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4850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8-11-17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7 14: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17 14:34 编辑
* B& [* K* a m4 x" ?. E; } M( g' U2 V6 y2 D
[转帖]:
9 H2 }* J9 R, V* G
t/ S8 v2 \# A3 p 《天坛牺牲所复建问题》 作者: 扬杯醉月 . t) F8 V. M9 E+ c- e. Z
: e) L, Y7 Z( @2 a$ P" b" F) u2 [! k9 {1 s0 g: f0 s A
天坛公园斋宫南门外有一块空场,空场上摆放了许多块汉白玉制成的柱础,并立了一块《牺牲所大殿柱础说明牌》,牌文为:“天坛外坛原设有牺牲所(今无存),负责饲养京都各坛祭祀所用牲只,该所正殿五间,供‘牺牲神’。近年施工中发现该殿柱础,移放坛内保存。”其中所谓“该所正殿五间,供‘牺牲神’。”与历史记载不符。6 v$ w* t9 M! n5 ?. t* S* y+ R
《日下旧闻考•城市》载:“牺牲所建于神乐观之南。东北为司牲祠。……牺牲所南向,大门三间。正房有十有一间:中三间奉牺牲之神。左右牧夫房各两间,牛房各两间。”! E- d$ d% ^* k" i$ f1 ?
徐志长教授的《天坛广记》结合日本人石桥氏所记对牺牲大殿的考证为:“仪门内正房南向十一间,居中三间为通间,是牺牲神供奉处。”# x" K9 X* X4 `6 e; h0 R4 U
以上证明牺牲所大殿应当是三间,而非牌上所说的五间。然而柱础表明正殿确为五间,这是什么原因呢?% M! V: L& |" s/ R! ]& p
) N9 X, ?6 Z8 a! c- w! U
一种可能是,中五间在初建时为大祀牲房,柱础是原明代大祀牲房柱础。孙承泽的《天府广记•郊坛》载:“牺牲所建于神乐观之南。……正房十一间:中五间为大祀牲房,即正牛房。”原来正房中五间在初建时为大祀牲房,饲养供大祀使用的黑色公牛犊,于牛犊五个月左右大时开始饲养,饲养七个月,养至一岁时,牛角大如蚕茧或栗子时即作为牺牲可用于祭祀圜丘、方泽、祈谷、太庙和社稷了。
7 H9 U) J$ h u$ m8 K
; g9 g. Z2 O* i9 u$ y 另一种可能是,这五间柱础为司牲祠(三圣庙)原址。司牲祠是牺牲所内最大的祭祀性建筑,位于牺牲所内东北角。司牲祠共有五间庙堂,南向,后来改建为司牲祠(三圣庙)、关帝庙和龙神庙。正中三间为司牲祠(三圣庙),正中供奉司牲之神,即饲养牺牲的保护之神,左侧供奉青山水草之神,右侧供奉牺牲所土地之神,每年于冬至前一月选择黄道吉日,由牺牲所最高长官值年大臣亲自焚香祭拜,祈祷来年饲养工作平安、顺利、丰产,达到各等祭祀牺牲要求。三圣庙东侧为龙神庙,供奉的龙王是牺牲所内四口水井水源的保护之神,阴历正月十三日祭拜。三圣庙西侧为关帝庙,供奉一尊关公圣像,是牺牲所官员、所军、厩夫、草夫的保护之神,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祭拜。
$ p& }, [' o, s) U7 B
h8 X* m7 P, Z 我认为这五间柱础为司牲祠(三圣庙)原址可能性最大,一是司牲祠原就是祭祀建筑,且为五间,而牺牲大殿原来是祀牛牧夫所住,且为十一间房;二是司牲祠由管理牺牲所最高官员值年大臣亲自焚香祭拜,等级最高。而牺牲所大殿三间供奉牺牲之神,祭奠被宰杀牺牲的亡灵,以消减杀生之罪业。于大祀后进行祭奠,由牺牲所第二级的官员两名司官致祭,等级较低。三是据天坛医院原筹建处工作人员王大爷讲,柱础出土于天坛医院地下核医学科建设工地,按此地理位置应属牺牲所东北角,也应该是司牲祠(三圣庙)原来所在位置。
3 K/ b/ Q0 G/ g- m9 p- m1 D) \+ f5 \7 a
, b+ ]7 _) _6 i, D# A; T& K9 u 历史上的天坛由祈年殿、圜丘、斋宫、神乐署和牺牲所五组建筑群组成。作为饲养祭祀牲畜之处的牺牲所,坐落于神乐署南侧,圜丘门内东南,与天坛主体建筑同时兴建。明代初名“神牲所”,清代改称“牺牲所”,是饲养祭祀用的牛、羊、豕、鹿、兔等动物的地方。
2 Q9 R" b _% S( z& Y! Q& c0 _ 据记载,原牺牲所坐北朝南,围墙三重,房屋极多,范围很大。内设牛房、豕房、鹿苑、羊圈、兔房、草房、磨房、豆料房、泡料房、内库房,以及牺牲所的满汉官员、牧夫、草夫和守军的住房等。/ r) f# g* Q7 N8 c2 R: |: q
牺牲所共三重围墙,最外的围墙北近神乐署南院,南与天坛内坛南墙齐,外围墙正门三间南向,第二重围墙东西五十二丈(约166.4米),南北五十二丈五尺(约168米),门南向为三间。最里面的围墙东、西、北墙后拆除合并,仅留南墙和一个垂花门。2 {, F4 e9 k3 V: F( Q
* E& v& b/ H( V9 L) d6 q; E/ S
解放后,牺牲所位于中央直属第一医院内,一九五六年,中央直属第一医院拆分为中央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和北京天坛医院,牺牲所北部主要建筑群被拆除,中央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在北面盖了教学楼和宿舍楼,牺牲所南部划归天坛医院,盖了宿舍,建了桃园。牺牲所正门三间住了一户姓刚的职工,后来随天坛医院外迁甘肃,牺牲所正门在一九七几年被天坛皮件厂占用后拆除。而如今,牺牲所已经损毁殆尽,仅存一段外围残墙,为南墙,位于天坛西里东区8号楼楼后。9 e+ b& A/ z3 G/ t7 ]5 s
近期,天坛公园完成了《天坛公园文物保护规划(2011年-2025年)》,对于消失的牺牲所建筑群,并未列入复建计划之内。天坛公园研究室文保规划项目负责人介绍,天坛医院等单位搬迁后,对原来牺牲所所在地区开展勘探,据史料重建牺牲所部分围墙,并在此开辟牺牲所遗址区。
v* ]9 {$ K e* D9 t; I 为了体现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我认为天坛五组建筑群中已经消失的牺牲所建筑群应复建,这可使天坛的五组建筑群得到统一。在重建牺牲所部分围墙之后,至少应将牺牲大殿和司牲祠复建,体现中国文化中推崇的“天人合一”观念中,人在对“天”敬畏的同时,对作为牺牲的动物们生命的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与统一和谐。6 |# o* `) X9 V3 u
: S% `- k! \% K* Q9 x% c0 V1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