,使曹雪芹的旗籍问题,陷入进一步的聚

3 f n( X1 }" F* M* e

讼之中。

【原载】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12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以到首都图书馆网站,去听一节课,赵书先生在乡土课堂中提到过,说曹家给皇上打小报告所用的都是满文,曹家自我认同感不是汉人而是满人。
发表于 2009-5-13 0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研究,都是立足资料和证据的,在拿不出新资料,新证据的基础上,非管元宵叫白丸。这种论证纯属吃饱了撑的!

发表于 2009-5-12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梦溪在红学界还是能说得上话的,现在红学界热衷于奇谈怪论,论点越邪乎越有人看,哎
发表于 2009-5-13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包衣”是满语音译,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类似于家政服务员,人家不是太监,曹家当了高官,怎么中国人一听“包衣”就惯性的把这个人想成了“包身工”和“奴隶”了呢!这跟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5 10:24 , Processed in 1.15481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