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3 `7 R+ r4 D j! [9 S$ Y7 C7 O0 ?1 W, C/ K; z2 U
说起菊花,总让北京人想起吃螃蟹的正阳楼——秋日,螃蟹应市,正阳楼是馋主儿们向往的圣地,那里预备的一套小钳子、镊子吃起来有游戏感觉,末了,伙计会端上一盆撒满菊瓣的洗手水,让客人洗去手上蟹腥。 9 w, O4 y/ D3 [8 E7 ]
这个季节,各大公园相继会举行菊展,中山公园的唐花坞给我的印象很深。京城南部的花乡是菊花的培育基地,假若你有时间,到花乡各处走走,连片的大棚之间,会看到姿态各异姹紫芳菲的品种。平日里,那些大的花卉市场以及街边花店,随处可见她的影子。
/ k7 [8 ~- N( I- v 菊花属于双子叶植物中的菊科,菊科是植物界最高等级中的一群,大约等于动物界的灵长类。花的构造最进步,种类最多,整个菊科,一万五千多种,单就菊属来说,也有一百四十多种。她的祖宗来源于两支,其一是原菊,产我国和日本,多年生草本植物,二三尺高,稍微木质化,枝分杈少,叶子上面生短毛,短毛之间敷满白粉,秋季开头状花,外部有一圈儿舌状花,大约像是缩小版的向日葵,白或紫,菊花中的大花品种都由这一种演变而成;另一种叫小原菊,茎比原菊高,多分枝,体被短柔毛,叶子薄缺刻尖锐,花不大,四五分的样子,比一块钱硬币略大,有点儿袁大头的模样,花于10月下旬,小菊品种都是由她演化过来的。
' `6 |: L' E: k; I$ B2 G 菊花的分类是从花朵的大小上说的。花朵直径大于四寸的称为大菊,四寸到二点五寸之间的称为中菊,小于二点五寸的称为小菊。由于菊花的花瓣形状各异,平瓣(羽毛状)、匙瓣(马蹄状)、管瓣(吸管状)纷披,其间还有阔狭、粗细、长短的变化,调以黄、白、红、紫、各种杂色,使菊花呈现出千般变化富丽繁缛。
& u# M% D; r1 H$ `) Y5 a* X- y" `5 v 宋代以前的菊花虽然有各种异名,但尚没有品种的名称,只有‘甘菊’一个名字,通过一个甘字,大家就可以推测出这东西是用来吃的,与观赏无关。一种东西出现了,首先要问问能不能食用,一说到吃,所有人的眼前就会亮起来,这符合咱们国家的传统。从吃上说,磨叽的屈原大概是首屈一指的人物,《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体现了诗人饮露当酒,食落菊瓣当肴的理想。让我说,有些小家子气实在不怎么样!露有多少,菊花瓣有什么嚼头?早晨往嘴里滴答几滴露水,天黑了,捡几片儿沾满尘土的菊瓣丢进嘴里,高洁看不到,肠胃里清洁倒是真的,大家要知道,他老先生生活那个时代的菊花还处于野生状态,跟咱们现在泡水喝的杭菊大小差不多,并且是艳俗的黄色。试问,这样的人,如果活在当下,赶上国家救济制度不健全来不及送安定医院调理,不死等什么?另一个人也应该提及一笔,哀哀怨怨的陶渊明大师,《饮酒·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采的菊花在当时是很不起眼儿的野花,远没有上得厅堂。哈腰薅一把菊花,就被后人推崇羡慕到极致,口口声声言说自己是隐逸派,不愿致仕,恐怕是想当公仆而不得给自己打打气,申舒一下胸中的郁闷之气吧。这与后来的袁世凯项城垂钓窥伺天下有什么区别呢?甭说自费整日颠簸在路上的驴友们生气了,一天不上公园儿遛弯儿浑身就刺痒退了休的大爷大妈们也有资格笑话他呀。 $ O* g6 E+ g5 T D
纵观历史,我并不孤单,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南北朝之前有好些人瞧不起这种土了吧唧的野花,把她叫做草。《山海经》和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都这样叫,刘宋时,鲍照的诗甚至说得更阴险:酒出野稻田,菊生高岗草。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 c: F% \. W' C- A% T& c
还有一个人让我想起来就想大嘴巴抽他,黄巢。这家伙是个吃人魔王,没一丁点儿人味。王八蛋生在一个私盐贩子之家,读过书,上长安赶考,没考上,临走写下这样的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回家继承了祖业,贩私盐,受到政府打击,啸聚人马造了反,极度仇视社会,杀人无数,所过之处,赤地千里,百姓净尽。《旧唐书》记载,这个混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奇迹:把百姓抓来,舂成肉糜充作军粮,半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围攻陈州一年,周围的百姓吃光了,‘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如此大规模吃人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知道艺谋张导当初选电影名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8 i. a0 k( j6 r& P8 ~8 B$ g# O
