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5|回复: 0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7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清帝陵的大碑楼的正式名称叫神功圣德碑亭或圣德神功碑亭。

- r9 u7 j- U; _7 I

祖有神功称神功圣德碑亭。

4 `1 W$ r5 y4 _: Y

宗有圣德称圣德神功碑亭。

% J6 J5 Z( k J" M

只有皇帝的陵才可以建立。

& v9 S j) w" w& P

清代的关内大碑楼均仿明长陵规制而建。

7 W( P% K' N* P+ `3 p( P8 g


第一个建立的是孝陵大碑楼,规模庞大、制度崇宏。

7 V4 F1 l6 r7 M6 E1 f- |9 k+ X

基础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每面檐墙各辟一券门。

$ Z( R2 R0 q4 z) d. y: ~

亭内正中巨大的石雕赑屃背上竖立着高达近7米的神功圣德碑一统,满、汉两种文字均镌刻在碑的阳面。

( W2 G5 ~) G1 _5 o

赑屃之下是石制的水盘,水盘面上浮雕着海水江崖。

* M$ b4 H" {8 o7 d# `+ r

水盘四角分别雕刻鱼、龟、虾、蟹四水族。

4 i$ e$ i8 R9 M; U' q7 C

碑亭外海墁四角各树立一根高大的华表。

+ }- }7 c `: _

孝陵大碑楼内竖石碑一统,自康熙的景陵大碑楼内并立两统石碑后,遂成定制。

( j, a9 Z& O% ~- l* h# ]

泰陵大碑楼是清朝在关内建立的第三座大碑楼,也是清西陵建立的第一座大碑楼。

- F3 N( M% Q% Y F3 k" [8 A


泰陵大碑楼其规制基本与景陵的相同。

7 P+ x/ I; m# N$ B( f

泰陵大碑楼只是券门洞上增加了青白石券脸石,水盘四角比景陵增加了四水族(孝陵大碑楼水盘有四水族,景陵则无有)。

& A3 Y) Q. O% W( A& ]; ^2 X

根据历代陵制,功德碑及碑亭要由嗣君建立,碑文由嗣君撰写;揆之情理,颇为得当。

$ [$ p0 X) j+ y8 c

常言说盖棺论定。只有后人才能对先辈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和总结,才能歌功颂德,树碑立传。

7 l5 o0 B% a6 g# t% Y

清孝陵的功德碑文是康熙帝玄烨撰写的。

- u2 f/ E2 L4 n$ I, q! t

清景陵的碑文是雍正帝胤禛撰写的,那么泰陵的圣德神功碑文自然应由乾隆帝撰写。

& n) c6 D) o: X5 `2 _

对于这一点,乾隆皇帝比谁都清楚,而且是早就有所准备的。

/ P& Q: v' v$ q# Z" p$ F9 P& L


按惯例,为先帝树功德碑,建大碑楼的谕旨要在先帝入葬山陵后发布。

. S$ S. ?' {/ I4 n$ E S* s

雍正帝梓宫是于乾隆二年三月初二日辰时永安泰陵地宫的。

0 K3 B3 V' @/ ^

6天后,即三月初八日乾隆帝发布了建世宗宪皇帝圣德神功碑的谕旨:

, j7 S( K0 H8 o) S* O0 ]


钦惟皇考世宗宪皇帝,秉道绥猷,建中立极,恩覃海宇。溥乐利于万方,德配苍穹;治宪章于百世。鸿模骏烈,史不胜书。今泰陵大礼告成,应恭建圣德神功碑,昭示无极。朕祗承基绪,敬念先猷,谨于斋居之次,洒泪濡毫,撰述碑文,丕扬懿铄。虽荡荡巍巍之盛绩,非语言文字所能传。即竭力铺陈,莫罄万一。而言言纪实,足以传信千秋,光昭琬琰。所有相度方位,建立碑亭及应行典礼,内阁、礼部、工部敬谨详议具奏。

7 Z) h; H+ P5 K5 t' s

看这道谕旨,似乎撰写碑文、建盖碑亭之事刚刚开始,实际上碑文的撰写早已经进行了。

4 H" h$ l& |, N

先帝的圣德神功碑文非同寻常文章,要对先帝一生的功业进行全面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恰如其份地评价,。

% S8 g$ r. ^$ v, E \& M+ s

因此不仅作者要有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还要有高度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洞察能力。

[- m6 g; i, z! w

乾隆皇帝尽管精通儒家经典,有较高的文化造诣,且又身为嗣皇帝,也不敢贸然动笔。

* I& B( z9 h) r. P

乾隆皇帝于是想到了当时在文坛上颇负盛名的高手方苞。

3 E: M% Z. D& s/ f

方苞,字望溪,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尤其擅长经说及书序碑传之属。

" R- w8 z* F/ q

乾隆元年,方苞官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之职。

+ L; I1 T& w6 j# m% g f/ \! k3 I

乾隆皇帝命方苞代拟碑文。

0 K& D) W1 U) m% m

方苞虽然是文坛巨匠,但不是政治家,他对当时国家的政治动向,新君的思想不太清楚,尤其是写雍正皇帝这位在朝野舆论中颇有非议的皇帝的功德碑文,更增加了难度。

5 T- d! D4 g* L7 p& _5 G0 b

方苞深知这篇碑文的份量,颇感棘手,但圣命难违,不敢抗旨不遵,致使这位文学大家竟“涉月经时不敢措手”。

! B5 ?5 s. ^) V' J6 Y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方苞才将碑文拟出,于乾隆元年九月初四日呈给皇上,并在奏折上诚惶诚恐地说:

0 g v: k, `0 L2 ?

