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88|回复: 0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含2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2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过芝径云堤,沿着下湖的南岸东行,14:10. 远远地看到了“水心榭”。

7 [' M% t5 ^% Q* J! S2 e- {" N" x

水心榭俗称三亭子,原是山庄东南宫墙的出水闸,为宫殿区至湖区东路一处必经之景。

A: U( z) E9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山庄从此往东扩建,增开了银湖、镜湖,水闸便位于湖心,遂在闸上架石为桥,桥上置榭三座,康熙题名水心榭。

% g+ Q6 d S1 z9 p

水心榭中榭成长方形,重檐歇山卷棚顶,面宽三楹。南北两榭均重檐攒尖,四角各设一组立柱,每组四根,有矮廓相围。三榭亭南北端原各有四柱牌坊一座(今无存)。

! c( I1 H1 o1 t6 c' Y. g

榭下承架石桥,梁下设水闸八孔,俗称八孔闸。闸板是多块活动木板,可加可撤,控制水位。闸板设施可使下湖水位高于南面的银湖,湖水从闸板上方漫过,形成瀑布,水流昼夜不息。

! a; f$ w) g+ ]- Z$ w

康熙亲自题名并赋诗抒情:“一缕堤分内外湖,上头轩榭水中图。因心秋意萧而淡,入目烟光有若无”。

& {5 \1 s8 F# ^1 j6 d; l# k& q, x% \' [

乾隆常在此处钓鱼。水心榭四周风景如画;东南一片荷莲映日,红碧幽香;西北平湖轻舟荡漾,倒影连漪;青山滴翠,绿水含烟。乾隆常以康熙咏杭州西湖《湖心亭》名句比之:“水上起楼台,湖面平如静;春风吹柳条,远与山光映。”

0 Y8 X1 M# y' n) a; o

水心榭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八景。

; B/ D0 P; |. N) ?! L2 P# Y

由亭东北望可见文园狮子林,北观可见月色江声,西眺碧波万顷,山色与湖光相映,南临东宫之卷阿胜境殿。置身亭间,清风徐徐荷香缕缕,使人赏心阅目,犹如身处诗画卷中。

, q& c5 V: e3 c. G. c$ s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1 g6 f9 e$ o9 _6 z% H4 @

水心榭的中榭成长方形,重檐歇山卷棚顶,面宽三楹。南北两榭均重檐攒尖,四角各设一组立柱,每组四根,有矮廓相围。

0 N) M/ G) S9 l/ u& _$ p


水心榭是中国国内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常作为避暑山庄的名片。

1 W, Y `! Z7 l, R2 X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5 N9 g3 t3 \4 ]5 U4 T" O6 E

 

4 q2 s& r3 z1 Y* n; N+ b1 o5 j

三榭亭南北端原各有四柱三门牌坊一座,战乱年代被毁。

/ U' V) i4 e' g( ]+ U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8 _/ e* A( n: Q' n% a; G, Q, e7 R


 

- R+ ?; u& F I& J1 `, L

这张老照片摄于1909-05-12.,四柱三门的两座牌楼已无存了。

& P$ X9 [3 t7 A& o


三榭亭南北端现各有二柱三门冲天牌坊一座。

j0 \& b; e! i) P" T6 l! b


为甚麽改建成二柱三门的模样呢??

6 \, L* O# }! w* J; ]' n1 [6 f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7 K! t+ d4 p$ }3 Z r5 k

南牌楼南曰:晴霄虹亘

5 h2 k6 J9 k' |; N*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 v. U4 r) w- b. s8 `* x. s% P

南牌楼北曰:远碧鲸横

& E2 m. @7 T3 R$ K+ a,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 A* i. M5 E& ?! w* B

 

9 b0 j" v, b1 }5 N5 L9 p8 ]

北牌楼南曰:圆嵩澄霞

' G9 z+ |2 }9 H# |2 ]) ^" R# Z% g6 G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0 y8 |9 e0 W; b


北牌楼北曰:阆风涤翠

& e, y8 l7 C3 Z( h5 m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 G9 O0 E* m% w6 H; _, d/ D# \

 

' K1 z B+ w! }7 L

再发两张:

! X# T: u- p: c3 R) d5 f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 s+ D" g- P/ V* F

 

9 g9 N' u7 l6 `- d% ?


