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计划是:
& h8 I Q7 C/ U. w 拍摄孝陵的朝山(金星山)——访苏麻喇姑宝顶(老贵人园寝遗址)——拍摄兴隆口——谒昭西陵——游走孝陵神道(影壁山以南段)。 7 y4 `+ B. V* r* p/ q
6 T1 `% n2 ~2 f$ }+ i) u$ @
8 ^& ?6 ^2 Q5 \' M3 |1 @ . w& s# R: w" \# W- ?3 F
续前文。
4 o( B+ m T1 y) \4 @ + _$ @4 l1 U. g4 x) t8 I7 Z
* c/ g+ c, J) X4 u2 R2 T% @ 时间已是15:00. 5 i2 J K+ p" {5 y/ ~# ]& c
我来到了孝陵神道的大石牌坊前,游走孝陵神道(影壁山以南段)。
% }2 j) N5 S9 U, Z8 I
. R4 V! U( G0 k, D0 c/ |$ A2 x
. E, |8 l- C9 }) k, w. \
6 S$ d& N9 ]# g* }( R [转帖]: . [/ t4 P q4 ]4 {
$ n/ s1 ^4 e. I% V/ S 0 A% ?- w' u/ U8 L5 t& u/ j
孝陵为清世祖顺治帝的陵墓,是清东陵的主陵。 ) h! Y. U, |3 u; ?1 V! b4 d
/ N! i/ k5 {5 D8 x+ G+ Y孝陵始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主体工程于康熙三年(1664年)完工。
4 x7 Q- h/ ~% R! Y
& X) |) ?( i5 G8 n孝陵前导部分的石牌坊、大碑楼、石像生、桥梁等在以后的多年中次第完成。 + F6 w. l% j' p* E5 N' j1 q4 W+ D
% e: W* F1 v) @5 |1 v C
1 F! t! S' E8 [2 X! F" e+ p" g
' H$ ?" ~1 I) W. o5 Z% ^4 T
雾灵山是孝陵的太祖山,是“后龙之正脉,风水之大源”,其山脉逶迤南伸,到昌瑞山而止。
( j9 b; C! V; A2 W: Z
3 h" Q. F ~/ s9 T! h! n/ F昌瑞山以北的“后龙”部分,地域辽阔。
$ r; N: ^) O: j& o: f; g 1 V* n& G3 m5 B
其内千山卓立,万岭奔腾,密林蔽日,是陵园的风水保护区。 : R4 O) O; `) Y( c7 {
2 I @9 G$ r: _4 R9 v
昌瑞山之南的“前圈”,四面环山,中间是约50平方公里的平坦之地,陵寝皆建在前圈之内。 . w8 K" y% _: U& D, N/ c* D5 U
t' ~; V4 W) [! p$ W2 ^陵园东面的雁飞岭诸峰,千岩错落,文笔插天,势尽西朝,俨然左辅。
# X' F( [4 k$ v! y- s # o8 \9 w4 J, @( y" ]6 Q+ E3 w
陵园西侧的黄花山、钻天峰众山,层峦飞翠,叠嶂腾辉,势皆东向,宛如右弼。
3 h' G/ @. _; b# @ k 4 U/ L, f+ F+ e' q% ]! H( U
高大雄浑的天台山、象山、万福山横亘于陵园之南。
4 p+ {, ?4 N9 c1 `# u: }5 w 2 H8 E& ~' _ S( G
雾灵山和昌瑞山之间的分水岭是“来龙”的脊背,众水东西浃流,从陵园东西两侧向南奔腾流淌,最后汇合于陵园之南的龙虎峪。
' Y* U5 [! o7 T! \& G
2 V }( K6 o B- J9 D5 G% ]这万山拱卫、众水朝宗之势,加重了皇家陵园的神秘色彩和皇权神授的气氛,与庄严肃穆的皇家陵园保持了高度的合谐统一。
) a7 w, ]7 v/ @$ _; n
8 X8 N" I& a {/ X








8 [2 h: n! o8 ^0 C" G! K3 g7 L7 w 9 X4 x# m0 k% |# Z+ S
7 Z- Q' ?4 V" ` E; k7 I3 J
8 E6 ^ P7 f ]1 x* u我三次到清东陵,这座清东陵文保碑我还真的没有见过。 2 h, @' a! B- M6 P( G
这座清东陵文保碑也许会在石牌坊南面的丁字路口处? # g1 x) M, n! S) a
/ L# t# d9 @- B7 I% n
, L; M) Z/ Z/ i% l7 K: i3 T B
1 H# N( T% @3 ^+ t3 `这是清东陵的世界文化遗产碑:
+ l b j% u2 p1 B' W) C * Q4 ~2 R2 U3 f+ m0 f