“臣苞一介寒微,学疏识浅,乃承宠命,拟撰碑文,非其所称,为愧为恐,涉月经时,不敢措手。谨条次实录所载经世大猷,实心实政,具列于篇,敬呈圣览,伏乞甄鎔削琢,俾合度程,以光典。臣不胜惶悸战汗之至,为此谨奏。”

/ r* ]- ~6 I# Z8 D


按实际碑上所刻,最后落款日期是乾隆四年七月二十四日,距方苞呈上碑文日期相距近三年时间。

8 z% h7 L( E5 J! U2 D! N


可以推想,涉及到对雍正皇帝一生如何评价的碑文不会一次就写成功的。

$ a5 w$ j4 j: g2 q8 ^5 i7 x

不仅乾隆皇帝要仔细认真地进行斟酌修改,方苞遵照皇帝的修改意见反复重拟,很可能还要征询一些重要心腹大臣的意见。

; ~/ n) f( e, v% e

因此可以说泰陵的圣德神功碑文是多人合作的结果,然而碑文落款自然仍是“孝子嗣皇帝弘历”了。

: t3 f5 @/ K& l3 b

这篇碑文共有4411个汉字,尽管内容中多有溢美之词,甚至有神奇荒诞之处,但仍不失为一份研究雍正、研究清史的很有价值的史料。

3 ]! i1 z v9 H- U/ \* B

乾隆皇帝对于为皇父树碑立传是极为重视的。

$ q8 t6 L! g/ ~" `3 W5 R

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十六日,乾隆皇帝命自己的叔父、康熙帝的第十七子、善于书法的和硕果亲王允礼书写泰陵圣德神功碑碑文。

C, C* W: @" I0 w2 W

第二天又谕令精通满文的曾当过父皇满文老师的原户部尚书徐元梦将碑文翻译成满文。

8 ~& }; j3 _$ h


泰陵大碑楼工程是由太平峪万年吉地工程处承修的。

1 G( V. N0 J- O* `7 n9 G1 s& [

于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初七日立碑。

7 N+ B) n% k3 L% y2 \( ?

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初二日碑亭合龙,工程告竣。

' X+ z; t- I3 d

碑已立起,碑亭又已竣工,下一步工作就是镌刻碑文。

4 f" D& O; g, u# A

东边的碑刻满文,西边的碑刻汉字。

+ }0 G! P, |0 s# s/ D5 q& o6 G0 O

经钦天监择吉,于乾隆六年十月十二日午时开始镌刻碑文,到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二十八日,满、汉两种文字全部镌刻完毕。

: k' Y5 S7 h2 w

至此泰陵大碑楼工程才真正全工告竣,历时4年多。

# L3 s% k& b, H7 m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

0 @. D# N/ r/ ~3 X$ Q$ h1 O

 

5 [$ a) i; Y9 l u& o

俗话说:“摸摸赑屃头,吃穿不用愁”...............

x9 w% F n& J2 n" u5 T

 

# N8 f- Z" x' r' {% A' Z7 D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

) Z3 f4 G s; g1 x% t+ Q3 e% ?# G

俗话说:“摸摸龟趺腚,余生不得病”...............

$ p" L4 x D5 V0 R


石基上卧巨型石雕赑屃一对,各驮石碑一通。

4 v5 q: c5 z. z

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

! a; O, E+ X( ^

 

6 ~) Y9 h6 }; c7 N7 ]( t1 E- k

 

1 w9 }) P% X8 N8 i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

$ a6 A1 u1 h3 e6 x5 L

 

) ?3 ^4 p6 ?1 y9 I" s* g9 e

碑帽皆缠浮雕龙四条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

' x; g6 N$ ^5 f9 h/ Q) I2 c

 

* s% s! S% v9 _

碑额有"大清泰陵圣德神功碑"字样,碑身镌刻着满、汉两种文字,颂扬雍正的功德。

, U4 r8 }8 Z: r6 T/ [+ u





关内清帝陵共九座。

; o. N! V$ E' p/ x( ~

有五座帝陵建有大碑楼:

: _9 o3 B) b/ V+ E- [

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

2 l/ [2 D/ g' y4 n/ z) U0 U6 w# h

现在免费对外开放的只有泰陵的大碑楼。

1 n. z$ X. ]- Z; r

清东陵的景陵的大碑楼维修中:

5 M9 |: d2 f8 @

 

5 v9 S! N4 |! K

 

6 L2 a) d2 [+ }2 |8 V6 S# D/ T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

避“运”游(82)——永宁山下(九)

K. L% i$ I/ m \, J

 

. ~( w# W; k7 |9 |


现在的时间是: 2008-10-02. 11:30 .

# W% C: t5 }% W% H; p8 w

我在大碑楼北面券门外坐下休息,吃午饭,补充水份。

- i7 O+ _! ?8 z J' D

泰陵的圣德神功碑楼以北为一座七孔石拱桥,长达105.2米,为清西陵内最大的石桥。

* C J' ]* R o* G# h/ G


待续。

8 h5 X$ _; o$ g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6 09:43 , Processed in 1.22633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