 

) J! r# D. |/ T/ o: a9 F

在如意洲岛东面,有一座庙:般若相

" ^6 F! m4 e1 U i# A, X; o1 X

如意洲建筑组群最东是一座寺院,名般若相,又名法林寺,寺前额曰“法林寺”,内殿题额“般若相”。由门殿、正殿、后殿、配殿组成。正殿五楹,内供释迎牟尼。东西配殿各五楹,内供天神。后殿七楹,主尊龙王,另供雷师、雨师、风师、雹师。相传,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热河总管率苑丞等官员在这里祭神。祭毕,诸官人等便开怀畅饮,尽兴而归。醉者,皇帝不嗔不斥。

, Z/ X4 C, `2 i7 M/ _) ]' \) J; X


庙里的龙王塑像,雷公等诸神的塑像,很精彩!

}0 a; b/ H7 ^; }+ r! N( Z

还是第一次见到诸神的样子。

I& L" D: d2 {- u! g

现在的时间是: 15:30 .

# f( W$ @: m+ ]3 q

到宫殿区转转去。

; E( B; G8 w ^% `8 n

避暑山庄宫殿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南邻市区,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 建筑组成。

/ A0 H7 P7 H4 H) `+ |" L2 D

建筑特点:采取中轴线控制,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体量较小,采用青砖灰瓦,追求朴素淡雅。与依山就势托起的一座座宏伟壮阔、金碧辉煌的寺庙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不惜施重金建庙,结交少数民族首领,达到安疆固塞稳固大清帝国的目的。

5 M H6 |: r- I- g/ A& W

建筑形式采取北方四合院的布局,共九重,层层递进,纵深发展。宫殿周围广植花木,或叠石为阶,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缓解正宫严肃的气氛。这是避暑山庄造园成功之处。宫殿建筑是皇权的象征,是皇权的物化。这四组建筑因用途不同,所以建筑规制也不同。

( H) ?) s$ s3 k" f) H


15:40 .

2 w; s$ M: V# r# P, S# I5 ]

先来到了德汇门内的东宫遗址.

$ J3 S, w8 X, ~


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为重台城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

' r. ]$ C( b) E! _: r( _1 w8 r% S

进入德汇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

5 H' Y8 g1 B3 {: R: E, Y5 m0 m

东宫宽90米,全长230米,比正宫短70米。占地面间达2万多平米,建于1754年(乾隆19年)。

) {' k @% p! p: u

1945年,东宫失火被烧毁。现仅存基址。

* ~! ?4 `4 ^; ?3 V

继续西行是松鹤斋.

) C' m/ [# H C8 c& h' y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 o4 _/ ?( v; N7 \; ?% u" e* B0 Q

 

3 Z7 E. V" |, U `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弘历在正宫东面建一组八进院落,与正宫形制略同,供皇太后起居用。

6 G3 x% \/ c6 P/ C1 u7 V5 J: o

门殿五楹,边辟掖门。

# _* z, @/ m8 q# h* |

二门三楹。

r0 E& E; P0 [* z3 v4 x/ x

进二门有殿七楹,题名松鹤斋,后改名含辉堂,有联“列乔松云屏开翠,庭间驯鹿雪羽舞瑶阶”。

3 l2 ]6 p d9 z+ `% h% Z0 V

再北有殿七楹,名绥成殿,为皇太子颙琰居住。嘉庆帝颙琰登基后改名继德堂。道光十二年(1832年),内务府热河总管以此殿供奉清廷历代皇帝画像。

1 ]! T5 I4 E( }. a

绥成殿后,有照房十五楹。

( p2 b& A8 t. r

再北有殿七楹名乐寿堂,后改名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

5 K' j3 n. x M$ t! I% V. U# Z

悦性居后,有上下各五楹的楼房,名畅远楼。   

. _# T, o- X" Q5 T5 ^. p

松鹤斋园林气息浓郁,院内假山别致,花木名贵;岫列乔松,庭翔雪羽;松鹤相息,摇曳多姿;夏风习习,松涛阵阵,环境十分幽静。

4 ^1 A' {* `* `. S |0 T' R/ R


松鹤斋殿门大开 ,正在举办摄影展览。

: A9 q- F8 \1 O

走进去转转,只看看古建筑,没看摄影展。

, p( M. O2 \( N% [3 Y- ~- `0 V' t

感觉很不错,只是较正宫稍小点。......

