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 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要禁压不祥之俗,在民间甚为流行。 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 |4 E4 P0 G% l0 P: y3 A/ a/ e
急就章8 M3 E) ~# b! Q- R# d. H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 A2 B+ C9 J/ y9 O
。敢当,4 A1 I8 _4 x- y) u7 U
所向无敌也。”颜氏认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3 p6 k4 G9 D# [% ~/ ]; }6 [
石敢当+ Y! |' V& l4 w6 v2 }' u7 @
”条中引用了史游的《急就章》及颜氏注,完全同意颜氏的说法。颜师古对石敢当的解释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我们知道,《急就章》是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若据颜注,石敢当就是姓石的那个3 j7 u r8 @& e6 z$ c- ~7 }/ R
人所向无敌,除非姓石的那个人当时名声很大,否则儿童很难接受其说,教书先生也很难讲解清楚。我们遍查古籍,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位汉代以前的名声很大的无敌英雄石某某,近现代学者邓尔雅指出。石敢当一语, H8 `& a7 I, t
。出《急就章》,本无其人,后人特就文意石敢当以为喻而已。”(《
1 V1 J+ `+ m6 O' s8 U 民俗, _- @" H2 {4 w1 G
》41- 42期合刊
% P% P) l+ }9 n9 e/ s/ @1 x( j# d )宗力。刘群二同志亦认为:“西汉史游《急就章》有句云: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以为石乃姓氏,敢当为所向无敌。
# ?% ?$ D9 @% W4 b* R6 c* I4 i 说者谓石敢当碑即取所向无敌之文。以镇,此说稍差强人意,然犹未尽。古语中此类语汇甚多,何故专取于此(《中国民间诸神》)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石敢当是五代汉时的勇士。明人陈断儒的《群碎录》云:“五代汉刘智远时,有勇士名石敢当,其慕古人名以自表见耶?仰即其人与?”杨信民的《姓源珠玑》亦讲“五代刘智远为晋祖押衙,潞王从珂反,愍帝出奔,遇于卫州。智远遣力士石敢当袖铁槌侍。
- k/ t+ b6 W) U( J/ A6 ]# w! ` 晋祖与愍帝议事,9 W' \6 [" \3 | M% Z7 C
智远拥入,
4 x9 b9 L5 V& V& M 石敢当格斗而死,$ h. w5 Z+ u% R* T4 S9 p6 o! Q, [
智远尽杀帝左右,: o- z8 \8 w& T3 k+ A9 [
因烧传国玺。9 O+ J% H4 W8 z' E
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故后人凡桥路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居民”。 我们认为,石敢当之石碣(碑)与五代勇士石敢无关,理由有二: (一)遍查旧、新《五代史》,有名石敢而无名石敢当者,亦没有把勇士石敢尊为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据《旧五代史·高祖本记上》记载:“应顺舍,晋高祖镇常山。唐明宗召赴阙,会闵帝出奔,
( O, ]5 n2 g$ w. @" l2 m8 b 与晋高祖相遇于途,* ]8 P& k- u$ E$ f6 \5 I& J" W
逐俱入卫州,泊于邮舍。闵帝左右谋害晋高祖,帝密遣御士石敢袖铁槌立于晋高祖后。乃有变,敢拥高祖入一室,以巨木塞门,敢寻死焉。帝率众尽杀闵帝左右,逐免晋高祖于难。”! z3 c# ^3 ~' Y$ Z. I2 e
再据《
; o, k# e0 H& O& Y6 Z$ w 新五代史·汉本纪要第十
3 C' u3 p* A6 J2 H9 u# D/ o 》记载:“
X0 p& `1 [1 G' G4 ]/ {% K 潞王从珂反,愍帝出奔,高祖自镇州朝京师,遇愍帝于卫州,止传舍,知远遣勇士石敢袖铁槌侍高祖以虞变。高祖与愍帝议事未决,左右欲兵之,知远拥祖入室,敢于左右格斗而死,知远即率兵尽杀愍帝左右,留帝传舍而去。”旧、新《五代史》记载虽然文字上稍有出入,但勇士系石敢而非石敢当则是一致的。 (二)石敢当在西汉史游的《急就章》中已见到,莆田县曾出土唐大历五年的“石敢当”石铭,据此,石敢当早于五代之勇士石敢明矣。清代学者翟灏在《通俗编》里也曾明确指出石敢当与五代之石敢无关:“据《五代史》,刘知远为晋押衙,高祖遇唐愍帝于传舍, 知远使勇士石敢袖锤侍高祖以虞变,谓植石所镌取此,即大历有镌之者,断知此说非矣。” 第三种说法是把“泰山石敢当”说成是“大夫”(即医生)。《茶香室丛钞》卷十记载:“国朝王渔洋山人王世祯)《夫于亭杂录》云: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按:此五字南中有之,而无医病之说,亦无大夫之称。”单就这段文意即知,泰山石敢当为大夫的说法流传并不广,仅止于北方,而南中皆无。北方何以流传泰山石敢当为大夫之说,考其渊源,是流传已久的石敢当可降妖镇邪的演绎。在流传泰山石敢当可以治病时,恐怕已没有人考究其是人是神还是什么东西,不然,何以讲“能暮夜至人家医病”而不讲白昼亦能入人家行医? 据查阅文献资料及在泰安市境内的调查可知,凡刻(
w# F3 z9 H" g 书1 p& H" d4 T" Q, ^) R$ F8 v* z
)“( g1 s2 H" m: B) \. @$ b0 I1 k" h
石敢当”(或“3 I9 {/ V1 p7 u& ?
