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d% }$ S `" k; v 洪承畴与洪宅、洪庄 8 e- p0 \7 h$ s4 G; l6 S
撰文:陆元 摄影:网友fang916和陆元
$ K# Q/ c- ?" q& d4 _5 X+ y9 I5 u* X洪承畴,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24岁时考中进士,十余年后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参政,是从三品的道级官员,约相当于现在的地区级。 : K, V) w/ f3 o/ V; W' w+ M ?, T, L
天启七年八月(1627年),天启皇帝病死,他的弟弟即位为崇祯皇帝。就在这年三月,陕西灾民王二率众冲入澄城县衙,杀死催逼赋税的县官,从此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崇祯皇帝赏识洪承畴的军事才干,派他去镇压起义军,并逐步提升他出任巡抚、总督等要职。《清史稿》记述,洪承畴指挥部下俘获了闯王高迎祥,押至北京处死,又将继任闯王李自成打得“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从此,洪承畴被誉为文武全才的重臣。 - W* k& j" o8 p" n
崇祯十一年冬季,清军从密云附近的墙子岭等处突破长城,横扫河北、山东61个州县,掠走居民46万余人,京城告急。洪承畴奉命北上驰援,并于次年出任蓟辽总督,负责防御清军。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军再次围攻锦州,洪承畴率领吴三桂等八个总兵官、十三万兵马救援。面对实力强大的清军,洪承畴本想结营固守,避免决战,以消耗清军。不料生性急躁多疑的崇祯皇帝却派人前来严厉督战,洪承畴被迫进军,但是出师不利,损兵折将达五万余人,只好退守距锦州十八里外的松山城。
7 O: U) g: @1 i清军围困松山城达半年之久。崇祯十五年二月,守城副将夏成德开关投降,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被押至清朝国都盛京(沈阳)。清太宗皇太极派汉族大臣范文程出面劝降,谈话间洪承畴抬手拂去了由房梁落至衣服的尘土。范文程回奏皇太极说,“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皇太极遂亲自出马,还解下貂皮袍送给洪承畴说“先生得无寒乎”,洪承畴于是跪地叩头请降。皇太极对收降洪承畴甚为得意,他请洪承畴赴宴观戏,还厚加赏赐,引起清军众将的不解和不满。皇太极解释说,我们征伐明朝多年,尚未得手,现在收降了洪承畴,就如同盲人走路有了向导,我怎能不开心呢。
* B0 n4 ?4 ]6 t7 j由于在松山城兵败被俘的将领大都拒降被杀,崇祯皇帝误认为他的心腹重臣洪承畴也已为国殉难,他在都门之外设立祭坛,还亲写祭文说“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北京正阳门下,原有两座小庙,西为关帝庙,东为观音庙。相传崇祯皇帝为洪承畴设立的祭坛,就在东边的小庙里,意在让他与关公一样成为战神,守卫京城大门。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后,才将东边的小庙改为观音庙。 2 i3 h5 M0 w9 Z/ L) k! z; {
1643年,皇太极病死,他的6岁儿子福临即位为顺治皇帝,他的弟弟多尔衮任摄政王代理朝政。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明朝灭亡。5月14日,多尔衮亲率清军出师征明,洪承畴随行。5月18日,多尔衮行军至辽河,才得知明朝已经灭亡,他向洪承畴征询进军方略。洪承畴献计说,不如将进军的名义由征明改为征讨李自成,布告沿途各州县官员,凡开城投降者升官加级。他分析说,李自成“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一旦闻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
, [4 P! n2 @: b6 t# C事实证明,洪承畴的判断不错。1644年5月27日,多尔衮联合降清的吴三桂,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6月4日,李自成果然焚烧宫殿,撤离北京。6月6日,清军占领京城。7月4日,多尔衮下令恢复洪承畴原在明朝拥有的兵部尚书等官衔,让他佐理军机政务。
