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阳和二月,又有大地复苏的感觉了,那种踏青的愿望早已按捺不住,终于在本周四约了目前正赋闲在家的小Z一起到谭柘寺一游。可没想到,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由于前面的事情以及交通等原因,我和她在五棵松汇合的时候就已经下午三点了,照这势头,估计开到谭柘寺人家也快关门了,索性去个近点的地儿吧。 还好,我堵在路上的时候心中已有了第二方案:从地图上看,法海寺似乎距离五棵松不远,早听说那儿有精美壁画,最后和小Z一拍即合,就改去法海寺了。 我这人轴,不太相信GPS,就信地图,没去过的地儿更是唯地图是瞻。反正从地图上看,从古城大街一直往北,然后再往西一拐就到了,可真一走起来发现没那么容易,走着走着居然进村儿了,只能一路打听着往前摸,路况不那么乐观。还好,周围老邻居们没有不知道法海寺的,所以冤枉路走的并不多。快到法海寺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路牌,上面写着法海寺、龙泉寺、承恩寺、田义墓四个景点,显然这几个地方距离很近,这令我十分兴奋,因为前些日子碰巧从网上得知承恩寺在石景山区的模式口大街,由于寺院非常清幽古朴,故一直想去探访,没想到今天倒可以捎带手了。 汽车拐了个弯,即进入模式口大街,嗨,说是大街,比胡同也宽不了多少,得亏没有为了专程寻访承恩寺而找模式口大街去,这可哪儿找去呀?难怪常居在西边的小Z同志也从未听说过。我们是从东往西走的,所以先路过了承恩寺,不过外面看着冷冷清清,似乎没有开放。我们打算还是先奔法海寺,调回头来再看它。 虽然走的是山路,但我们感觉一路上都没离开居住区,说城市不城市、说乡村不乡村的那种景色,反正不太象走访景点。由于路不熟,我又走错了一个岔口,不过误打误撞倒也有好处,偶然间发现了一处过街楼遗址。我从未见到过过街楼实物,此前只听说过儒福里过街楼,并见到过照片,后得知已经拆了,且北京城已不剩什么过街楼这种建筑。回来从《北京风物佚闻录》上看到,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原在门头沟和石景山地区有不下十处,但由于道路的阔宽,大部分没有逃脱被拆除的噩运。比如石景山区的北辛安镇里原有一座小巧的过街楼,早已拆除。该区模式口村口,原有四座过街楼,现在唯一一座也仅存北边的半部分。如此说来,鉴于我们所处的位置,估计眼前的遗址就是上述的这半部分喽。 现已经完全看不出以前过街楼的模样了,只剩了一个方土堆儿,要不是因为有个明显的标志,谁知道它原来是过街楼呢? 随后几经打听,我们终于看到了一小片停车场,这才踏实了,不出意外的话,法海寺已近在咫尺。把车停稳后一问,果然往山上步行不远就到法海寺了。高兴!当时就是有点阴天,要是天气再好点儿,我们的心情就更加愉悦了。山路间,白色的杏花已经妙然绽放了,顿时让我们觉得本次踏青不虚此行了。
山路尽头,红墙黄瓦的法海寺豁然闪现,只是有点异乎寻常的清净。我们拾阶而上,发现上面拦着个矮栅栏,旁边居然贴着“禁止入内”的小纸条。噢,合着也不开放啊?俺们不禁又打量了打量那个小栅栏,觉得它十分幽默,您好歹立高一点儿啊,凭您这身量儿就把我们拦在界外,是不是也忒让我们没面子了。于是和小Z互递了一个眼神:翻! 进得院内,感觉更加清净异常,绕过山门迎面是天王殿,配合着老树和石碑,显出几分苍凉之意。
当然,由于未开放,大部分殿堂都是紧闭的,不过在天王殿背后,我们意外地看到了一副壁画,确实相当精美。以前听房爷说,法海寺的一副壁画中是有小猪的,不知道都藏哪儿了。
正看这张的时候,只听背后已有人喊:“喂!现在还没开放呢,快出来吧!”得,人家开始轰人了,咱再没素质也得有个限度不是,草草又看了两眼,就只能往出走了。为显示我等并非歹人,又和工作人员闲聊了两句,得知这里原是开放的,近期正在重修,修缮一新后将重新开放,估计在今年7月份左右吧。唉,咱来的不是时候啊,如果早些年来,想必就会看到较比古旧的法海寺了。个人审美更倾向于那些有点儿古旧、甚或有点破败的寺庙,因为修缮后,那种可爱的古劲儿就没有了,显得趋于商业化,没劲! 走了一小段下山路后,路上看见这么一处石碑