泰山石敢当
+ i" ~& g; o% ?. Q. k ”)之类者,多用石质材料 ,而用其它材料者较为少见。1988年,在肥城县发现12处刻(0 Z4 _. ^3 O4 r& N( {" {, [
书
% @/ f+ X P- H# Q& o$ C4 N3 P( K )“泰山石敢当”或“泰山石镇宅”者,除两处新房子是书写在墙壁上的以外,其它10处均是刻之于石的。立(砌)石刻“石敢当”之类语言的基本作用是什么呢?诸如莆田县出土的唐大历五年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是也。其它作用都是这种基本作用的引申或演义。“* ]' s8 n. r+ h5 u' h
石敢当
6 k; h0 K; d8 |& p4 H. T0 e ”三字中有“石”字,石敢当刻于石上,其作用是厌殃镇邪,从其深层内涵上考察恐不无内在联系。汪宗衍先生《石敢当》一文中谓:“《淮南·万毕术》云,‘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殃也
/ y' Q8 {* j b. c/ ~6 F1 y& G ’,庚信《小园赋》,‘镇宅以埋石’。吴兆宜注《荆楚岁时记》:‘十二月暮日掘宅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民俗》86-89期合刊)。
* Y; r+ l& u) z# T& w$ G 王成竹先生认为,这很可能是石敢当的由来。同时王先生又指出:+ m8 x% `/ F( b0 u$ r3 x
“就石敢当三字字义讲,盖即石可当其冲也。故镇于庐舍,墙隅街衢巷门前直冲之处也。”(《中国民间诸神》)宗力,刘群二同志认为王成竹的见解“颇有道理”,并进一步指出# d/ ]8 F2 k( o, ` {# L' g8 R
:“
* f, L' M2 Z5 T( F3 S0 k 宋庆历中所发现之唐代石铭(指莆田石铭),非如后代小石碑,而是埋于宅基下, 与上引镇宅之石颇相类。实际上,此即古代灵物崇拜之遗俗,以石为灵物,赋予辟邪镇鬼之神力埋于宅下,后又借用“石敢当”句,以壮声威。即如近代简化为小石碑,小石人,实亦视为辟邪之灵物耳。”(《
& `; V9 h# ]. o( l5 e( x 中国民间诸神》)宗力、刘群认为石敢当是“古代灵物崇拜之遗俗”,极有见地,稍感不足的是没有展开论述。 灵石崇拜是一种十分原始且流行广泛的宗教习俗,它形成于史前社会,阶级社会有其习俗延续。灵石崇拜与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育及避邪厌殃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这里我们仅就与“石敢当”有一定的关系的,具有避邪厌殃作用的灵石崇拜作一番探讨。“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宗教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某些岩石所具有的奇特形状、颜色或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都可能被古人赋予灵性。台湾当地土人称神石为“石头公”,把它看作是保幸福、避妖邪的对象。我国羌族地区,流行有白石崇拜。关于白石崇拜的由来,羌人的传说
3 V6 S$ ^+ g$ _8 R, |# R :古人羌人和戈鸡人战争
. D6 d I/ r% k: @4 t ,不能取胜。当时有神梦中指示羌人,要用白石作武器,才能战胜戈鸡人。羌人如言而行,- ~, z1 N4 ?; E+ B) K( U
果然得胜。
8 G. l0 x. l9 ]7 [6 @ 但不知此人的形象如何,便以白石代替以供奉之。非洲尼日利亚农村给神石供奉食物以求治病。新几内亚有一种神石,土人认为石里附有精灵,流通影响他物,如放在园圃内,即能增加收获。以上所引均为民俗学资料,就考古学资料来看,也不乏例证,甘肃永靖秦家齐家文化墓地,有不少墓随葬石块,石块有大有小,多呈白色,石块放在死者头部可或身体两侧,有的则围绕在死者一圈。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葬式,大都有石块随葬,少者五,六块,多的达105块。广西南宁地区的史前墓葬,如西津和长塘的不少墓中,流行着用一