' _6 B+ l7 D7 n9 n; }: c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又授予洪承畴“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官职,派他去坐镇江宁(南京),镇压和招降抗清武装。顺治十年,洪承畴又出任云南、贵州等五省经略,率军征战西南。顺治十六年,清军占领云南后,洪承畴保荐吴三桂镇守云南。当年,洪承畴因眼病发作,解职返回北京休养治疗。
/ B& _6 w5 C' m& c/ O A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曾下令驱逐北京内城的全部原住明朝官民,将街巷房屋划为八片,分配给八旗官兵居住。洪承畴降清后,被编入镶黄旗汉军旗籍,他在归属镶黄旗领地的安定门内南锣鼓巷居住。至今,在南锣鼓巷59号院内,尚存有三间北房,相传是昔日洪宅中的祠堂遗址。据说洪宅的大门在方砖厂胡同东口,门口原来有一对铁狮子,查阅乾隆十五年北京地图,那里确实有个铁狮子胡同。
! F+ ?: D* b3 s/ a4 G顺治十八年,69岁的洪承畴退休,被授予可以世袭四代的正三品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而他原本是一品大员。民国时期的史学家孟森说,洪承畴在拿下云南后,因畏惧汉奸骂名,不愿乘胜追击已经逃出境外的残明桂王,于是借眼病为由要求回京休养。从此他失去了清廷的信任,因此退休时所得封赏甚薄。洪承畴最怕别人骂他是汉奸,相传他曾出重金请一位秀才为他写作了一副对联以表白心迹,上联是“弑我君者即我仇”,指推翻明朝的李自成;下联是“诛我仇者即我君”,指消灭李自成的清朝。
! u9 ^2 M, N2 I+ ^1 m洪承畴于康熙四年(1665年)病死在北京南锣鼓巷洪宅,埋葬在西直门外车道沟。洪氏子孙在洪宅一直居住到民国时期。《天咫偶闻》记述说,洪家后代曾中过进士,在洪宅大门上曾悬挂过进士匾。查《北京市志稿》,这位进士系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他是顺治十二年乙未科进士。民国时期《燕京访古录》记述说,洪宅“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之子孙”。 & c" c5 I/ d- U% N. h- t- ~, L
如今在北京崇文区东晓市街,有一座金台小学,其前身是顺治皇帝赐给洪承畴的别墅,旧称洪庄。康熙三十九年,顺天府开办城区两县义学,宛平县义学借用了长椿寺,大兴县义学租用了洪庄部分房屋。康熙四十一年,顺天府计划合并两县义学为京城首善义学,要将洪庄全部买下。洪承畴的孙子洪奕沔不愿出让洪庄,又不便明言,于是假意向皇帝提出要献庄办学。他本想皇帝不致收回先帝赐给洪家的洪庄,不料康熙皇帝欣然应允,还为筹建中的首善义学题写了“广育群才”匾额,结果弄假成真。 n$ B1 I% O( K9 P$ d$ N
乾隆十五年,义学扩建后改成金台书院,民国时期改办过顺直中学、高等小学,解放后改称东晓市小学。近年,这座有300年历史的学校又恢复了“金台”旧称,改名为金台小学。现在的学校格局,仍基本保持着《光绪顺天府志》插图上描绘的规制。 ; N. N; ?8 A( s5 q
转贴《天咫偶闻》简介:《天咫偶闻》共10卷,记述了北京的历史掌故,是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地方历史文献。 % z+ q/ r) Y) |# v
作者:唐晏(1857~1920),清代学者。满族,瓜尔佳氏,原名震钧,字在廷(亭)。出身满族官宦世家,其祖随多尔衮入关即世居北京,至震钧时,居京师已12世。庚子以后,任江苏江都知县,宣统二年(1910)执教于京师大学堂。不久入江宁将军铁良幕府,并任江宁八旗学堂总办。辛亥革命后长住南方。博学多闻,善画墨梅及兰竹。由于世居京师,习闻琐事,著有记述北京历史掌故的《天咫偶闻》10卷,是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地方历史文献。又著有《渤海国志》、《庚子西行纪事》、《西汉三国学案》、《八旗诗媛小传》、《国朝书人辑略》等。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