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A/ d! Z* f1 k; A. p 9 J3 V) J. Y9 g0 k* y
现在的广安门内大街北线阁和南线阁的十字路口东北拐角,是广信嘉园;占了东北两面,商住两用。东头第一家,是"避风塘“。这个位置,五十多年前,是清顺斋清真饽饽铺。往东三十多米,是它的堆房(库房),临街两间铺面,厚木板的墙和门,墙外是皮匠黄瘸子的修鞋摊。这堆房放做点心的家什,烧的大块木柴(如现在烤鸭店用的),烧完的灰也运回这里。叫小灰,当年是洗涤用品。我家和堆房斜对门,家里洗大件衣物,就去要些,撮两土簸箕,在大盆里泡上两天,灰都沉淀盆底,上面的清水就是洗衣液了。人们说“快直呢”(洗涤效果好)。饽饽铺自己用,老街坊要也给。四邻受益。这是我对清顺斋印象深的一个原因。ffice ffice" /> 7 ]! V- |* J W
再有是门脸儿漂亮,三间大门脸,当中一间有大玻璃门,两边窗下是朱红色粗大方木的栅栏。门窗上头是満刷金漆的精致木雕,挂檐板上浮雕吉祥纹饰,下面是垂了红色布坠的幌子。还有是掌柜马兰亭和关于马家的传说,马氏家族按现在说够集团公司的规模。在北京及外地拥有好几个分号,牛街口的清源斋、通州的清宝斋、张家口的清华斋等。都属马氏集团。马兰亭父亲马子清在彰仪门一带小有名气,善于经营,还长于丹青,能画。结交广。特别是庚子年八国联军占北京的时候,多方奔走给老街旧邻出过力。当时法源寺驻扎官办练勇局,头头姓姚,和马子清有交往。姚官长手下有一百多兵勇。保护不少人家,混乱之中减少伤害。为此各界民众还给他送了“见义勇为”的匾。
2 I# N# z; r4 d4 F; E: _" A 同一年(光绪二十六年)开办了清顺斋,取己名中的“清”和寓意顺顺当当。开始了马氏家族的辉煌。当时人说“马子清头一运,开了个清顺”。饽饽铺的生意日益兴隆。在京城和外地陆续开办联号。先是买下菜市口烂熳胡同庆丰祥布店的门脸,开了清华斋,后院是作坊,前店后厂。品种增加百十种。清顺斋交由兄弟马子明经管。1933年马子清退居二线,马兰亭出面掌管。先后买下清华斋对面的一所大院子和南隔壁的一个干果子铺;有了大制作车间,扩大了门面。为了进一步发展,还采取新的集资办法,开辟新的销售门路。
( Q5 d& T0 v' l# J8 s 到丰台一带去“打会”(如现在的零存整取),给“会贴”(优惠券),通过各村有声望的会友协办,村民随意入会,金额不限,每月一般最少三角。就是“打印子钱”;是北京早就有的,可能是换个说法。和大小寺庙拉关系,也打会入股,年节、初一十五、法事道场,低价优惠糕点供品。无论资金、销路,都增加许多。
5 H/ b! ]) u8 H5 S; e i+ t3 o! I 马兰亭字写得不错,清顺斋就挂着他写的字,善交游,承续了家风,人际关系良好。日伪时期曾被选为外(郊),四区区长,秉公办事,济弱扶倾;私下救助过张自忠的眷属。对他的热肠侠义,百姓有很好的口碑。 + Q+ r. F6 Y6 k
1949年以后,成为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委员,参加过土改,还担任赴朝慰问团副团长到朝鲜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
2 c7 m+ D" b$ k- F/ u: D9 x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时,清顺斋率先公私合营,并担任北京市糕点业同业公会会长。为糕点铺的公私合营,贡献了很大力量;天不假年,1956年四月不幸病逝。不然会是政协中参政议政的活跃人士。尊敬的孙孚陵老先生 ,广安门牛街口福兴面粉厂经理。不就是广安门的工商业者吗。
2 K! [8 E5 _& {- p# f# j2 ~
, U, E% e/ s) ? , z: v8 q+ j) M" z- j
. r* g( H( J5 M- n! `# n' k+ a
% T1 q$ N5 w8 Q7 C5 u-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