如此魔头,懒得多说坏了兴致。就从他的诗里看,黄菊花在唐末还是主流。菊花最开始是黄色的,(这个见于《礼记·月令》中: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可以看出来。一直到了唐朝初期,还只说她‘金英’、‘黄花’,至于花朵的形状大小,也没有多大变异,大约离野菊的样子不差太远。时针指到了唐代中叶,出现了咏白菊的诗歌,辞意间显示白色出现于当时比较稀少名贵,令人惊奇。
- I2 E: k5 e5 h' V6 ]3 x( k+ b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
c: C0 Q8 o" V# l, f- {,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花》: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e. K+ ?; t' |
李商隐《和马郎中移白菊花见示》: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2 b- D( S- `# r- g 稍后呢,大约有了紫色。 , G7 @8 _$ L2 `0 ~
宋代刘蒙《菊谱》中引用陈藏器的话说:‘白菊生平泽,花紫者白之变,红者紫之变。’
; ^- O2 M# s; n( P 萧颖士《菊荣篇》:紫英黄萼,照耀丹墀。
2 Q7 U" A+ D* m8 |! ^ 杜荀鹤:紫菊丛丛色。
: g5 i" O8 W/ {% @! U% [ 菊花之所以稳居四君子之一,主要还是会赶时气托自己的命好。由于她重阳前后开花,下霜了,百花肃杀,独显她的身姿,虽然当时并不怎么好看。六朝时候,世道不忒太平,流言纷起,没科学知识的老百姓盛传服用菊花可以延年益寿,借了这股东风,菊花抖起了机灵,受到人们重视,到了唐朝,喜爱她的人逐渐增多。《辇下岁时记》中说:九月,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
1 C8 ]- h4 n- @ 这股风,促进了菊花的栽培,北宋元丰中,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中已经收录了二十六个菊花品种,到了南宋淳祐间史铸《百菊集谱》就到了一百六十三个。有的名字还很动听,譬如:莲蕊檀心,金盏银台。有人说南宋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中的黄花指代的就是菊花,如果是的话,虽然品种多了,还是在园圃中转悠,并没有普及开,否则,祖籍济南的易安居士也不会满眼都是瘦干儿狼似的野菊。
7 d5 q5 ]! ^) I6 ^8 f 明代更邪乎,高濂《菊花谱》中收录一百八十五种,王象晋《群芳谱》收录二百七十几种。现而今,咱们国家有大约三十多个类型,一千二百多个品种,厉害吧!? 2 C& A- V' |) {8 s* _
菊花公元四世纪传入日本,日本人很喜欢,不言不语悄没声儿的当了国花。十七世纪初入荷兰,人家荷兰有郁金香,根本不当回事儿。十八世纪中期传入英国,英国好像也不很重视,自生自灭情况非常严重,类似墓地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泛滥成灾,于是,在人家的文化传统里认为菊花是不吉利的墓地之花,作为悼念亡灵的花卉流行开来。改革开放以后,这种习俗反流入大陆,每到清明节人手一束,排在殡仪馆门口等着保安叫号,亦步亦趋,小跑着放在亡故亲人的墓前。 5 w, ]* \ T9 [5 k# z1 f5 `4 P7 v
菊花是十九世纪中期传入美洲的,一样不招人待见,拉丁美洲的人们甚至认为是‘妖花’,坐香蕉树下啃甘蔗的时候,绝不会如屈原大师一样,顺手掐一片儿菊瓣填嘴里。 : I3 n: Y; o, E% p) N
+ b* B+ R$ k4 y1 m: |+ Q& q俺的博客:http://caozhangyingfei.blog.so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