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63|回复: 7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31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秋的西北,早上是贼凉,可是一过9点,阳光便暖和的照耀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此刻,我正悠闲的靠在大巴里,品尝着刚沏得的花茶,欣赏这壮丽的景色,期待今天的景点—玉门关,随手翻阅导游妹妹发给我的小手册,一个人,一段历史赫然映入我的眼帘:

. f( ^% @2 ]# ^1 ]$ n) y- _( \ A

 

8 s: u- q, ]) ^

 “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臣疏曰:“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蛮夷之俗,畏壮侮老。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昔苏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

0 a' T: m/ o) B, J- j# Z& u" @

 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4 g" I* t4 N }. }

 超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八月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超素有胸胁疾,既至,病遂加。帝遣中黄门问疾,赐医药。其年九月卒,年七十一。朝廷愍惜焉,使者吊祭,赠赗甚厚。”

( F& u8 }# ]7 {6 l$ ~( P

 

, N7 ~$ l3 |# Z: c0 s: ]

 读到这,我忽然想起了历史上关于班超的记载:遥想班超当年,“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毅然投笔从戎,其志何其壮哉!班超在西域三十余年,他在任期间,积极的推行友好和睦政策,谨慎处理中原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采取军事打击与和平招抚相结合的策略:“ 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于汉朝,当时西域各国传着一句话——倚汉与依天等。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汉王朝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为当时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 ]. l) [5 D0 c

 

) G+ q. I4 s- h R* u

 三十一年了,班超转战南北,纵横东西,大小百余战,无一败绩,但是,边疆的寒苦,多年的日理万机,染白了老将军的头,压弯了他的腰,“我不指望活着走到酒泉,只要能在生前进入玉门关,就知足了!”

6 o3 q/ U% y( ^5 ~4 I- i

       

2 V. p! v6 K% x- Z6 G; E+ S

  公元一百零二年,八月,班超七十一岁,在多方的努力下,年迈的他终于回到了久别了三十一年的大都 --- 洛阳。240年前,他的祖先张骞,刚踏上出使西域的漫漫长路,183年前,他的前辈苏武,经过十九年不屈不挠的抗争,手持汉节,回到了长安。而此刻,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一个暮年英雄,怀着叶落归根的决心,提着生命中最后一口气,踏着他祖先的足迹,回来了.....

- G6 V8 m g; i3 ^' T, u9 Z

 

0 z+ v6 j7 B! p& q

  一个月之后,老将军与世长辞。

" ]4 c Q1 y# _; d/ e! h C& M

 

$ ?/ P/ y; t3 Y& ]+ E; O k: g

  读着,想着,我的眼眶湿润了,也许班超在历史上留下的笔墨,不如伟大的《汉书》作者,哥哥班固,也许在出使异域的人中,他的名声不及苏武和张骞,但今天,“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已是妇孺皆知,一句“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的誓归故土的决心,和他为民族巩固与发展所作的贡献,足以载入史册!

7 C8 c" N5 i% r1 ^, \+ V

 

" A/ N, }/ D. G' Q3 m

  这次的西北之行,敦煌石窟的盛世辉煌让我折服,青海湖山海一色的壮丽自然让我赞叹,正宗兰州牛肉拉面时时让我回味,但真正震撼到我心灵深处的,是这样一段历史,一句话,一个人——班超。

* {% K6 g: V5 z& T, P

 

! l( [$ u4 F. i P1 K* s4 O3 `

  我还在愣神,导游妹妹已经喊开了“好我们北京的朋友,玉门关到了,请下车!”

5 x! C E, }- f$ F$ Z! n) y

 

) v' W2 J9 l1 Q

  远远望去,如今的玉门关,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

; I# L7 {; t0 T }5 O$ [9 G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4 l( |' x: i1 E5 l

  

# V3 _) V& c- `+ E" x# i' T! J: a

再往北是汉代长城遗址,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

$ T+ k, J+ U1 h1 Q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2 R) {, J0 j! T- Z

 

, y% a4 @: I/ M0 }

 

0 C; ]/ b( j' D2 H% T

  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

2 A# N% T* t& g' J6 X; d% O# }* e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 S" ?2 v8 P+ H

 

" W+ x1 D1 Y. w% g6 o* J; C

  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玉门关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

0 S' r: N& i$ s2 [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3 t1 G( A8 ^: X$ U2 \! H# p

       

- Z. r: S5 P0 N8 W- w" _

  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高97米城墙上宽均为37米,东西墙下宽4米,西北墙下宽49米,开西、北两门。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k, G: }. g% C [2 A2 U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分享]西行随笔—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 V1 y8 l) d7 l7 f* f% p

