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8-10-3 18:57:44的发言:您对这几位全都门清啊。“开茶室的”,他开过茶室啊?碗碴室?那小嘴挺有意思,五子棋说完了,现在什么都说。和大人虽然玩的资历不深,但是最有派,说砸就砸,全都砸光光。免费听响儿。大美女听说是上海人,现在北京台一把抓,女一号,惭愧啊,咱们北京就挑不出一个顺眼的啦?那个壶,虽然有红有绿,色泽瞧着还挺柔和的。 还有,今天中午看见胖子英达主持夫妻剧场,王茜,那个演女警察的,居然问胖子“养花”的“养”怎么写?有趣。 八年前,在北京崇文区一条满是拉面馆和烤肉店的大街上,三个北京人兴致勃勃地成立 起一家瓷片标本博物馆,取名“睦明唐”。如今那些饭馆多已易主,而睦明唐的故事正被越 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津津乐道。 中国的瓷器收藏一直讲究器型完整,稍有残破价值就大打折扣。然而睦明唐的展陈却全部 由碎瓷片组成,陈展的6万多片碎瓷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原始时期到唐宋,再从明清到 民国,拼接出一部独特的瓷器文明史。 在馆主白明看来,这些瓷片身上有着特殊意义。中国陶瓷烧造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十多 个省份,共有2000多个窑口,现在80%的窑址已经不在了,而每一个窑的烧造工艺则 完整地保存在瓷器中,就像基因一样流传于世。 研究瓷器几十年的白明说:“这个标本博物馆就是一个陶瓷基因库,再过几年,这些瓷片 也会变得稀有。”八年前成立的睦明唐是北京当时为数不多的几家私人博物馆之一。它一直 位于北京东花市大街一栋高楼的半地下层中,场地并不气派,总共600平方米的面积还辟 出一部分经营茶艺。 但6万多片的古瓷碎片却是白明二十多年的心血,它们主要来自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建筑工 地,其中堪称镇馆之宝的元代枢府窑福禄铭文瓷碟就是白明从北京平安大街改造时的工地上 淘来的。近几年,白明的收集范围扩大到了大江南北。 坐在睦明唐的展厅里与白明聊天,记者整个下午不见一个前来参观的观众,但访客络绎不 绝,有请求鉴定的,有专门拜访的,忙得3个倒茶的服务员不亦乐乎。 白明直言不讳,8年来,真正买门票来参观的客人很少,但通过鉴定、讲座、交流,睦明 唐已经成为一块稳定的文化阵地。这里定期搞瓷友的专题展,甚至吸引很多外国人慕名而 来。 睦明唐的发展也是一条坎坷之路。八年前私人博物馆在北京还是个新鲜事物,当时身边很 多人不理解白明为什么要做这份不赚钱的公益事业。最艰难的时候,博物馆经费紧张到只雇 得起1名服务员,白明自己为客人端茶倒水。 “那时每天晚上看着外面的拉面馆、烤肉店生意兴隆,我们三个合伙人只能捧着一杯清茶 讲故事。”白明说。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三个人仍然决定坚持。白明开始写书,把自己的收藏经历与博物馆 理念一起推向社会。在收藏热的推波助澜下,白明的《打眼》一炮打响,新书《片面之瓷》 随之热销,睦明唐三个字也开始响亮起来。 回首八年,白明颇有感触地说,这条街上的拉面馆、茶艺馆不停更迭,但睦明唐的牌子一 直没变。八年来支撑着睦明唐的是一个没有商业目的的文化理念,现在它终于被社会接受 了。 白明的收藏也引起了海外人士的关注,曾经有外国人提出把白明的这些瓷片拿出去做电子 数据分析,组建中国陶瓷数据库,他没同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标本的价值终将被人 认知,特别是当有一天它们能用某种方式完整地呈现出中国陶瓷文明脉络的时候。当然这件 事必须留给中国人自己来做。”白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