 6 ]; ~/ h' ]0 L: p/ P- T
$ C) v4 V4 }4 a, H图102.内,黄点即是我休息处,红圈内即清东陵的世界文化遗产碑。
: h+ o7 s( q/ i; x) K 孝陵的文保碑很奇怪地立在了孝陵神道上的五孔石拱桥的北面。 4 D& A5 C; w( B: ]
我先发在这里,以示进入孝陵:
+ d5 Q6 @7 O# s4 ^


 2 a, @# D/ q3 R& K/ _9 C
: _8 f1 V4 c( j) G
[转帖一]:
3 E6 i9 H# o8 D1 x% ]8 a 孝陵前有一条长达5600米的神道。
8 T* n4 F. Y8 `3 K- F
7 h0 h+ E0 X" I3 Z& o8 d: M6 w4 K神道中间以中心石、两侧以牙石组成,中心石和牙石之间用青砖铺墁。 - s( }# b4 `/ i% E7 M
...... & B) Y3 q5 l: z
b* ~" V+ C+ Y7 Q3 Z) E. H5 v
) E0 a y5 p% a: V% A' [' \- K U
/ T* z; q o6 F9 o[转帖二]: ' a) H: c+ d' l: I) h) u
* i3 j5 V l( H& n* y' G石牌坊是陵园前的第一座建筑,在大红门外。
& Q) j) W8 }9 c% T* z
% o [& H4 o& b% a) N% ~. v这座牌坊采用木结构牌坊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却未用一根木料,完全用巨石构筑而成。 - M8 l, L" W- S5 w' {% Y5 ]: N
$ d2 \- g6 A0 `6 w- m- ^清东陵的石牌坊面阔31.35米,高12.48米,其椽飞、瓦垅、吻兽、斗拱完全用青白石雕琢而成。 ; @) \/ {4 k1 X) |) t) ?' v% h2 _
' D& K4 Z; z2 l& m* a7 N9 O) X
如此巨大的石牌坊,在我国现在只有5座。
2 h# @' T1 |4 D r1 n ; u K2 [% K% Z2 d1 M
这座石牌坊北距大红门214米,南距朝山金星山1500米。 , ^7 P. A3 f7 n9 _
! V( O$ X3 t$ B金星山、石牌坊、大红门处于孝陵的建筑中轴线上。
, K5 |/ F6 s1 T# X3 e
( y$ R- o# `8 o......
+ E& ^& T4 ^3 S- I3 T" C9 P; c+ ]














* ^9 {9 |9 N" i. H
石牌坊北立有东.西下马碑,上写有满.蒙.汉三种文字:“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 p) j# M8 y5 y& U- F8 o



7 O7 J9 }7 j1 |# b' d
# M$ u, i) {' I1 R
0 f2 Z0 g& ^4 R1 ~( ]- i& M图103. 内,红圈内是东.西下马碑;绿圈内是东.西值房。
& C" Z, D# Z! B# t/ | 4 ]2 ]& _ L3 x. r. A1 a) G
) x/ u, W2 y9 T8 `" \5 u
2 n7 h K, U$ m y9 d往北有东.西值房各一座,面阔三间,布瓦卷棚顶。 ! ?+ n! c9 b2 q& e7 j+ }

. P; W3 Y# d) f
- _# S5 Z, U, e4 F# d4 m' i
7 S7 P. Z* T) W, T
* A" L. o) P" o. G# S! k东侧值房前的狗太凶了,门前还横放着摩托车,我没拍东值房。
3 X* Z% h0 n( X3 n# x
; q" y' `) w) V' l) l - s& C+ A0 [4 `7 f" j, S
7 p* V8 S4 w/ F6 c, @6 x往北为大红门,面阔37.99米,进深11.15米,开三券门洞,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大门两侧还各有角门。 ) `9 ?7 Y6 K- E, A7 I
v$ Y! b# T1 |0 a7 T
) {# ?$ s- U* L3 x# {. U
; g; N+ G& Z& t$ g1 j5 y 待续。
! r1 k4 D9 O# w+ d!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