 

. H8 n8 g) z; Z1 O

 如今的玉门关,已经不再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点,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我国已是一个由多民族不断融合与交流而逐渐形成的大家庭,天南海北的朋友,都可以来此旅游,凭吊古风,感受今景,而旅游业的振兴,我想也是与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分不开的。

2 u8 S9 Z) P! v. s5 L3 o) L: @, s0 \

 

. p" G+ [ E+ o5 x7 J

 今天,当我们乘坐舒适的大巴,聆听着导游妹妹的讲解,感受着西北的壮丽景色时,不要忘了我们的祖先,为振兴民族文化、促进地方交流从未停止过的拼搏、奋斗,而眼前的玉门关,正像一颗历史的方印,牢牢刻下了一个人的名字——班超。

7 l: Z. [- f" u. [# N

 

+ F* j9 p/ _ t1 x3 u

 

v& b" P7 A0 I& g

 

& f6 P5 e0 K3 L8 e7 @& r% D* S

                                                   飞哥

, @8 r& X, F0 o8 @( c

 

) D9 ~3 H; p4 u

                                                   2008年10月31日

# `6 P! v) s" O) k

                            

i, H- }" u$ H9 R# M: _2 H

                                                   农历十月初三

2 J, W( s- i8 m+ g' `* |

 

$ f- f" R# \1 S# f0 U; d, n# i

                                                   随笔于垃圾处理厂办公室

# j3 G; `' L' B5 H, R F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8-10-31 23:02:00的发言:
" g; K- L, x q2 O

不错!喜欢班超,就一定喜欢“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的气度和意境~~

, E7 K% \: L; `7 ~+ a4 ~# r

 

, X! Y Y; a$ p* X

是啊,这次对班超其人其事有了一些了解,看来历史真实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啊,而且至今西北一带的人,提起班超来,居然是耳熟能详,人缘极好呢!

发表于 2008-10-31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喜欢班超,就一定喜欢“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的气度和意境~~

! O, x g1 G, `! \ }% x

 

发表于 2008-11-1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d) o; U" V# `6 D& z

               

( Y" p, \0 C% s# M6 y' f; h% o- q

        题照:

. @6 X7 O" n+ W$ q% t* F

 

6 G6 v7 K; o0 j+ J- ]2 u3 q

              岑参 :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 G6 }) s1 P# B, {

 

: F- h. S9 |0 y+ G8 @' Y9 K _

      有感飞哥叹班超:

9 X8 B4 k/ z8 Z/ Q

  

4 I: W* u' s* @& a

                 壮士出行暮年归,投笔从戎戍边陲。

6 r w# e1 m0 e3 ]

                 汉书永固苏骞史,今人挥洒班超泪。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岁月留金在2008-11-1 0:25:00的发言:
: o5 `$ ^( X3 I, N+ M+ a

        

( m& [# Q! \1 f- @, U

               

0 q% |% D1 P/ c9 L" k0 I1 o: X

        题照:

& z" g' f: s. Z

 

. {# Y1 e7 F- T+ y- |0 u/ U4 F: ?

              岑参 :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9 O+ }% \ }, Y" p) Z% `- Z2 G: m

 

( j/ x2 x9 D3 S- {( a# _

      有感飞哥叹班超:

. i+ J* Y! Y; p( d# y5 s

  

( |' {/ k; t A6 I# u5 n

                 壮士出行暮年归,投笔从戎戍边陲。

4 \# P, @3 ^8 K% s9 l) e- Q( c

                 汉书永固苏骞史,今人挥洒班超泪。           

5 {# v" C- a$ C2 w' p

 

H7 @3 w7 _2 ?% F1 U, `& M7 n

谢谢岁月流金先生,您的题照和有感高度概括了班超的一生,太精炼了。谢谢您。          

, ]5 W6 T# ] ]9 S2 [ O

发表于 2008-11-1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8-11-1 7:27:00的发言:
2 G9 ?7 l3 M8 o' q1 Z

% q3 z" Y: p" ~

   

) n0 p5 ] O4 ?

        是古人的壮志豪情和你的怀古深情感动了我,有感而发,不必客气。

发表于 2008-11-3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照片,有经考证的历史,图文并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城根儿在2008-11-3 18:37:00的发言:
有照片,有经考证的历史,图文并茂。
/ M7 b: _/ x: t L

谢谢叔鼓励,这次去西北感受颇深,有感而发的一点想法,写下来大伙分享一下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7 13:50 , Processed in 1.17110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