) r! g5 p5 M0 r- S0 G$ g( E5 L


出得松鹤斋殿门,围着殿门南面的钟楼转了一圈,来到了松鹤斋西侧的正宫(避暑山庄博物馆)。

1 U' s) C4 S7 _/ T0 {" q


正宫位于避暑山庄南部,是一组座北朝南,九进院落的宫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改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占地面积为20,800平方米。

7 Q) M9 M/ Y( W# F

正宫是避暑山庄的主要宫殿,处理朝政的中心。按照中国封建皇朝的规范,故名正宫。这是清代皇帝驻跸山庄期间居住和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召见王宫大臣及少数民族政教首领、接见外国使臣之所。

6 V G- P7 a4 ?4 n

正宫处在丽正门至岫云门之间的主轴线上,共有九进庭院,以表现皇帝“身居九重”的含义。

. E$ q" q" ~0 b9 f

以万岁照房为界,正宫分作前朝和寝宫两部分。   

: c& [" n( h. @7 b4 o8 k

它的主要建筑由南而北依次为丽正门、外午门、内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门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朝房、配殿、东所、西所、回廊、照房等组成,布局严整,擀朴淡雅,具有独特风格。   

8 Z+ U W8 P0 L; R- U5 D1 F

正宫现为避暑山庄博物馆。

+ U! O9 c" e3 }0 r3 G5 t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 r0 ^! i5 @# @* B

 

$ v, S' S) ]9 f Z


 

; ~, ]5 S- Q; i* @9 ^

这是外午门,现在是避暑山庄博物馆参观的入口处,须要二次验票的。(记得2006.09.来时只交10元就可参观的)

% \! k% \# q3 h Q

在门外可以看见游客在内午门前的匾额下拍照留影。

" o9 U/ @& `0 D& U

转贴一张匾额图片:

$ p8 f2 A4 l7 m1 E0 J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6 J0 d5 I9 A" B+ T" u

 

2 N* A: @7 \. {4 S, b$ u* Q i9 ?+ i' g


 

2 u8 o8 o0 q% n) p4 {! Q* l

现在是: 16:30 .

3 D7 C; W2 k6 m6 e @4 `9 ^


正宫进不去,余下的时间再绕湖区转一圈吧!

1 K$ ]& L7 ` s, ~, w- d


先拍一张夕阳下的烟雨楼:

- E4 D% w! k; I1 r" C* U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5 \$ o* v& @3 d5 z, l

 

3 W, R5 I& r [. L; W* u" t

环湖游来到了萍香泮。

' H7 o, [" b6 {9 x7 t

萍香泮

& F* Z/ y# W. t/ p9 n" Z) U


位于热河泉东船坞的西边,建于乾隆四十二年一四十七年(1703~1708年),为一组庭院建筑,南有面水殿三楹,额为“萍香泮”,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此处前俯泉水,水上架木为桥,水中冬有碧藻.夏有青萍。清帝常于此处观赏青萍,微风乍起,萍香袭人,湖中荷花与岸柳鸟鸣更是鸟语花香,恐是江南也难以寻觅的佳景。乾隆曾在诗中写道:

; K3 X' s8 B! @, K4 a


香风摇荡绿波涵,花正芳时伏数三。
词名关山月休怨,来看塞北有江南。

6 x9 ~; W6 R) B7 g"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 w1 D3 \1 E0 E J! m+ z% {) z



萍香泮近前,香远益清之北,湖畔立一块自然石,上刻“热河泉”三个秀美的大字。这里是热河泉的源头,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流经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自银湖南部的五孔闸流出,沿长堤汇入武烈河。因此,1933年泉旁曾树一碑,上刻“热河”二字,被当作世界上最短的河而列入《大英百科全书》,一时名扬于世。然而,正确地说,它只是一个泉,而非河。所以,1979年正式定名为“热河泉”。 大约在七千万年前,这里曾发生了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形成许多裂缝,地面上的水通过断裂渗入地下,经地温加热水温升高,再由深处涌出,便形成了现在的热河泉。它含有较高的碳酸钙、碳酸镁,矿化度低,水味甘甜;水中含有少量的可溶性二氧化碳,可谓天然汽水;微量的氟可使牙齿洁白;低量的硼酸又有消炎防腐之效。康熙曾赞美说:“土厚登百谷,泉甘剖脆瓜”。当初,山庄的瓜圃田园用热河泉浇灌,格外香甜。盛夏此处清泉细波;严冬,此处云蒸霞蔚,春意盎然。