当时没有仔细辨认碑上的文字,回来把照片放大后看到,上面写的是“御用监太监朴庵李君碑”。原来这李君就是法海寺的建寺人――明朝御用监太监李童,字彦贞,号朴庵。该人于永乐初年入选宫中,是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及景泰帝的五朝宠宦,曾多次随永乐皇帝北征,平定蒙元残部骚扰,仁宗时随驾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宣宗时随驾出喜峰口,征讨蒙古兀良哈部,立下功绩。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李童为报圣恩,捐资在京西玉河乡水峪龙泉古寺原址兴建了一座佛寺,即法海寺,该寺以存明代壁画著称。此墓碑保存完好,字迹也尚清晰,由此使李童的“光荣历史”令后人得知。 我们随即又寻着龙泉寺的路标继续往前走,不久即远远地看见寥落的山间闪出一处房舍,孤零零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怎么越看越象西游记里白骨精变出来的?
我们随即又寻着龙泉寺的路标继续往前走,不久即远远地看见寥落的山间闪出一处房舍,孤零零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怎么越看越象西游记里白骨精变出来的?走至近前一看,门上挂着“翠隐茶院”的牌子,只是也门户紧闭,并不接待客人,经询问得知,感情也在装修过程中,预计夏天才开。据说整个龙泉寺都已变成了这个茶院,寺院不复存在了,莫非真是“禅茶一味”的说?
最后,不免依来时路又走访了承恩寺。遗憾的是,这里也在重建,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个工地而已。
据这里的保安小伙子介绍,承恩寺也要到奥运前才重新开放,现在进去了也看不到什么,不过是些空房子而已,寺里原也藏有一些壁画的,但鉴于是珍贵文物,所以翻修房舍时,壁画都转移了,不如等重新开放后再来。 我从工地边上往里窥视了一番,感觉寺院的面积并不很大,一水儿红墙灰瓦,网上介绍说该寺有四进院落,院墙四周有明清寺院所罕见的瞭望更楼,但这里倒看不大出来。承恩寺自古就有"三不"之说,即"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因此庙门常年紧闭。有人推断,此处可能是明代政治史上的特务机构,是东厂西厂的外围重要据点,兼有皇家情报机构的功能。绕过正面,我又照了两张照片,那紧闭的山门确实增强了该寺的神秘色彩。
从承恩寺下来,本想再看看田义墓,也算是把这一片一网打尽。我知道田义墓那里有个太监博物馆,一直很想见识一下,但跟小卖部的老板打听,他居然不知道附近有田义墓,更不知怎么走。更无奈的是天色已晚,估计即使找到了地方,也无法参观了,所以也只好就此打道回府了。 回去的路竟然极其顺畅,此一行虽然看了三处均不开放的地界儿,但好歹走了些山路,些微呼吸了点儿山间的新鲜空气,关键是寻古访幽意味十足,就凭这一点,也算不枉咱踏青这一回了。法海寺这一片,估计以后还会再来重游。
回去的路竟然极其顺畅,此一行虽然看了三处均不开放的地界儿,但好歹走了些山路,些微呼吸了点儿山间的新鲜空气,关键是寻古访幽意味十足,就凭这一点,也算不枉咱踏青这一回了。法海寺这一片,估计以后还会再来重游。
% ^7 i1 b1 c*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4 11:52:0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