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W, v0 v' X# b
本文源于《古建园林技术》,是一篇旧文,《北京四合院建筑》也是一本旧书,其中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阐述是不可多的的。 5 F3 |4 ]- j" q V5 i- v
《北京四合院建筑》读后感——郑孝燮 , \1 P0 Y; @9 ~2 b! r# W
按:本文是郑孝燮先生对《北京四合院建筑》一书的一篇书面评价。文中提出了关于保护北京古都风貌、保护四合院的重要意见;抒发了作者对传统民居建筑及其建筑艺术、环境艺术的深厚情感;表达了一位老学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其保护状况的深切关注和对中青年学者从事的传统建筑研究工作的热情支持,这一切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 v* h$ m+ B8 m8 v, A+ \ 马炳坚先生著《北京四合院建筑》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相结合、后来居上的居住建筑专著。这部书已走向世界,成为向北京举行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献礼的专著。这件事实的本身就等于对它作出了最好的评价,北京四合院民居很久以来就以规模之大,空间布局组合与建筑之精,庭院绿化与建筑装修之美闻名于世。新华社记者王军、刘劼在《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平衡》一文中说: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对北京明清古城有着很高的评价”。贝大师认为“四合院不但是北京的代表建筑,还是中国的代表建筑。四合院应该保留,要一片一片地保留。不要这儿找一个王府,那儿找一个王府,孤零零地保,这个是不行的”。他对“园林、四合院包蕴着的宜人尺度和变幻无穷的空间格局投以更为关注的目光”,(《瞭望新闻周刊》1999年10月25日第43期,第47页。)
1 Q3 c/ J( r+ p 从事古建筑施工、设计、研究、教学、办刊三十余年的马炳坚先生,具有古建筑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深的研究功力。如此两全的基础是许多专家学者不容易兼而有之的。实践出真知,这条朴素的真理,加上勤奋不懈的钻研努力,从而使作者情不自禁地在书中说出了“悟”字。“悟”其实是来自深化理论研究或实践经验的“知”的升华。先辈建筑学大师梁思成教授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极其精辟地“悟”出了“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的至理。《北京四合院建筑》书中如“基本方位”与“基本格局”问题,如四合院有小、中、大型同类而不同型的问题,如一种风格、多种形式——四合院外形设计的原则的问题,以及院门等级、形制的同与不同等等,可以认为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这条至理的实物论证。 + W' o. R5 O" p9 p
大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说“建筑是科学的艺术,或者艺术的科学”。《北京四合院建筑》也为建筑的这一综合性的本质特征作出了分解的实例辨证。例如,书中关于四合院建筑及其构造,关于四合院的营造与保护这两大部分均以重点突出建筑营造的工程技术为中心内容。又如关于外檐内檐装修、砖雕、木雕、石雕及油漆彩画等,则在于美术创作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再如家具与陈设、园林和庭院绿化等章节,则把环境艺术创造放在首位。尤其是园林与庭院绿化就格外要求匠心独运,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以悦目赏心为首要目的。明清北京为五方杂处,全国首善之区:除皇家及王府园林外,达官贵人、富商大贾的四合院住宅,往往也都建有自己的花园——北方风格的私家园林,可惜早己毁坏殆尽。这种高、中档次的北京四合院的私家园林,同样讲求叠理人工山水,种植花木,追求自然情趣,甚至诗情画意。绿化居住环境,美化家居生活本来是我国居住文化的优良传统。一般普通的四合院民居十之八九无力自辟园林,不过他们却有自己的一套绿化院落、和谐自然、美化生活的做法。《北京四合院建筑》为此而借用了郑板桥对小院落布置的段描写:“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他无多”。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一室小景,有情有味”。仅仅如此简洁的茅屋小院,竹石点点,风雨日月,就能带给这位小院主人以丰富的心理感受。书到这里作者加了一道重笔:“可见营造环境对人心理影响之大”,“前人经验,值得研究继承”。
4 Z' U% \; M: J. i8 A 《北京四合院建筑》对于我国四合院历史的追溯,既有史可考,又有遗址和文物考古可证。不仅如此,更可贵的是作者还立足现实,为了有利于城区居住条件的改善和人口、交通等压力的减轻,进而落实古都风貌保护,提出了在保护维修原有四合院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新四合院的设计问题。主张发挥建筑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内容的效用和传统的建筑形式风格特点相结合的设计。而且认为:一、这种新设计(不属于文物)以钢筋混凝土构架代替木构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二、新四合院设计是一种仿建的建筑,以仿得真仿得像,达到以假乱真为原则。三、当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现代生活设施必须与四合院结缘,但这种结缘不应冲淡四合院本来特有的古朴、典雅的风格气韵。 % S P: ?! P& e* w/ x. l0 i/ ^
《北京四合院建筑》不但文字内容好,选用的照片、图绘也精美可贵。当看到书中有些四合院的留影,就会引人联想,不知有多少迄今还活着,又有多少已在推土机下消失成了“遗影”!书中前言背页引的那张雪中的北京四合院建筑全景照,把整个四合院及左邻右舍前后的邻居院落全部照了出来。那里是那样的安静、纯朴自然、美观实用,那样的“京味”十足,然而不知它现在是否还活着?不知它今后的命运又将如何? ' d i0 u, N1 z* y6 B, B
总之,历史早已证明,人类的建筑文化始于民居。《北京四合院建筑》这部民居著作的出版,必将为丰富中国建筑史系,为抢救、保护古都风貌,为研究老北京的家居礼俗历史文化,为研究推陈出新设计新四合院民居,乃至为改革开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 W$ B; P$ _ Y3 ]/ y
$ u# d* G9 o! M& Q I1 c& X$ N- i) Y1999年11月23日于北京
8 ]1 e$ _9 f8 O; x9 F3 j |