( A6 X5 o5 F$ F, o5 q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5 Y# f3 T: D3 \1 u& C# @; L

 

2 Y9 t$ h% k) E9 M3 ~# P/ A


 

2 H# D& A5 d5 i6 u1 g' I

向南行,登上金山岛,近观上帝阁:

, C8 D7 g" l* t& q, Y


金山岛位于如意洲以东、隔澄湖相对。沿湖滨小道往南,跨叠石小桥可达金山岛。由山石堆砌,三面临湖,一面溪涧,峻崖峭壁,造型雄伟,湖水环抱,如紫金浮玉。金山,本在江苏镇江的江心。山上建有江天寺、妙高峰、法海洞、慈寿寺等名胜。康熙皇帝南巡时,多次登金山游览,醉心于江流天际的壮丽景色,回京后便在山庄水面开阔的澄湖东部修筑了金山岛。

9 s; p1 [/ z# j5 Y) h

避暑山庄的金山与镇江的金山相比,规模虽小,但景物环境相似。

* n0 D( P6 L" G3 T* Y0 \

山西麓有石阶与水滨相接,可由此登舟泛湖。

% s' n v1 p% J3 n B, A% q% J

历石阶而上是面西的7间敞厅门殿。东上便是面阔5间的镜水云岑殿。

5 ^' r! u8 v I8 X0 P; o- ~% s

殿外有过山曲廊,回环曲折,高低参差,形如半月环抱。

' Z0 r. P$ ]: G, R

再顺叠石蹬道拾级而上,即金山峰顶平台,台上面南建殿3间,名“天宇咸畅”。

0 R6 C( u) U7 |( w

过此殿可登危楼高耸的三层上帝阁,

6 I) c/ h4 [% \

阁檐悬有康熙帝御笔匾三面,下曰“皇穹永佑”,中曰“元武威灵”,上曰“天高听卑”,阁的上两层是皇帝礼奉真武大帝、玉皇大帝的地方。

d( ]/ Z3 U' U) _. K0 i

阁下临湖一亭,乾隆皇帝题名“芳洲”。

2 x: T' B5 a, C6 b2 N& F* @

循上帝阁内木梯登阁,如登妙高峰,水天空阔,融为一体。

, A( J4 h- G# T& D

康熙皇帝说此阁:“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0 y- b9 f, l1 @2 {% ^& Z


.................

8 M( b+ }8 a" g7 r, x# b$ {1 v


17:40 .走出山庄德汇门。

3 b0 G. A* Y! K1 \

 

1 t9 R9 k) u+ ~8 m5 I" p$ y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1 K) {1 l0 F/ }/ O! G$ c( w- R



再发二张承德名山照片

( A. S* T/ P* R0 j

 

E- P- C0 W5 l: z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五)

6 {5 e/ Q1 P. I* i8 [, q


 

6 J, J& ]$ O) \7 h$ l4 O4 h% I+ ^

坐11路公交车到承德站,售票处已是人山人海!!!

. X) `4 b& Q: M3 s& C% A

排队等了30分钟后终于买到有座的票:

! Y4 b2 w6 c. O) ~8 R4 t0 [6 Y1 E

10-01. 承德站 22:23 始发的4454次(普快硬座 票价26元)

5 D( b2 w6 j @

第二日(10-02.)早晨 05:20 到河北省高碑店,再转乘汽车去易县清西陵。

! m+ Y! M, E3 H* A


还有三个整天时间。

, r+ M8 r# x0 b" o* e

三天都是看庙——————口外八庙。

+ U. a! g: ^+ T

 

; i7 R1 W( D9 C- H. o5 U) R( t

 

8 }! z3 \0 A+ l, d( c5 k3 m3 w

 

. z7 C5 S% F* g4 `( v6 n J

 

3 S4 u+ q( l) T7 Z4 y

待续。

7 E' s+ `; z. Z) E& Y( R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9 23:52 , Processed in 1.2584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