8 l5 R. |( W( V2 M' K( [" j0 I 、二块未经加工的片石随葬,石块多放于死者头部, 有的墓则在人骨周围用石子圈起。1945年春,夏鼐先生在甘肃临洮寺洼发掘两座墓葬,都有大块砾石随葬。另外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的部分史前墓葬,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的部分墓葬也有石块随葬。值得指出的是,在史前墓葬中或在同一墓区中,随葬石块者总是少数,说明墓主人很可能是非正常死亡,墓葬中随葬的石块很可能是灵石,其目的是借助灵石来镇墓驱邪,
+ W8 a! A1 k& U( ^, O 防止死者变成厉鬼作。
9 Y$ @' Y* e7 M2 y; a/ ] 下面我们再回到石敢当的探讨上来。西汉史游的《急就章》有“0 s5 T2 q# y( F
石敢当”( M4 f, X. K' ]+ }
之语,唐颜师古有注。前已指出,颜氏注“石”为姓不妥。石敢当的真正含义应当解释为“
3 h1 k- B7 M; w( _4 S6 K 盖即石可当冲也' Z# U3 B. l/ S
”。即灵石可以避邪厌殃抵当一切。石敢当避邪厌殃之俗也可以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找到旁证:“河南汝阳彭氏墓路头立一石人,在石兽后。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 顿息石人下小暝,遗一片饵去,忽不自觉。”此事被路人哄传, 说“ A( U' n3 T$ z! v8 [/ h
石人能治病, 愈者来谢之”。! l+ L% ]$ W, I2 Z
又说“头疼者摩石人头,腹痛者摩其腹
4 b/ H% z A1 \/ B, M) W ”,“凡人病自愈者,因言得其福力”,故尊那墓前石翁为“贤士”。显然这是人们把石人作为避邪治病象征的一例。这里附带讲一下,泰山山顶碧霞祠院内两通碑,俗称御碑,至今有用硬币摩碑防病之俗。, \) x4 X4 {( B; x/ H U+ `& j
摩碰御碑者口念道:“
6 U( ^' ^; J6 O9 d* h7 \( A3 e 御碑摩,御碑碰,摩碰御碑不生病。”此俗与上述应劭所记有相似之处,宋仁宗庆历年间,莆田县出土的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百殃,官吏福, 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此石铭原埋于宅下,其镇宅之意不言而喻。明清以后,用“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镇宅或镇巷陌桥道之要冲颇为盛。3 j& ?# \) c1 Z2 h, q
《
: c0 F7 Q B5 K8 u) j, y( G3 O 通俗编》引《继古丛编
~1 D1 ~8 @. v9 ]/ U 》云:! B% B. M, I. \2 ?: i
“- \0 p" v! n" x
吴民庐舍,遇街衢直冲,必设石人或植片石,镌石敢当以镇之。”袁枚的《随园随笔》亦载:“镌今俗为厌胜,树一石于庐所,曰‘石敢当’。“本世纪二十年代邓尔雅先生调查:“粤俗随地有泰山石敢当石刻。大抵其地有鬼物为崇或堪舆家以为形势而弗利居民,借此当煞气耳。以上所引的资料多属南方
: }( l$ [& d1 n4 W1 N5 G: f+ n ,
4 p1 {, Z3 z1 h& Q5 Y8 a3 |! u 其实北方亦然。前文引清代王渔洋山人(即王世祯)语“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可证。枣庄市底阁曾发现一块奇特的岩石,+ i3 u( x/ [ b
呈红色,
* S) `3 ?0 n" ^; E 高1.1米,宽0.65米,厚0.35米,上刻有“镇宅煞鬼,隆庆二年立”字样。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后的年号,隆庆二年即公元1568年。肥城县张庙村亦有“泰山镇石宅”小石碣发现。至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结论:有关石敢当之习俗,是古代灵石崇拜之遗俗,其作用,无论在何处,主要是避邪厌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